长夏湿气当令,五行与脾相对。湿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其性重浊黏滞,易阻遏气机。外感湿邪后多有身重倦困,头重如裹等症状。若其侵犯肌肤筋骨,则见重着、酸痛、麻木不仁,且缠绵难愈;若脾阳为湿邪所遏,运化失常则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症。
那么夏季,我们应该怎样调养身体,使骨壮体强呢?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也就是在盛夏要注意防暑邪;在长夏要注意防湿邪;同时要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而伤害人体的阳气。
夏季防暑,要多饮水,以补充水分,可以多喝淡盐水、清茶等;饮食宜清淡,可多进食些苦瓜、冬瓜、黄瓜、西红柿、丝瓜、西瓜、柠檬、橙子、梨等蔬菜水果;外出注意防晒,可随身带上清凉油、藿香正气水、人丹等防暑品,参加运动也以和缓运动为主,尽量避免剧烈运动。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冰箱、空调成了家里的生活必需品,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舒适的同时,也带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夏天,适当进食凉性食物有利于防暑,但如果天天吃冰镇西瓜、冰镇果汁、冰镇酸奶、冰镇啤酒、冰激凌等则会伤害人体阳气,最直接的是伤害脾阳,降低脾的运化功能,水液代谢失常,内湿就来了,而夏季本就湿气盛.这样腹泻、腹痛、痞满、周身酸重或下肢重着、酸痛等问题就出现了。所以,夏季饮食不要过于贪凉,喝温水、吃热乎点儿的饭菜、洗热水澡、热水洗脚等,反而更能保护阳气,驱赶湿热邪气。
再来说一下“空调病”,这个大家应该不陌生。空调病主要是指由于夏季贪凉,室内温度定得太低,而出现的面神经麻痹、颈椎病、腰痛、关节酸痛等病症。卫气在外,具有调节人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但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卫气的作用还没发挥出来,外邪就趁机而入了。
秋天阳气渐收,而阴气渐长;万物成熟,进入收获的季节。秋天燥气当令,在五行与肺相应。人体也顺应四时变化,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燥为秋季的主气,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从肺卫开始,易伤津液,临床主要表现为口鼻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皱裂、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等。秋季调养,重在养阴。
秋季调养要早睡早起,并注意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因受凉而伤及肺部,导致感冒、咳嗽、哮喘等病症。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可适当多进食些苹果、橘子、山楂、猕猴桃、白萝卜、白梨、银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食物,以收敛肺气、润肺滋阴;少食辛辣、油腻、油炸、烧烤的食物;还可适当进食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以滋阴润肺。秋天是锻炼的好时节,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如爬山、打太极拳、游泳等活动,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最后还要注意调养精神,保持内心宁静,情绪乐观,避免悲伤、愤怒等负面情绪。
冬三月草木凋零,是万物闭藏的季节。冬季寒气当令,在五行与肾相应。冬季,人体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由于阳气的闭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所以冬季调养以敛阴护阳为基本原则。燥为冬季的主气,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伤阳后,人体阳气虚弱可见手足不温、畏寒喜暖等症;若寒邪经体表侵袭后,直人肠胃则见脘腹冷痛、呕吐清水、下利清谷等症;若寒邪客于四肢,则形成痹症。
首先,作息要尽量早睡晚起,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冬季一定要注意保暖,防止冻伤,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尤其要注意背部的保暖,避免阳气受到伤害,风寒等邪气极易透过人体的背部侵入,引发疾病。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