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曾昭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565203
  • 作      者:
    戴美政著
  • 出 版 社 :
    群言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曾昭抡是谁?《光明日报》为何要专门发表为六位教授平反的消息?他怎么会与现今声名显赫的费孝通、钱伟长一起被打成右派?费孝通、钱伟长两位具有世界声誉的科学大师,为何那样推崇比他们年长的曾昭抡?等等,等等。这些问题,就是《曾昭抡》所要解答的。我们说,曾昭抡一生,对我国科学、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有着突出的贡献,而在有机化学方面的成就甚至与每个人的生活相关。你想对曾昭抡先生作更多的了解吗?《曾昭抡》提供给你的,决不是一般意义的启示与思考。
展开
作者简介
  戴美政,大学历史系新闻本科、中文本科、电子专科毕业,云南师大研究员、云南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云南西南联大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史学会、云南省中国近代史研究会等学会会员或理事,文理兼通,兴趣多样,爱好摄影、绘画、乐器等,发表历史、教育、文艺、科技等论文近200篇,著有《曾昭抡评传》、《杨一清评传》(合著)等作品。从事现代史、科教史、抗战史等多学科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曾昭抡》全面真实反映了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民主人士、评论家曾昭抡曲折丰富的一生,涉及其家庭亲情、社会关系、教育业绩、学术成果、学会活动、报刊出版、抗日救亡、高教改革、国内外科学考察等各个方面。对以曾昭抡为代表的中国化学家引进西方化学,开创中国化学研究,创立高等化学化工教育,创建中国化学会,制定中文化学名词,创立科学文摘,建设国防化学,致力新中国高教建设等重要历史及社会原因,均作了严谨可靠的叙述探讨。《曾昭抡》结构宏大、内容丰富、史据确凿、史实准确、阐述严密,涉及中国现代众多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特别注重传主历史社会环境关系的揭示与剖析,许多重要史实均为首次研究披露,力图在环境个人分析史学治史方法上有所突破和进步。
展开
精彩书摘
  《曾昭抡》:
  中高学科 民国初年的清华园,“水木清秀,风景幽雅,无市井嚣尘之气,有陶情淑恒之功,师若弟置身其中,均得专心致志,研究学问,因此灵秀所钟,英才辈出,亦有其他大学所不及”。在如此优裕安静的学府中,曾昭抡度过了一生中难以忘怀的美好岁月。
  清华学生是为留美读书的,为此目的,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做好功课准备,也要熟习美国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社会政治等,以便能较快适应大洋彼岸的学习生活。因此,清华学校的教育教学,如教程、教材、教学法、体育、兵操、课外活动等,几乎全搬美国学校的一套。在校内,英语取代了汉语的地位,成了通用的主要语言文字,除少数几门国学课程是用汉语讲授外,其余课程全部用英语讲授。学校的行政会议、布告、校内刊物、校长训话、中外名人演讲、学生自己组织的演讲会、辩论会、文艺演出等,大半也是用英文。曾昭抡进校时已在筹划的四大建筑,即大礼堂、图书馆、体育馆、科学馆的设计图样,也出自外国建筑师之手。清华园的外貌到内心,几乎都渗透着美国化的影响。英国哲学家罗素1920年参观清华后说:“清华学校恰像一个由美国移植到中国来的大学校。”清华学校学制分中等、高等两种,在校学习8年。中等科、高等科各4年(早先中等科为5年),高等科的三四年级,相当于美国的初级大学。学生毕业后,一般都能插入美国大学三四年级就读。曾昭抡虽未读完雅礼大学预科,或因考试成绩优秀,便直接插入清华学校中等科四年级,其简传记述:“四年夏始来清华,人中等科四年级。”②其胞兄曾昭承也同时插入,其兄简传也记述:“民国四年秋,偕弟抡来清华,当插入庚申级,盖庚申级为中学最高之级,而承以新生独步峰巅,斯未易也。”曾昭抡兄弟的简传,实为他们本人撰写,所述可靠。
  1915年这年,为数年中湖南籍学生考入清华学校人数较多的一年。曾昭抡插入的该年级,因为是1920年(农历庚申年)毕业,故称庚申级。据该级中等科毕业时所编《级史》,当时全年级共有36名学生,分为甲、乙两班,曾昭抡分在乙班,全班同学有宗植心、王度、孙建中、赵明煦、赵学海、程其佳、廖永忠、萨本铁、陈复光、马恒融、汤永鑫、孔令炬、陆梅僧、林兆杰、陈三才、饶用泽、张兴明、葛鼎祥等,共19人。可能因最后插入四年级之故,曾昭抡的名字排在最后。他初到中等科四年级时,个子小,身体弱。
  按当时测试同学身体状况的体力表,全级同学得分不等,得分最高的刘和581分,而曾昭抡得分仅130.1分,其兄曾昭承也不过213.5分。可见初进清华园时,曾昭抡不大喜欢活动,埋头潜心读书。
  中等科四年级的课目安排,按庚申级《级史》收录的乙班功课表,每周有文法、读本、代数、地理、化学、默书、卫生、音乐、图画、手工等,共25节课,其课目数比今天中学课程为少,基本都安排在上午讲授,下午则是学校规定的“强迫运动时间”,学生们毫无例外都要到运动场参加体育活动。每科所用教科书多为英文,有鲍尔文的《英文读本》、纳土斐的《英文文法》、及可克的《文法练习教科书》、卢比等人的《初级代数》、喀勒等人的《工商业地理》、伦孙的《简易化学》、李基的《初级卫生学》和《初级公共卫生学》,还有弗兰雪林的《希腊神话》等。
  曾昭抡在清华读书时,校长为周诒春。周诒春,安徽休宁人,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留美,就读于耶鲁大学、威斯康星大学,1910年获硕士学位后回国,任复旦大学教员。辛亥革命后曾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周诒春1912年来清华,任校长4年余,最早在清华倡导德智体“三育并进”,强调“清华学校,素以养成完全人格为宗旨”。德育方面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常勉励同学要“群策群力,同声同气,以达救国之目的”,请历史教师给学生讲圆明园之耻辱,借此激发同学的爱国情怀。1918年周辞职后由赵国材代理校长。清华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紧凑,几乎无多空暇。在雅礼大学堂,曾昭抡习惯了严厉的管束教育,但来到清华后,似乎更为紧张。早晨7时,他和全体学生一道起来,7时20分急忙吃早餐。8时开始上课,4节课直到12时,每节课5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其中第2节课间要做体操,下课时已饥肠辘辘。12时20分午餐,饭后还未睡稳,急促的铃声又响了。下午课程在l时开始,3节课上至3时50分结束,下午4时至5时,即前面说过的“强迫运动时间”。晚餐后有两节自习课,晚10时熄灯睡觉。周诒春就是用这种严格的管理办法,使学生养成不苛且、讲秩序、刻苦用功的优良习惯。《清华周刊》描述当时学校秩序时说,学生对校内诸事“咸能慎重行事,井井有条。至于校内章程,师长训令,则诚心恪守之。罕有违背规则,傲慢长上之陋习”。  清华学校庚申级是个团结向上的集体,刚进一年级时,大家对清华环境较为陌生,互相也不熟悉,同学间“常默不交谈。”双十节国庆日,学校在礼堂举行庆典,各级同学依次起立欢呼。待到该级起立时,同学们相顾而笑,有的还不知所措地坐着。经高三级同学几番诱导鼓励,大家才一起欢呼时间一久,受生机蓬勃的校园气氛感染,同学们逐渐活泼起来。于是,师生俱乐会、英语演说、音乐表演,等等,各种课余活动和社团活动竞相举……
  ……
展开
目录
前言
序言

第一章 家世童年
显赫家世
兄弟苦读

第二章 雅礼清华
雅礼学堂
水木清华
中高学科
校刊编校
五四洗礼

第三章 留美博士
远赴美国
麻省理工
化工化学
留学生活
博士论文

第四章 中大教职
俞氏家族
夫人大□
初涉军工
中大教学

第五章 北化改革
研究教授
北大二院
蒋刘主事
人才设备
高教纠偏

第六章 化学国防
局势突变
防化著述
防毒教育
绥远之行
赴日考察

第七章 科学救国
化学盛会
当选会长
科学实绩
国防设计

第八章 西南联大
庐山谈话
辞别沪宁
长沙临大
三千征程
联大初期
化学师生
教学重任
战时科考
校外课堂

第九章 动荡岁月
战时生活
勤奋学习
实业办学

第十章 抗战宣传
报刊专稿
科学专栏
新闻思想
海鸥周刊
抗战广播
军事论述

第十一章 民主战士
指导群社
民主探索
中共来客
青年讨论
联系延安
兵役宣传
滇西讲学
推进宪政
民盟活动
民主周刊
接收北大
新政协会
筹备科联
重返北大
教部任职
高教副职

第十三章 非常年代
民盟新貌
北京支部
二次全会
积极参政
早春天气
科学纲领
反右风暴

第十四章 执教武大
初到武大
晚学勤苦
患病之后
名师陨落

第十五章 百年纪念
平反昭雪
民盟聚谈
学术遗产
北大纪念

曾昭抡年谱简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