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用修辞叙事批评方法的基础上,本研究也借鉴了国外文学批评界近几年在奥布莱恩研究中出现的新成果——将奥布莱恩作为“创伤艺术家”进行重新定位。我们认为:在考察奥布莱恩的越战经历与其文学创作之关联性的基础上,将修辞叙事批评与创伤理论相结合,可以更为清楚地揭示奥布莱恩如何在不同叙事作品中力图实现多重目的:一方面他努力通过写作来走出个人创伤,另一方面他将个人创伤化经历的讲述与其对性别、种族、暴力、婚姻等相关道德伦理问题的态度相结合,在邀请读者对这场战争所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反思的同时,也对当代美国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实予以披露。希望本研究能够使我们更为全面、深入地看待这位当代美国著名小说家源自于越战的文学创作。
全书分为导论、正文、结语三个大的部分,其中导论部分在介绍了本研究背景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概述,同时阐明了本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意义。结语部分对本研究各章节的分析进行了概要性总结,指出奥布莱恩的创伤叙事之独特性以及本研究的意义。研究主体部分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简要介绍修辞叙事批评的基本理论和阅读原则,然后简要回顾创伤研究兴起的过程及其与小说创作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奥布莱恩源自于越战的创伤叙事进行整体概述。
第二章主要分析奥布莱恩1990年发表的短篇叙事集——《他们携带之物品》。在分析作品中人物叙述者创伤化特征与真实作者之关联的基础上,本章主要分析该作品中隐含作者在第二人称叙述和聚焦的控制中所体现的性别、种族话语之复杂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