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创伤与叙事:越战老兵奥布莱恩20世纪90年代后作品研究:a study of Tim O' Brien's works after 1990S'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13592
  • 作      者:
    柳晓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柳晓,湖南长沙人,文学博士,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叙事理论与批评、小说文体学和美国战争文学。近几年来在外语类核心期刊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出版合著—部。
展开
内容介绍
  《语言·文化·军事系列丛书:创伤与叙事(越战老兵奥布莱恩20世纪90年代后作品研究)》以大量的原文文献为依据,基于国外新近的相关研究,将修辞叙事批评与创伤理论相结合,在兼顾其前期作品的情况下,着重对奥布莱恩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小说创作进行重新阐释与解读,揭示出这些作品在性别、种族、暴力和爱情婚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作家本人创伤化的内在矛盾,以及由此体现的作家深切的道德和现实关怀。
展开
精彩书摘
  在运用修辞叙事批评方法的基础上,本研究也借鉴了国外文学批评界近几年在奥布莱恩研究中出现的新成果——将奥布莱恩作为“创伤艺术家”进行重新定位。我们认为:在考察奥布莱恩的越战经历与其文学创作之关联性的基础上,将修辞叙事批评与创伤理论相结合,可以更为清楚地揭示奥布莱恩如何在不同叙事作品中力图实现多重目的:一方面他努力通过写作来走出个人创伤,另一方面他将个人创伤化经历的讲述与其对性别、种族、暴力、婚姻等相关道德伦理问题的态度相结合,在邀请读者对这场战争所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反思的同时,也对当代美国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实予以披露。希望本研究能够使我们更为全面、深入地看待这位当代美国著名小说家源自于越战的文学创作。
  全书分为导论、正文、结语三个大的部分,其中导论部分在介绍了本研究背景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概述,同时阐明了本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意义。结语部分对本研究各章节的分析进行了概要性总结,指出奥布莱恩的创伤叙事之独特性以及本研究的意义。研究主体部分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简要介绍修辞叙事批评的基本理论和阅读原则,然后简要回顾创伤研究兴起的过程及其与小说创作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奥布莱恩源自于越战的创伤叙事进行整体概述。
  第二章主要分析奥布莱恩1990年发表的短篇叙事集——《他们携带之物品》。在分析作品中人物叙述者创伤化特征与真实作者之关联的基础上,本章主要分析该作品中隐含作者在第二人称叙述和聚焦的控制中所体现的性别、种族话语之复杂性。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修辞叙事批评与奥布莱恩的越战叙事
第一节 修辞叙事学基本理论和修辞阅读原则
第二节 创伤理论的兴起与创伤小说的创作
第三节 奥布莱恩的创伤叙事与越战经历

第二章 人物叙述中的创伤化与性别、种族话语:《他们携带之物品》(1990)
第一节 越战创伤与人物叙述者的创伤化讲述
第二节 叙述交流情境中的性别话语
第三节 叙述交流情境中的种族话语

第三章 人物叙述中的个人创伤、民族暴力与暴力呈现:《林中之湖》(1994)
第一节 人物叙述中的创伤化人物:约翰·韦德
第二节 一个文本,两重叙事,多重目的
第三节 创伤叙事中的暴力呈现与读者判断

第四章 人物叙述中的创伤恢复、讲述目的和伦理判断:《恋爱中的汤姆卡特》(1998)
第一节 人物叙述者与作者的创伤与恢复
第二节 可靠/不可靠叙述、多重讲述与隐含作者的讲述目的
第三节 叙述者话语中的女性与读者的伦理判断

第五章 走出个人创伤的叙述:《七月,七月》(2002)
第一节 客观、冷静的全知叙述模式与集体创伤的讲述
第二节 叙述距离、多重聚焦与隐含作者的讲述目的
第三节 叙述的力量和集体创伤的利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创伤后紧张应急综合症诊断标准
APPENDIX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l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