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兼具奇趣、智慧、魔幻、冒险的伟大小说
深刻的质问、动人的角色、震撼的启发
美妙世界里的黑暗之心,挑战伦理和道德的底线
《时代周刊》、《出版人周刊》、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年度十大好书
作者凭借本书入选《时代周刊》2012全球百大影响力人物
2012年英国柑橘奖决选作品
2012年纽约公立图书馆“幼狮奖”
Book Page 2011年度好书第1名
《出版人周刊》2011年度十大好书
《时代周刊》2011年度十大好书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2011年度十大好书
2011年美国读书会票选TOP5好书
2011年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夏季书评者推荐阅读
当玛丽娜被公司派往亚马孙丛林找寻同事兼好友安德斯的遗物时,她完全没有料到在丛林深处有一个丰盛繁茂但又可怕险恶的世界,正等着她陷进去。
她在那里遇见了曾经的导师斯文森医生,这位年届70的大夫正从亚马孙部落的传统药方中研制出一种可以让女性终生孕育的新药。雨林带给玛丽娜的是以往人生从未有过的经历,她在那里不断地回溯过往。她解开了安德斯死亡的秘密,也看到自己的导师突破自然的限制,即将踏入道德与伦理最具争议的边界。可是,她是应该踏入这个极具危险吸引力的世界,还是袖手旁观?在亚马孙雨林的浓密天蓬之下,究竟潜藏着怎样难以想象的懊悔与失去?
去亚马孙歌剧院与其说是看歌剧,不如说看的是剧院本身。票是格鲁克的《奥菲欧与尤丽狄茜》 ,一出聊胜于无的歌剧,楼宇本身才是看点。它有两座长而弯曲、从两边向上在正中汇合的楼梯,还有布有许多白色柱形墙饰的、高大的蓝色墙体,和一只由吓人的大风从俄国某城堡上刮下、又一路吹到了南美洲的铺满瓷砖的圆顶——至少某天早上玛丽娜用移动电话给它拍照时,一个观光客是这么告诉她的。没有任何合理的解释,可以说明这样一个地方究竟为何要造上这样一座楼。玛丽娜将其想象为阻挡雨林的最后一道文明防线。也许没有这座歌剧院,藤蔓就会爬过城市将其整个吞没。
“当地人笃天发誓说,谁也没有建造它,”芭芭拉说,从小小的黑色漆皮晚礼包中拿出戏票,“他们说它是突然出现的。”
杰克点点头。这是他最赞许的一种说法。“他们说它来自一架宇宙飞船,是番邦外星进贡给某位王子的礼物,因为那位王子只有在这座建筑中才能行房。”
芭芭拉?伯温德尔穿一件象牙白短裙,露着两条光腿,一双搭配晚礼服的凉鞋,将晒得金黄的赤裸的小腿和大腿衬托得更夸张了。这条裙子她原先要给玛丽娜穿,但玛丽娜拒绝了。芭芭拉装在刺绣大包里带来的裙子,无一不缺少某块关键的布料:或前襟、或后背、或裙摆,玛丽娜所能做的选择,不过是决定自己身上的哪一块最能暴露出来。象牙白的裙子虽然领线低调,且配有长袖,但短得连三年级小学生穿了都要脸红。最终玛丽娜权且穿上了一条灰色绸缎的直筒长裙,露出了臂背。芭芭拉答应借给她一条披肩,虽然她说这样不免破坏了裙子的曲线。待寒热退去、呕吐停止后,玛丽娜不仅对巫药,且对得到这件不合她年龄的裙子以及去看歌剧的机会,都变得感激起来(虽然也很后悔自己此行前没有打过甲肝疫苗)。她很高兴终于有了将指甲垢剔净的理由,很高兴能在夜晚出门听音乐。伯温德尔太太还在演出前去她的酒店帮她别了个发髻,涂上了眼线,仿佛她是个新娘。玛丽娜有许多背得出元素周期表的朋友,但从高中起,她就再没有一个朋友对整理发型有什么天赋了。芭芭拉在一通操作后将玛丽娜带到镜前,以便她为自己的劳动成果所倾倒,即便在婚礼那天都没有如此漂亮过的玛丽娜,不禁折服了。“你必须时不时地逼自己打扮一下,”芭芭拉说着,将一只耀眼的金镯扣在玛丽娜的手腕上,“相信我,否则待在这里简直没劲透了。”
当他们三人一道穿过剧院大厅时,前来听戏的人们全都对他们行了注目礼。头发光亮、戴一副淡色墨镜且有些微醺的杰克,看起来颇像会同时携带两个女伴出行的男性。他穿一件麻布白衬衣,前襟从上到下绣了白色花纹,作为冲浪手来说已算穿得很正式。玛丽娜只可惜自己今晚这种无法再现的美统统浪费在了伯温德尔夫妇身上,不免有些伤感。说起来,福克斯先生也爱歌剧。他来此看望她并非完全没有可能。她想象自己将手的重量托付在他的手臂上。
领座员用胸前挂在天鹅绒绳索上的铜制万能钥匙为他们打开了通往包厢的门。他在分发节目单时,对他们每人都微微鞠了一躬。共有八张红色天鹅绒座椅供三人选择。玛丽娜凭靠着铜制护栏,俯视马瑙斯富庶的市民寻找自己的座位。剧院的内部像一块婚礼蛋糕,精心装点过的每一层都小心翼翼地堆在另一层上,直升到绘有天使用手拨开浮云的图景的天花板。水晶灯的灯光暗淡下来了,杰克将手放在妻子的一条腿上,芭芭拉架起另一条腿,夹住了他的手。玛丽娜把注意力集中在楼下的交响乐队上。芭芭拉靠向玛丽娜,表情极为诚恳地耳语道,“我很喜欢这一段。”玛丽娜不知道也没有问她说的是哪一段,但当灯光暗下,序曲的旋律冉冉上升至他们位于三层的包厢时,她明白了。一瞬间,音乐让她忘却了马瑙斯所有的昆虫,忘却了市场摊位上胡乱堆着的鸡头和等在一边希望鸡肉掉下一块来的饿狗,忘却了用扇子驱赶鱼筐上的飞蝇的孩子,虽然她知道不该遗忘孩子,但还是忘了。她很想忘掉他们。她甚至遗忘了气味、拥挤的交通和黏稠的满是血的池塘。一扇扇的门将他们与音乐封锁在里面,也隔绝了外面的世界,突然间,建造歌剧院对于人类生存的必要性变得不言自明了。正因为有了它,他们才不用在外面难耐的暑热中腐烂而死。它以那些杀人的基督教传教士所无法想象的方式,拯救了人们的灵魂。在过去几天的高烧中,玛丽娜逐渐忘记了自己。整座城市,连同甲氟喹片,连同她的挫败感,以及想要及时回国看丁香花开的疯狂愿望,一起将她摧垮了。而此时,交响乐队奏出的音符帮她重新想起了自己。随着大提琴手的弓每一次擦过琴弦,她的疑惑也逐渐被擦掉了,木管乐器的乐音在她体内充注了力量。坐在黑暗中的玛丽娜想,这座剧院,或者实际上是这出歌剧,应该是为了拯救自己而存在的。她知道奥菲欧的故事。她自己就是奥菲欧,而安德斯就是被毒蛇咬伤致死的尤丽狄茜。玛丽娜被派往地狱要将他带回。如果凯伦能够离开三个孩子,奥菲欧本来会是她,奥菲欧原该是她的角色。然而凯伦现在在明尼苏达,玛丽娜却在此,她脑中充满了安德斯和与她之间七年的友谊,以及一周五十小时一起观察脂类,互相聆听对方呼吸声的经历。
芭芭拉打开小手包,递给玛丽娜一张舒洁纸巾。“沿着眼睛下面呈一条直线地擦过去。”她轻声说。
扮奥菲欧的女人穿敞身长袍,油亮亮的头发往后服帖地梳着,收在镀金叶冠之下。她站在舞台中央,手捧七弦琴挡住胸部,正和着合唱队唱出满腔的悲伤。
杰克倾身,越过妻子问玛丽娜,“怎么是个女的?”玛丽娜用纸巾轻按鼻子,也倾过身去,说原先这个角色是专门写给一个阉人歌唱家的,这时,一只手伸到了他们当中,啪啪拍打了两下杰克的肩膀。
“安静。”一个女人的声音说。
沿着三人座椅的雕花木腿和天鹅绒椅垫,仿佛同时爬上了三股电压,玛丽娜和伯温德尔夫妇二人一齐挺直了脊梁。他们三个人同时慢慢转身,然而那只手插到了芭芭拉和玛丽娜之间,指向舞台。他们就这样看完了歌剧的剩余部分——眼望前方,注意力却完全集中在身后的斯文森大夫身上。
斯文森大夫!她从雨林归来,竟毫无征兆地出现在了剧院里。不过他们却不能像正常人那样马上去楼梯上或楼下大堂里,开始几周前就该开始的谈话,而要被迫等待着。一开始,玛丽娜常考虑自己见到斯文森大夫时要如何如何,然而在巴西待得越久,她越觉得找到她是无望的。那以后,她脑中的场景就换成了如何回家对凯伦和福克斯先生说明自己失败了。从地下回到人间的漫漫长途上,尤丽狄茜一直跟在奥菲欧身后,喋喋不休地抱怨着,她可爱的女高音逐渐演变成了一把折磨人的锯子——你为什么不看着我?为什么不爱我了?上帝啊,便是像她这般的美貌,别人也难以容忍她。玛丽娜的双眼定定地注视着前方,竭尽全力不把身体转过去。她注意到杰克的手已经从妻子的双腿间抽了出来,两人也都全神贯注地盯视着舞台,想必正在担心有没有好好给公寓通过风,有没有铺床,有没有把蕾丝内裤什么的收进自己的抽屉里。因为三层包厢里稍稍有些热而在熄灯后脱下披肩叠放在腿上的玛丽娜,此时顾虑着自己落在斯文森大夫投向舞台的视线里的裸露的手臂和后背,顾虑着使自己看起来像个中国公主的、复杂的用两支缀有金色小扇子的黑发簪固定住的发髻。她想象自己身处病房,穿着这袭深灰色的长裙坐在病床前,被突然进来的斯文森大夫逮个正着。“我是收到传呼直接来的,”玛丽娜为自己服装上缺失的那些布料做着解释,“我本来在看歌剧。”
最令她惊讶的是自己心中的恐惧,她感到肠子深处有钝重的锤击。打开试卷考试,以及后来在会诊被点名时,她每每有这样的感觉。“希恩大夫,请你向我们解释一下为什么病人仍然感觉麻木!”玛丽娜原来设想的是愤怒和对峙。她将无视有人唱歌,无视其他人也能听到她的声音的事实。在她的计划中,她准备这样说,“我希望你告诉我安德斯到底出了什么事!”多天真的想法。其实有她说话的份吗?她坐在这里是要等着斯文森大夫对她说话的。“希恩大夫,我当然还记得你在巴尔的摩把那孩子弄瞎的事啦。”她腋下的汗水止不住地沿着肋侧流下去,且由于裙装的剪裁——上端系在脖子上,下端一直裸到腰背,汗水快流到腰部才濡湿了它。奥菲欧再也受不了尤丽狄茜的滋扰和猜忌了。难道为你来到地狱还不足以证明吗?他本可以这么说。你就不能信任我对你的爱吗,我们最多还要二十分钟就能走出这条狭窄的小路了,你就不能闭嘴吗?但是不,这出戏不是这么演的。他必须看着她,他必须这样做,以证明自己的爱情。他必须这样才能让她停止抱怨。他向挚爱的她转过身去,如此一来,又一次将她杀死,将她送回了故事最初所在的那片无尽的沉睡的深渊里。
……
第一章 死讯
我这辈子,再也不会有比这更残酷的遭遇了,孩子们未来的人生里也不可能再发生更惨痛的事了。
第二章 噩梦
她最深的恐惧,那种自己的手从父亲的手中滑出去的恐惧,于二十五年在药物中的沉睡后,如今又稳稳地站了起来。
第三章 等待
她长久地看着奶茶色的河水,即便在她沿码头走去、蹲坐在脚跟上近距离凝视河面时,仍然看不透它。她这样观察了许多次。无论如何都无法看清水面下方四分之一英寸之下的情况。她等待着斯文森大夫。
第四章 出游
在思路清晰的最后一刻,玛丽娜想到一个问题:自己这样算是被谋杀了吗?或者,因为是自己拿起的杯子,这等同于自杀呢?
第五章 重逢
身在丛林里,就很难相信自己了。有些人过一段时间能够适应,另一些人永远都适应不了。
第六章 访谈
玛丽娜发觉自己又进入了一个完全两样的境界,这才意识到,在抵达目的地以前,她将要不断目睹文明一点又一点地衰落。她满目所见只有绿色。天、水,甚至树皮:所有原本不是绿色的东西,也都变成绿色的了。
第七章 暴雨
拉喀什人和鸟以及那些不知名的、行动奇快的小动物都早已疏散了,回家的回家,归巢的归巢,入洞的入洞,只剩下玛丽娜和恩科莫大夫,一起在崎岖不平的地表缓慢行进。
第八章 导师
我们爱我们想爱的人。某些情况下,真相如何根本就不重要。
第九章 啃树
她还不到七十三岁,还远远没有那么老,世上有不少与她年龄相仿的女人,虽然没有吃到这树皮,也还是有了孩子。
第十章 谎言
也许这艘船还是不来的好。明尼苏达州与亚马孙间有着天壤之别。一个世界无法向另一个世界解释自己。
第十一章 考验
但玛丽娜已经把他留在了那里,她明白一个人一生只能往返地狱一次。她再也不会回到那个地方了,无论为了谁。
今年我读过的最棒的书,它让我又哭又笑,读完有种奇妙感受;从头到尾没有败笔……这是一部杰作。
──《房间》作者埃玛·多诺霍
让人爱不释手的故事,作者的发挥淋漓尽致。
──纽约时报
情感鲜明……安·帕奇特以丛林为背景,写出她最好看的故事。
──纽约客杂志
这本书毫无疑问是今夏慧黠、好看的小说。
──华盛顿邮报
这个故事的生命伦理主题看似严肃,作者却能发挥得引人入胜,以亚马逊森林为故事主轴,让你舍不得看完。
──美国公共广播电台
情节紧凑,整个故事就是一个精彩好看!
──ELLE杂志
这个故事环绕着文明与蛮荒、援助与压榨的相对概念,作者用精巧的情节与严谨的书写手法,完成了讨论伦理困境的经典之作。
──华尔街日报
作者用大视野的全球化道德冲突为背景,精细雕琢角色个人的细节——不合脚的鞋子、蚊子的叮咬、一位女性温柔地为另一位女性编辫子……这本书活起来了!
──奥普拉杂志
惊险刺激、催泪感人的故事,常让你心里牵挂着故事角色。
──Kirkus书评
写得真好的一本小说,读来不断惊叹,心中常常一惊,带领读者感受亚马逊丛林的奇幻与恐怖秘境,角色独特,刻画入微……故事力道无穷,让人流连不能忘。
──图书馆期刊
《失落的秘境》趣味与智慧兼具,极度动人,讲述一名医者接触陌生大陆黑暗之心的故事。帕奇特向康拉德与伊夫林·沃致敬之作,一部当代的追寻故事。
──英国作家玛吉·欧法洛
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帕奇特流畅的文笔交织于悬疑的冒险故事……读者会舍不得看完。
──出版人周刊
帕奇特极流畅而富感染力的笔触,不仅捕捉了丛林榛莽的景物声响,也记述了科学家的努力与奉献。──书单
惊人的新作……小说中构想的世界超乎寻常地生动……阅读《失落的秘境》是感官体验,就连读毕后也仿佛仍听得见虫鸣,你的头还会隐隐发烫。
──MORE 杂志
帕奇特使整座丛林跃然纸上……这是帕奇特最棒的作品。
──Shelf Awareness
这部独特的作品该入选今年各大文学奖、文艺祭、读书会选单……深刻的质问、动人的角色与震撼的启发汇流成一股底流将你卷入。
──每日电邮
帕奇特的书写有种令人屏息的美感与静谧。
──泰晤士报
我不时读到这样令我想热切推荐给每个人的作品……这种感觉真好
──Sunday Telegraph
一个伟大成就,帕奇特至今最好的作品。
──卫报
真诚动人。
──独立报
让人完全入迷……一部非凡之作。
──约翰·凯瑞,周六书评
书页间有股力量博动着、诱人的律动,宛如《现代启示录》中柯兹神话的挣扎冲突,一开始节奏缓慢,逐渐增强至狂热激动、难以预测,至少有五个转折我未能料到……本书呈现的奇迹,在于作者讨论哲学本质与生物伦理辩证的同时,还能将故事说得惊悚畅快,仿佛深深撼动人心的渐强演奏。
──时代周刊
感受与美丽难以忘怀……《失落的秘境》讨论的终极课题是蜕变(玛丽娜、斯文森,与我们读者的)以及主角为人道而非科学所做的奉献-这是一部令人振奋的神奇作品,这感觉帕奇特的书迷们早已爱上了。
──Financial Times
帕奇特善感的本能已成了她书写的魔术幻技,使她的每部作品都能受人喜爱,能深深吸引读者……帕奇特掌握了我们最深沉、最难以言说的恐惧。
──独立报周日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