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古镇风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2614244
  • 作      者:
    胡嘉成著
  • 出 版 社 :
    宁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胡嘉成,笔名吉成,北仑柴桥街道人,1946年8月出生,至今未离开生养的这方水土。
  1965年7月毕业于柴桥高中,同年9月进北仑通用机械厂的前身——柴桥农机厂,先后从事学徒、操作工、质量管理、行政管理,直至退休。在职其间经业余学习,获得大专学历。
  爱好文学,退休后有数十篇散文在区、市报刊刊载。
展开
内容介绍
  《北仑作家文丛(第二辑):古镇风物》主要内容包括:板桥跟人的晒盐技艺、难忘玉财馄饨、慎昌铁器、价廉物美光饼汤、古镇有佳果、童年的杨梅山、童年的年夜饭、珍贵的毛鳞鱼胶、石哐、珍贵的家庭文物、石捣臼、远去的代客书信等。
展开
精彩书摘
  板桥跟人的晒盐技艺
  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盐,按咸卤的提取来源有海盐、井盐、池盐和矿盐等种类。以前的北仑梅山、昆亭、白峰、下洋(原柴桥镇养志)等地,制取海盐的历史悠久,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利用海水和海边滩涂的咸泥制咸卤,通过日光和风能的晒照、蒸发,使之结晶出原盐。人们形象地将这一过程称之为“晒盐”。
  晒盐技艺是一份具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去多是人工为主的繁重体力劳动。在北仑原先晒盐规模最大的梅山盐场里,晒盐的过程有“整滩、纳潮、制卤、结晶”等四大工作。常言道得好,“人勤整好滩,好滩出高产”。“整滩”从每年的11月开始,到来年3月底结束,除去杂草,整平,用石磙碾压出平滑、坚硬的盐滩田。“纳潮”即是通过潮汐或人力牵引的水车(后来改用了机动、电力),将海水引进盐滩田里。“制卤和结晶”是经过水分蒸发,提高滩田中海水的含盐度,使之结晶出晶莹的盐粒。为使盐结晶又快又细匀,有一个称之为“拉盐花”的工序:工人手拉系在盐滩田中央一袋盐包上的绳子,绕滩田行走以搅拌卤水,在烈日炎炎的夏秋季节,气温越高,“拉盐花”就越须频繁。滩田里结晶出的盐,用盐扒收拢,用箩筐和扁担挑运至堆场里贮存,继续干燥。
  在以往北仑的晒盐技艺中,采用“刮海泥制卤”的,却只有以前下洋的“板桥跟”地方。板桥跟人称盐滩田为“泥场”,在泥场里经过“刮泥、晒泥、集泥、挑泥、堆蓬、做溜、摊泥、淋漏、贮卤”等九个过程制卤。在每片8-10亩地面积的泥场中央都有高出四周2米以上的一块高墩田(面积有几百平方米),“堆蓬”至“贮卤”的过程均在高墩田上。在农历每月的十三至十四日的“大潮汛”日子,海水涌人泥场和挖在高墩田边贮存海水的“溜仓池”内,其余的日子里,泥场不进海水。泥土中的盐分因日晒风吹随水汽蒸发至田表面,泛出盐花,晒盐人驾驭牛拉的l米多宽的框式泥粑(底部装有两把铁质刀片)去拉刮起出盐花的盐泥,此为“刮泥”。“晒泥”是为使刮起的盐泥干细通透,再驾驭牛拉的泥粑去反复抄动,光照好的天气也需历时两天,因此“刮泥”和“晒泥”是在泥场中分片轮动和循环的。“集泥”是两人相对牵引绳系的1.5米宽的木制搪板,将晒干细的盐泥归集成相距几米宽的一条条线形,以便于挑运。“集泥”中,一人腰围搪板两侧的系绳,倒退着行走牵引搪板,而两手把定搪板的另一人,则随前者的牵引之势着力同行。“挑泥”和“堆蓬”是用上装长柄、下端着地的刃口约0.5米宽的木质泥扒,将于细的盐泥兜入土箕,由人肩挑至高墩田上,堆积成约基宽8米、高4米的圆锥状泥堆——“泥蓬”,表面用铲拍实,覆盖厚实的草帘以防雨水渗透。“做溜”选在高墩田的边缘,尽量靠近“溜仓池”位置,向下挖深0.5米左右,做成直径大小4米的碗形,约可放盐泥20担,“溜”底及四周须平整、光滑、硬实。在“溜”中心至外,横放一根两端敞口、中贯通的竹管,管出口下是半埋在泥场里可承接1-2担咸卤的小缸。“摊泥”是取“泥蓬”上盐泥敲细碎,倒人“溜”里,使与碗口平,压实。“淋漏”就是用担桶(比普通的水桶小)从“溜仓池”中挑积存的海水倾泼“溜”中的盐泥,为避免水击起坑,表层放稻草或旧竹筐以减缓冲力。开始时少量,渐次加大泼水量,下渗的咸卤经竹管引入卤缸,缸满,手持水勺样有柄的“卤吊”汲取倒人担桶,挑至大卤缸内贮存,以备徐徐舀取晒盐。放露天的贮卤缸为防止进雨水,顶面加有自中心向边缘倾斜的盖,盖子的一半固定,另一半活动,方便存取咸卤。
  ……
展开
目录
总序/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
自序/暮年奋蹄逐旧梦
第一篇 古镇风物
柴桥海鲜十三行
板桥跟人的晒盐技艺
难忘玉财馄饨
慎昌铁器
价廉物美光饼汤
古镇有佳果
童年的杨梅山
童年的年夜饭
珍贵的毛鳞鱼胶
石哐
珍贵的家庭文物
石捣臼
远去的代客书信
唱新闻的记忆
难忘的渔趣
阿炳哥
新风旧俗元宵节
万景山今昔

第二篇 乡土美食
爆米花
泥鳅趣话
端午粽
怀念红薯
年糕情结
红娘豆糊
抱盐的火灼茄
豆黄末
麦糕
芋艿蕻瘪
阴晾丝南瓜羹
芝麻猪油馅汤团
炒毛麸
蟹浆与蟹糊
树上的蔬菜
倒笃脚骨笋
春天的野菜
豆瓣酱
……
第三篇 我的现代生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