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劣少年
孤庄村其实并不孤单,距热闹的濠州城不过咫尺。孤庄村里最富有的人叫刘德。村电二百来户人家,有一多半都种着他的田地。刘德曾对他的哥哥刘继祖说:“我如果把田地都收回来,村子里起码有一半人会饿死。”
刘德的话也许有点夸张,但对朱五四来说,刘德的话对极了。朱五四应该是孤庄村里最贫穷的人了,全赖租种刘德的十几亩荒地养家糊口。
朱五四的老婆陈二娘曾建议朱五四说:“在这儿过活太艰难,还是挪个地方吧……”
朱五四回答二娘说:“往哪挪呢?祖祖辈辈挪来挪去的,也没挪出个好日子啊!”
朱五四的祖籍是沛县,也就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出生的那个地方。后来,因为生活困难,朱五四的祖先就把家从沛县迁到了集庆路的句容县(今南京市句容县)。
朱五四八岁那年,同样是因为生活困难,朱五四的父亲朱初一就带着全家,逃迁到了淮河岸边的泗州盱眙县(今江苏省盱眙县)。没有多久,朱初一得急病死去,朱五四一家被迫再次流浪,先流落到灵璧(今安徽省灵璧县),后流落到虹县(今安徽省泗县),最终流落到距濠州城(今安徽省凤阳县)不远的孤庄村。
朱五四本来还有一个哥哥叫朱五一,打灵璧分手后,朱五四就几乎没有朱五一的什么消息了。朱五四只隐约听人说,朱五一结了婚,并生了四个儿子,分别给他们取名重一、重二、重三和重五。
后来,朱五四和陈二娘也一连生了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在那个时代,女儿有名没名关系不大,只是儿子好歹也要取个名字。所以朱五四就自作主张地给三个儿子分别取名重四、重六和重七。重七生下来之后,朱五四对陈二娘说:“家境太困难,以后不要再生娃娃了!”
朱五四一家祖祖辈辈四处颠沛流离,到头来,自己连一分田地也没有。好在定居孤庄村之后,先是两个女儿相继出嫁,家里少了两口人吃饭,接着是重四、重六和重七渐渐长大,都能干田地里的庄稼活了,又没有再生出什么新的娃娃来。所以,朱五四一家的光景,确实比过去要好不少。
不过,儿子大了,麻烦事也就跟着来了。眼看着,大儿子重四都快三十岁了,重六和重七也都早到了娶媳妇的年龄。
家境虽困顿,朱五四也想抱孙子。总不能让朱家在他朱五四的身上绝了后吧?可问题是,朱家这么贫穷,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留,哪个人家愿意眼睁睁地把自己的女儿送到这里来活受罪?
朱五四很急,陈二娘也很急,可光急是没有用的。夫妻两个商量了一番,最后决定去找汪大娘和刘继祖帮忙。
汪大娘一家住在朱五四家的东边。说是一家,其实就汪大娘和儿子汪文两个人。汪大娘结婚后不久就死了丈夫,汪文是遗腹子。汪文出世后,汪大娘决定不再嫁人,母子俩相依为命。她因擅长织布,在孤庄村小有名气,所以日子也还能过得下去。有时,她还会伸出援助之手,接济一下朱五四家。
刘继祖一家住在朱五四家的西边。他虽然是孤庄村大地主刘德的胞兄,但和刘德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兄弟俩平日也很少来往。以占有的土地多少为例,孤庄村四周的土地,十之六七归刘德所有,而刘继祖的名下,只有几十亩薄地。
但刘继祖好像很知足,整天还笑嘻嘻的。农闲时,他亲自领着家人在田地里侍弄,农忙了,他就雇一些短工。朱五四是他经常雇佣的短工,他雇佣朱五四,实际上就是在帮助朱五四一家。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