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之实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2060206
  • 作      者:
    (印)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著
  • 出 版 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诺奖得主人文译丛:生之实现》一改泰戈尔擅长的诗歌体裁,用议论性或抒发、或评论地表达出作者对于“人格”的思考。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社科类作品集锦融合东西方诗学、哲学的集锦,揭开文学巨匠“梵我合一”的神秘面纱。

展开
内容介绍

  “人格”是泰戈尔诗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人的精神本体和存在主体,是文学表现的主要对象。泰戈尔在美国作的题为《人格》的系列演讲中系统地阐述了“人格论”哲学和诗学思想,这种“人格论”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特征,其中既有西方浪漫主义主体性诗学的影响,又有印度传统“梵我同一”思想的哲学底蕴。这样的“人格论”是东西方诗学对话的结晶,是东方诗学话语转型的标志。在此期间他还发表了《人格》一书,进一步阐明了他的人生哲学,并对哲学基本范畴,如运动与静止、有限和无限、时间和空间、感觉和理性,本质和现象做了概括性的说明。

展开
精彩书摘

  梵我的关系
  古希腊文明在城墙的包裹中孕育而成。事实上,所有的现代文明都曾有过各自青砖灰泥的摇篮。
  高墙如辙般深深地铭刻于人类的心灵之上。它们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设定出一道“分而治之”的定理,并随之成为一种习惯行为的滥觞,即通过加固防御和互相隔离,来保卫我们的战利品。我们分成一个个邦国,一门门学科,还分出自然与人。这种思维在我们的心里植下这样的种子:任何超出我们所筑藩篱之外的事物,都将引起莫大的怀疑,而且万物都不得不艰苦斗争以进入我们的认识之门。
  当第一个雅利安入侵者出现在印度时,它尚是一片广袤的丛林大陆,但这批新来者迅速开发利用了这块土地。这片森林为它们提供了栖身之所,以避免太阳的剧烈高温和热带暴风雨的肆虐。此外,还为牲畜提供牧场,为祭祀的圣火提供燃料,为修筑房舍提供材料。而且,不同的雅利安种姓族群及他们的男权首领定居在不同的森林带中,这些森林带在自然保护、充足的食物和水源等方面都有着一些特殊的利用价值。
  所以在印度,我们的文明的确是在森林中孕育诞生,并自它的起源和环境便成就了自己清晰显著的特征。它被自然界中勃勃的生命所环绕,被她们所滋养、所塑造,并与她们那多变
  生之实现
  的性情有着最为亲密和最为频繁的互动交融。
  如此的一种生活可能会被这样认为:它有着让人的心智变得幼稚单纯的趋势,并因降低生存标准而贬抑人类进步的激情。但我们发现:古印度的丛林生活条件并没有束缚人的心智,也没有弱化人类的能量之流,而只是指明了一个特定的方向。在与自然界勃勃生机的不断接触中,人的心智得以从他的欲望中解脱出来,而他的欲望本是围绕着所获之物,通过划定界限来扩张他的地盘。人的目标也不再是索取而是证悟,以及通过与周边环境共存共生而扩大见闻觉知。他可以感觉到这一真理四处充盈,即没有什么可以在绝对孤立中存在,并且,接近真理的唯一方法,是让我们的生命深入到与万物的交互体验和感受中去。要领悟人类精神和世界精神之间的伟大和谐,就要对古印度栖身丛林的圣哲们怀有感恩之情。
  在晚一些的日子,另一个时代到来了:远古的原始森林让道给用于耕种的田地,富裕的城镇在四面八方纷纷冒出。强有力的王国得以建立,并拥有可以和全世界所有的强大势力进行交往的方式。但是,即便是在物质财富已达巅峰的那些时期,印度人仍然带着恋慕之情,时时回首早期艰苦卓绝的自我证悟这一理想,对隐居丛林修道的俭朴生活的赞誉之情,以及在这些生活中积淀的智慧并从中汲取的灵感。
  西方人看似对他们制伏自然的想法颇为自豪。好像我们就生活在一个恐怖可怕的世界中,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同那个令人无奈而又万分陌生的事物秩序角智角力,从中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一切。这种感情就是以城墙式习惯进行心智训练的后果。对一个生存于城市中的人来说,他会很自然地将他精神视域的
  梵我的关系
  焦点,集中投射在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向上,这也造成了自己与他所处的的宇宙二者之间的人为分离。
  但是在印度,这种观念是迥然不同的;作为一个伟大的真理,它将人类囊括在世界之中。印度人强调将万物都置于和谐,这种和谐则存在于梵我之间。如果周围事物绝对外在于我们,那么她们会觉得,我们丝毫没有可以和环境交融互动的手段。而男人们对自然的抱怨却是他们不得不竭尽全力,以获取最多的必需品。的确如此,然而他们的努力并不是徒劳的。他们每天都收获颇丰,却又彰显着人类与自然的合理性关联,因为除了真正与我们相关的东西外,我们从来没有谋取任何非分之物。
  我们可以从两种不同的观点来看待同一条道路。一种是将它看做这样的东西:把我们与我们所欲求的目标相分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行程的每一步,都看做通过强力、直面障碍而获取。另一种是这样认为:将它视作引导我们到达目的地的途径,所以它同样也属于我们目标的一部分。它已经成为我们收获的开端,越过它就能得到它自身上提供给我们的东西。后者正是印度人观物的角度。对印度来说,一个伟大的事实,在于我们与自然处于和谐状态;在于人类的思考与万物处于和谐状态;在于人类可以让大自然的力量为其所用,因为人的力量与宇宙的力量处于和谐状态,并且从长远来看,人类的意图永远不会与天地运行的目的相悖。
  在西方,流行的观念认为自然只专属于非生物和野兽,这就戛然生出一道无法估量的裂痕,从此人与自然的分离便开始了。根据这种观点,一切低于生命存在范围的都不过是自然而已,任何体现着完美智慧或道德的,都属于人化自然。这就像
  生之实现
  把花蕾和鲜花分成两个单独的种类,把它们的美妙置于两个完全不同且对立的原理之上。但在印度人的心目中,他们从来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犹豫延宕,去承认与自然的亲缘关系、与一切外物无法割裂的联系。
  宇宙最根本的统一性,对印度人来说,并不只是一种哲学性臆测;确确实实是在她的物我观之下的情感和行动中,证悟到的至伟的和谐。通过冥想和布施,过持戒的生活,印度以一种万物有灵的方式塑造了自己的思想意识。地,水和光,花和果,对于印度来说,都不只是一种物理现象,或是终被采用,或是被弃掷。对印度人来说,它们是达到圆满之理想必不可少的,正如同每一个音符对于和音的完成都不可缺少一样。a印度人直觉地感受到,世界的本质性事实对我们的生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圆满地生活着,并有意识地与那些事实建立联系。而不仅仅是出于科学上的好奇,或是对物质利益的贪婪。而且要以一种至广至大的喜悦与和平之感,在同情的精神中体悟它。
  具有科学头脑的人知道,从某一方面来说,世界并不只是它在我们的感官意识中所呈现的样子。他明白地与水确实是力量的游戏,却向我们展现着地和水的样子,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除了去有限地理解外别无他法。同样如此,当人使他的灵性之眼睁开,他就会明白,地和水的终极真理在于我们对永恒a这一点类似佛家讲的因缘,即一个人在自己的生命中所遇到的每个人或每件事,对于自己证悟圆满之理想——对佛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此圆满理想类似于“梵”,但不同于中国的“命定论”。
  梵我的关系
  意志的理解,而这种永恒意志无时无刻不在运行,并在我们的理解力所达之处具备(显现的)形式。这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知识,而且还是灵魂对灵魂的感知。它不会像知识那样将我们导向力,而是赋予我们喜乐,它乃是将万物联成一体的产物。一个对世界的了解不如对科学的了解那样深刻的人,他永远都不会搞明白,具有灵性洞察力的人类,在这些自然现象中所发现的到底是什么。水不仅仅使他的双唇洁净,还净化着他的心灵,因为水触及了他的灵魂。地不仅仅承载着人的身体,还愉悦着他的思想,因为这种接触不是物质的联系——而是一种生命的展示。当一个人没有证悟他与世界的亲缘关系时,他就生活在一个囚牢般的世界中——四面都是陌生的墙。当他在万物中感知到永恒的精神时,他便解脱了,因为他已发现了他诞生其中的那个世界最为圆满的意义;他已在完美的真理中找到了自我,而且他与万物的和谐也得以构建。在印度,人们常被训导要对这一事实高度觉醒:他们与周遭万物(实体的与精神的)有着最为亲密的关系,所以他们向那初升的旭日、潺湲的流水、硕果累累的大地顶礼致敬,就像同样的生命真理的显现也将它们纳入其怀抱。所以我们每天进行冥想功课的文本——《伽耶特黎》(Gayathri),便可以被看做将所有吠陀经浓缩的一句真言。我们因它而试图证悟,世界与人类觉醒的灵魂本质上是一个统一体。我们学会了去感知被这一永恒精神a所充盈的统一体,它的力量创生了大地、天空、星辰,同时用一种觉悟之光照亮我们的思想,而这种觉悟之光长存并运行在与外部世界不a原文为大写,下同。
  生之实现
  可分离的连续性中。
  印度人绝不会试图忽略不同事物的价值区别,因为印度人知道,这将使得生活不再可能。人类在造物层级中的优越地位这种意识,还没有在她的头脑中缺失,但她对这种优越性的真正组成有她自己的看法。它并不存在于占有的力量之中,而存在于统一的力量之中。无论哪里,只要是处于大自然中并且庄严或美好的地方,印度人都选作朝圣之地,以便使人的心灵不为狭隘的需求世界所束缚,并且能够在无限当中意识到它的所在。这就是为什么在印度,一群曾经嗜食肉类的人全都放弃了以动物为食的原因,这样做是为了培养他们对生命的一种普遍同情之感,这在人类历史上堪称独一无二。
  印度人知道,当遇到物质和精神障碍,而与永不枯竭的大自然生命断然分离时;当我们仅仅成了一个人,而且不是一个在宇宙中的人时,我们就会制造许多困惑难解的问题,并且封堵解决的源头。我们尝试着用尽一切人为的方法,但每种方法都只会带来冗长无尽的困难。当一个人离开他在广阔自然中的栖身之处,而行走在人类的独绳桥上时,对他来说,这或是意味着起舞,或是意味着滚落,他不得不无休止地绷紧每一根神经和每一处肌肉,以保持每一步的平衡。然后在他疲倦的间隙,想到他一直遭受万物的计谋带来的不公正待遇时,他就猛烈抨击神的意旨,私心里却感到骄傲和满足。
  ……

展开
目录

译者说明
诗人爱伦· 坡和他的诗
——《爱伦· 坡诗集》中译本序
哦,时代!哦,风尚!
致玛格丽特
致奥克塔维娅
帖木儿


亡灵
金星
模仿
诗节
一个梦
最快乐的日子
湖——致——
十四行诗——致科学
阿尔阿拉夫
神秘的星
传奇
序曲

O,Tempora!O,Mores!
To Margaret
“To Octavia”
Tamerlane
Song
Dreams
Spirits of the Dead
Evening Star
Imitation
“Stanzas”
A Dream
“The Happiest Day”
The Lake—To—
Sonnet—To Science
Al Aaraaf
“Mysterious Star”
Romance
Introduction
To——
2
致河

仙境
仙乡
孤独
致艾萨克· 利
伊丽莎白
一首离合诗
咏乔· 洛克
致海伦
以色拉费
睡美人
不安的山谷
海中之城
丽诺尔
致乐园中的一位
赞歌

小夜曲
罗马大圆形竞技场
致F—s S。O—d 
致F——
新婚小调
十四行诗——致桑特岛
闹鬼的宫殿
十四行诗——静
征服者爬虫
梦境
尤拉丽
乌鸦
To The River—
To——
Fairy Land
Fairy-Land
“Alone”
“To Isaac Lea”
Elizabeth
“An Acrostic”
“Lines on Joe Locke”
To Helen
“Israfel”
The Sleeper
The Valley Of Unrest
The City in the Sea
Lenore
To One In Paradise
Hymn
Enigma
Serenade
The Coliseum
To F——s S.O——d.
To F——
Bridal Balled
Sonnet—TO Zante
The Haunted Palace
Sonnet—Silence
The Conqueror Worm
Dream-Land
Eulalie—A Song
The Raven
3
赠——的情人节礼物
深眠黄土
致路易斯· 奥利维亚· 亨特小姐
致M。L。S——
致——
尤娜路姆
一首谜诗
钟声
致海伦
梦中之梦
献给安妮
黄金国
致我的母亲
安娜贝尔· 李
附录
爱伦· 坡年表
A Valentine to——
“Deep in Earth”
To Miss Louise Olivia Hunter
TO M.L.S——
TO——
Ulalume—A Ballad
An Enigma
The Bells
To Helen
A Dream within a Dream
For Annie
Eldorado
To My Mother
Annabel Lee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