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家书》: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风云际会的政治人物,也是一位著述等身的学问家,一生写下1400余万字的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留下一笔丰硕遗产。他有九个子女,虽然不像他那样有着显赫的名声,但人人成材,各有所长,均成为各个领域的专家,而且都有一颗爱国之心。这和梁启超严格而又灵活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从1923年到1929年梁启超去世止,他共有5个子女在海外读书,对于他们,梁启超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写了许多书信来传递沟通两代人的情谊。其中梁思庄是国外读书5个子女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对于她,梁启超格外惦念与关心,经常写信,给予开导。其中一封信这样写道:“小宝贝庄庄:我想你的很,所以我把这得意之作裱成这玲珑小巧的精美手卷寄给你。你姐姐呢,她老成了不会抢你的,你却要提防你那两位淘气的哥哥,他们会气不岔呢,万一用起杜工部那‘剪取吴淞半江水’的手段来却糟了。小乖乖,你赶紧收好吧。”在这幽默风趣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梁启超对这位十六岁就在海外读书的小女儿的格外疼怜。
我们选录的这封给梁思庄的家书,登载于梁思庄女儿吴荔明写的《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一文中,曾发表在《民国春秋》,在当时是一封首次面世的珍贵家书。其时梁思庄入大学二年,正面临着如何选择专业的问题。梁启超希望她选择生物学,因为现代生物学在当时的中国几乎还是空白。他在另外一封给梁思庄的信中曾说:“我很想你以生物学为主科,因为它是现代最进步的自然科学,而且为哲学社会学之主要基础,极有趣而不须粗重的工作,于女子极为合宜,学回来后本国的生物随在可以采集试验,容易有新发明。截到今日止,中国女子还没有人学这门(男子也很少),你来做个‘先登者’不好吗?还有一样,因为这门学问与一切人文科学有密切关系,你学成回来可以做爹爹一个大帮手,我将来许多著作,还要请你做顾问哩!”
可以说,梁启超这种想法是极有远见的,然而梁思庄对这门学科始终没有兴趣,但又不能不遵循父亲的教导。她把这个苦恼告诉了二哥梁思成。当梁启超得知后,赶忙写了这封信劝说女儿,不必泥定爹爹的话,在治学道路上,主要靠自己体察做主。信中反映出梁启超一贯的教育观点:“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这就是梁启超所称的趣味教育法。他在《学问之趣味》中说:“凡人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
事实也证明梁启超的观点是正确的。梁思庄接到父亲来信后,即改学图书馆学,考入了美国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1931年学成回国后,一生致力于图书馆西文编目工作,呕心沥血地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工作了整整五十余年,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西文编目专家。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