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海漂浮散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507142
  • 作      者:
    智量著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智量,全名王智量,笔名智量。著名翻译家、学者。生于1928年6月,江苏省江宁县(今南京市江宁区)人。中共党员、民盟成员。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文学系,留校任教。1954年转人中国社科院文学所。1958年被划为“右派”,下放到河北和甘肃农村,后又流亡上海,二十年历尽困厄。1978年调入华东师范大学。为中文系教授。1993年退休。历任上海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高校外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是建国后普希金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第一个译本的译者,翻译了俄罗斯及其他国家作家的多种文学名著,深受读者欢迎。他的长篇小说《饥饿的山村》,被著名学者贾植芳誉为“大大超过了教授小说通常的闲适飘逸的境界”,“能够再现生活的原始面貌,既挖出了垂涎血与肉,又达到了超越现实的一种哲理性思考的深刻境界”。

展开
内容介绍
  《智量文集·创作编:人海漂浮散记》收入的文字,是我1978年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工作以后直到2012年间所写出和翻译的东西中的一部分。按著作的性质分为翻译编、创作编、文论编和教学编。我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教师和作协会员,在过去几十年的工作中,写过和翻译过一些东西,但是限于我的水平,这些东西只能说对同行的朋友们和对学生们有一点参考价值,也绝非全部都有这样的价值。因此这次出版这个文集,我并没有把自己写过和译过的东西全都收进来。比如在我大学学习阶段和此前所撰所译的东西,我给许多朋友的书和文章写过的推荐文字、序文和评论等等,全都没有收入。译文部分也只取一部分世界名作,大量其他译文均未采择。可惜的是,有一些名作的译文丢失了,或一时查找不到,只好付之阙如。只希望这里印出的这些文字对于我的同行同志们、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和学生们能有一点用处。
  在这里,我必须对养育我教导我,使我成人成材的我的父母、老师和许多学界前辈敬致谢忱,尤其是我在北京大学学习和工作时期的恩师和同事们以及学友们,他们给予我的培养和帮助,我没齿难忘。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出版文集这项工作上给予我的关怀、支持和帮助。我还要借此机会衷心感谢我的妻子吴妹娟女士,数十年来,我所做出的每一点成绩中,都有她的劳动和贡献。
展开
精彩书摘
  1940年,我十二岁,在离家七十多里的c城上初中一年级。
  学校设在汉江边一座破庙里,庙旁一片乱葬坟地上造几间草房,就是我们的教室和宿舍。草房前面是操场,没有围墙,操场外是一条公路,路外就是江堤。一眼望去,只有堤下滚滚东流的江水,和几十里以外隐隐的山峦,四周空旷得很。
  初冬时分,寒风劲吹,残叶在操场上飞舞。
  一天下午,第一节课后,同学们都在教室前晒太阳。一个人影出现在操场边,正沿着红色的庙墙一步步向教室走来。远远望去,能看出是个中年妇女,她身体佝偻,步履蹒跚,头上包着一块咖啡色方巾,穿一件藏青色束着腰带的大衣,一只手上提一个白布小包袱,另一只手杵着一根长长的木棍。
  我一看见她的身影便开始心跳,觉得她和我有关系。但是我看不她是谁。远远望去,她很像是一篇童话故事中一个饥饿的乞丐。我还刚刚看到她的身影,就好像已经知道,她左边面颊有一块褐斑,她的头巾很破,她的大衣上有许多补丁,她的鞋……
  突然,就在这一瞬间,我认出她是谁了。
  她是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她那块已经用了许多年的咖啡色头巾,上面有许多的破洞;那件呢大衣,就是日本人大屠杀时,我们一家人从南京城里逃出来,刚逃到徐州那天,她穿的那件大衣。那天,为了赶上最后一列逃离的火车,我们从停在轨道上的一列又一列车厢下爬过,母亲一只手自己爬,一只手还要牵着我,大衣因此被勾破好几处。逃到大后方以后,她用几块布料补过这件大衣,呢料上补几块布疤,而且颜色不完全相同。尽管母亲已经费尽心思,也的确补得很不错,但是我总觉得这件衣服很难看。我最不喜欢看她穿这件衣服了,而她冬天又只有这一件外衣可穿。她的鞋,一定是那双南京穿来的皮鞋,早就不成样子,而这是她最好的鞋……
  我再睁大眼睛注意看,的确就是我的母亲!我的心猛烈地跳动起来……
  我脑海中是童话里那个包着破头巾、穿着破大衣、杵着木棍的乞丐。而我眼前看见的,却正是我自己的母亲。
  母亲越走越近了。她快要认出我了。这时同学们在各自玩耍,并没有人留意她。但是如果他们留意了,如果他们知道这个乞丐样的女人就是我的母亲,那我怎么办呢?而她正包着那块破头巾,穿着那件补了布疤的破呢大衣,杵着一根木棍,向我和我的同学们走来。
  我该怎么办呢?
  母亲,乞丐,破头巾,破大衣……
  我立刻向母亲奔去。
  我要去拦住她,不让她走到我的同学们跟前来。
  这时母亲也认出了我,她开口在叫我了。我的心跳得更猛烈,我在想,同学们一定都在身后注视我,他们一定已经听见母亲叫我的名字,知道这个衣衫破烂的女人就是我的母亲,他们一定在嘲笑,一定在说我的母亲是个乞丐……
  迎着母亲慈爱的笑容,我心头涌起的却是一股对她的埋怨。姆妈,你为什么要来啊!你为什么偏偏要这样一副打扮,出现在我的同学们面前……
  恰在这时,上课铃响了。铃声解救了我。同学们涌进教室去,不会再有人留意到我和我的母亲了。我悬着的心落了地。我走到母亲跟前,望着她含笑的、慈爱的、憔悴的脸。片刻以后,我才说话:
  “姆妈,你怎么来啦?”
  我话音里传达出心头对母亲的埋怨,母亲却没听出来,她只听见她心爱的儿子在叫她“姆妈”。她伸出双手搂抱我,给我把衣服拉挺,拍去我身上的灰尘,又理顺我纷乱的头发,还问我为什么不戴帽子。我没有回答她,只顾回过头去,看有没有同学瞧见我们。已经开始下一堂课了,教室外一个人也没有,我有些放心了,但还是拖着母亲往校外走,同学们如果从窗子里边往外瞧,就会看见我们的。
  走到操场边,转到庙门前,回头看不见教室了,我才再问母亲: “你为什么来呀?这么远,你怎么来的?”
  “你来信说生病,我担心,就来看你。”母亲说。
  母亲这年是45岁,她原本是小学教师,逃难到后方,找不到工作,只能种地。她种了一亩多地的蔬菜,养几只猪,维持我和她的生活。她每天都很忙很累。其实我只是一星期前有点不舒服,想家了,就随便地写了封信给她。这时早没事了。
  母亲告诉我,她把园子里的大白菜全卖给菜贩子,凑了几块钱,就动身来了。她半夜两点钟出门,整整走了十二个钟头,为了省钱,一路上连杯水也没舍得喝。
  我真不该写那封信!
  “多亏这根棍子啊!要不我走不到这里。”母亲提起她手中那根难看的木棍对我说。而我当时恨不得她赶快把那根木棍丢掉,在我看来,她杵着它,实在太像那个童话中的乞丐了。
  母亲一边走,一边打开她手里的包袱,拿出一小块糖糕叫我吃。我不要吃,我这时只想让她离开学校,越快越好,别让老师同学看见她。
  我拖着母亲向县城的方向走。学校在城的东郊,我拖着她穿过大街,一直走到城西,离学校远远的,我才放心,同学们不会看见她了。我们找一家小客店住下,母亲向店家要来一盆热水泡她肿胀的脚,再用一根针把脚上的几个大泡挑破。她让我去街上买来几个叫做“锭子馍”的很硬的烧饼当两人的晚饭。吃完那几个馍,她仔仔细细地把我全身上下都查看过,知道我确实是没有病了,这才放心。
  天黑了,我们躺在床上,母亲把我搂在怀里,问我学校的功课和成绩,我一边回答她的问话,一边就睡着了。我睡得好香,好甜。我一觉睡醒,发现那盏桐油灯还亮着,母亲还没有睡,她斜靠在床头的土墙上,一只手搂着我,一只手压在她自己的胸前,好像她心里不舒服。我第二觉睡醒,母亲还是没有睡,她在缝补我衣服上脱线的裂口。
  马上天就亮了,母亲打来热水,给我洗脸、洗手,又给我洗了脚。太阳一出来,我们就离开小客店,我送她往回家的路上走,这时,她说:
  “本来我想给你把被子衣服洗一洗,还想看看你们的学校,跟你的级任老师谈一谈……”
  说到这里,她没有说下去,只看了我一眼,轻轻地叹一口气。我心里有鬼,很怕她再往下说。
  我送她走到大路口,她杵着那根木棍要迈步时,又嘱咐我:
  “天冷了,夜里不要踢被子,当心着凉。”
  想想再说:
  “马上放寒假了,你回来不要走路,叫一辆人力车。你口袋里有钱。”
  她一步步走去。看她佝偻的背影缓慢地消失在拐弯处,我转身往学校走,手伸进衣袋,摸到一叠钞票,母亲把她身上的钱全留给我了,她怕我丢掉,用针线给我缝在衣服里。
  ……
展开
目录
前言
永远的忏悔
花狗
王良大伯
青竹妹妹
我的朋友二吉子
桃花姑娘
这样,我来到上海
黄浦江边
赵师傅
小李老师
一堂英语课
外语给我惹来的麻烦
现行反革命
老章和我所欠的房租
我的顶头上司
一片残叶和一片落叶
关于翻译《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回忆
迎春的花儿
怀念施蛰存先生
怀念翻译家余振先生
怀念前辈诗人辛笛
怀念王璞同志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