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无人不识王鼎钧。
在大陆,读者常常问:谁是王鼎钧?
他1925年出生于山东兰陵
抗日战争爆发,他在山东老家跟着父亲打游击
1942年,穿过日占区,到达安徽阜阳就读国立二十二中学
抗战末期,他成为国民党宪兵,历徐州、南京、上海、葫芦岛、沈阳,洞悉国民党真实面目
1949年,他在天津被解放军俘虏,穿着解放军服跋山涉水,逃到台湾,乱中景象尽收眼底
1950年代,他进入(台湾)中国广播公司做编审组长、节目制作组长、专门委员,先后主编台北扫荡报副刊,台北公论报副刊,担任《中国时报》主笔和"人间"副刊主编,幼狮公司期刊部总编辑。阅尽台湾文化界内幕和各色人物的苦辛与沉浮。
他的创作生涯长达大半个世纪,长期出入于散文、小说
戏剧之间,著作近40种,以散文产量最丰,成就最大。在台湾,他是当之无愧、家喻户晓的当代华文文学大师。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
王鼎钧先生说,对日抗战时期,我曾经在日本军队的占领区生活,也在抗战的大后方生活。内战时期,我参加国军,看见国民党的巅峰状态,也看见共产党的全面胜利,我做过俘虏,进过解放区。抗战时期,我受国民党的战时教育,受专制思想的洗礼,后来到台湾,在时代潮流冲刷之下,我又在民主自由的思想里解构,经过大寒大热、大破大立……我的经历很完整,我想上天把我留到现在,就是叫我做个见证。
在很多饱读王先生作品的读者看来,王先生的文字优美、文体多样、变化丰富,其次是洞悉人性,深入体味人生各阶段的不同滋味,文化意味深厚细腻;更重要的是,王先生的人生历程本身就伴随着中国现当代历史的剧烈变迁,他的写作也呈现出中国现代大历史的深度、厚度和广度,细读之下令人心神激荡。
展开
——张春荣
纪律、大我、理想,确曾被聪明而有野心的人利用过,那是"人"的错,不是纪律、大我和理想的错。纪律、理想,固然可以被人利用,"不要纪律""不要理想"也照样可以被人利用。唯一的防范之道,据我所知,就是"中庸"。
——王鼎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