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诗词语言之准确性
诗词语言更需要准确性。因为诗词的字数受限制,所以更需要珍惜每一个字的使用。要使诗词中的每一个字都做到准确、生动、恰如其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炼字”。在炼字方面,自古就有许多佳话流传下来。下面先看一首诗。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贾岛《题李凝幽居》
在贾岛的这首诗中,蕴涵着一个流传至今的故事。贾岛初赴京师时,一天在驴背上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之句,他反复吟咏,想把“推”字改为“敲”字,但又斟来酌去拿不定主意。于是,就在驴背上吟哦,以手来比画着“推”与“敲”的动作。结果冲撞了当时吏部侍郎兼任京兆尹的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仪仗队。他被人推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对贾岛说:“‘敲’字好。”韩愈不但没有怪罪他,还与他结为布衣之交。于是留下了这段“推敲”的佳话。而“推敲”二字也成为对字句认真斟酌的意思。通俗地说,这种斟酌、推敲,就是选择更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作品内容的过程。还有一个王安石改字的故事。先看下面这首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在王安石的这首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的“绿”字,开始用的是“到”,后来圈去“到”,改为“过”;又改作“入”。改作“满”等。数易之后,最终才确定为“绿”字。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