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特殊年代的文艺兵:记原湖南省军区文艺宣传队及战友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8083919
  • 作      者:
    尹承千著
  • 出 版 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尹承千,1947年生,湖南省怀化市人。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毕业,大专文凭。1968年2月入伍,历任班长、干事、指导员、教导员、县武装部副部长。1986年转业到怀化市新华书店工作。在部队和地方工作期间,除发表散文、诗歌、通讯和报告文学等作品之外,还撰写论文40余篇。主要作品有长篇纪实文学《七十春秋铸辉煌——新华书店记实》。
展开
内容介绍
  光阴荏苒,往事如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过去经历的一些人和事大多被遗忘,但有些经历却刻骨铭心、难以忘却。尹承千同志在这本《特殊年代的文艺兵:记原湖南省军区文艺宣传队及战友们》中回顾、记述他和他的战友们在特殊年代——“文革”其间当文艺兵的经历就是如此。
展开
精彩书摘
  湖南省军区于1968年9月举行了一次全区部队及所属单位的文艺调演,尔后在此基础上遴选和抽调文艺骨干,于当年的10月组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
  记得在正式组队的那一天,省军区在家的首长以及司、政、后三大部门的领导一起来到我们的临时住地——省军区招待所看望大家。在首长的讲话(指示)中,他们一再强调当前组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意义和作用。其中,有位首长在讲话时竟然一口气罗列了一大堆“需要”,诸如:“是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需要”、“是‘文化大革命’‘斗批改’的需要”、“是占领上层建筑和思想阵地的需要”、“是部队建设的需要”、“是迎接广州军区文艺会演的需要”、“是活跃部队和地方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等等等等。
  现在看来,在如此众多的“需要”中,就当时来说,恐怕真正的、最迫切的需要,就是“活跃部队和地方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
  为什么这样说?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介绍下当时的情况即时代背景……
  公元1966年,自上而下发动和开展的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首当其冲并受危害最深的,当数文艺界!
  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鼓噪的“资产阶级文艺黑线专政论”的威逼与棒喝下,在“大揭”、“大批”、“打倒”、“横扫”和“大破”的盛行与肆虐下,全面否定了1949年以来文艺界的工作和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文艺成果。大批的作品被打成“毒草”或被贴上“封、资、修”的标签,大批的作家、艺术家包括一些普通的文艺工作者,都被打成“黑帮”、“牛鬼蛇神”、“特务”、“反革命”等等,有的被抓进监狱,有的被关进“牛棚”,有的被迫改行,有的(甚至可以说是全部)被下放劳动!
  如此一来,从上到下、从地方到军队的文化单位及艺术团体都受到了冲击、取缔和解散,致使整个文化事业凋敝,艺术园地荒芜;也使所有的文艺工作者风声鹤唳、惶恐惊惧、人人自危……仿若时光倒退,骤然回到了两千多年前的“焚书坑儒”时代!
  在这种情况下,全国人民欣赏和看不到小说、诗歌、散文、绘画以及好的电影,也听不到歌、看不到戏、欣赏不到高雅的舞台艺术。加上那时候没有电视、因特网、歌厅、舞厅、夜总会、游戏机、MP3、3G手机,也收看不到NBA、cBA篮球赛和世界杯、亚洲杯足球赛,当然也没有麻将桌甚至没有扑克牌,等等,因此人们的文化生活非常单调和贫瘠,精神上几乎处于一种饥渴的状态!
  在我们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十分罕见和极为严重的因“物质食粮”短缺而造成的大饥荒;没想到几年过后,又发生了因“精神食粮”短缺而造成的另一种大“饥荒”!
  当1960年出现粮食短缺而产生饥荒的时候,曾流行“粮食缺、瓜菜代”的口号,有些地方还成立了“‘代食品’领导小组”,也就是在没有大米、面粉,包括玉米、高梁等主食(粮)的情况下,发动和组织群众以瓜、果、蔬菜来代替(事实上许多地方连瓜、果、蔬菜都没有,只能以树皮、草根甚至观音土等等一切能吞咽的东西果腹和充饥)。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当精神食粮严重匮乏,人们的精神生活闹“饥荒”的时候,没有出现类似于“粮食缺、瓜菜代”的口号,各地也没有成立所谓的“‘代食品’领导小组”,但是,“代食品”是有的!那就是——由业余文艺骨干组成的、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活跃在全国城乡和军内、军外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演出!
  在这里,将当年“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演出”比喻成人们精神生活的“代食品”,显然有些勉强和不太恰当。但是!当年除了8个“样板戏”之外,所有的专业文艺工作者“靠边站”,所有的专业文艺团体都不能开展工作(演出),在这种情况下,全国的亿万观众只能观看“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演出”——这,可是千真万确和不争的事实!
  因此,在“文化大革命”那特殊的年代里,当人们的精神生活处于极度“饥渴”的时候,有的是上级推动,有的是自发组织,全部由业余文艺骨干组成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及其演出,便以“工农兵登上并占领文艺舞台”这一“革命的名义”大行其道,并对专业文艺团体及其演出取而代之①……
  如今,有关“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及其演出的回忆文章,经常散见于报刊和网络等媒体中。比如,《海南日报》2009年11月17日就曾刊登了一篇《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刻着时代印记的文艺队伍》,文中写道:
  “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这个名字。在那特殊的年代里,‘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几乎代替了所有文艺团体。”
  无独有偶。2010年5月4日《襄樊日报》(今为《襄阳日报》)刊登了一篇《想起当年文艺宣传队》的文章,其中写道: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华大地曾经有多少支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实在是无法统计……”
  这些“无法统计”的、遍布全国城乡和军内军外的文艺演出队伍,之所以都称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这是当年那特殊的政治气候和环境决定的;事实上,也是那个时代打上的“印记”——因为,在当时只能宣传毛泽东思想,不能宣传别的!这就跟后来姜昆和李文华在相声《照相》里所讲的那样:别说在文艺舞台上演出和在正式场合的讲话,就是日常生活包括在照相馆照相,都不能忘记身上肩负的“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光荣使命”。至于统称为“宣传队”,一方面是为了跟过去的旧剧团(文工团)相区别,也是为了跟“资产阶级文艺黑线”划清界限;另一方面,“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战斗队、工作队、宣传队”是我军的“三大任务”,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之后,毛主席曾指出“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等等。所以,当年把文艺演出队伍叫“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这无疑是最革命、最响亮和最时髦的一种称谓!
  ……
展开
目录
难以忘却的记忆(序)
第一章 广州会演
新的“政治任务”
取而代之的文艺宣传队
“群魔乱舞”
在广州农林下路的大院里
为了当文艺兵
成长的环境
“朱总司令来了”
省会军民联欢晚会

第二章 基层锻炼
紧急集合
蔡家岗
在施工的连队里
哨所日记
来自基层的汇报
井冈山纪行
“我们团”

第三章 慰问演出
慰问抗美援越归国的战友
在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腊尔山哨所
攸县网岭“五七”干校
奔赴洛塔、野鸡坪
学演“样板戏”《沙家浜》
在慈利县驻军某部
走遍三湘四水
浩渺洞庭湖
演出纪事
争演主角
拍电影
两位导演

第四章 演出之余
乌石岭军事演习
礼堂起火了
挖防空洞
一次谈心
外调
“内部电影”
床垫下的秘密
这里与“恋情”绝缘

第五章 战友记略
小池里的大鱼
——记程志同志
他的跟斗翻到了北京
——记陈雄同志
军旅作家的往事
——记曾凡华同志
书缘
——记陈俊年同志
勤学力耕咏颂军魂
——记刘剑锋同志
诗人·商人·制片人
——记孙泱同志
追赶时代的潮流
——记何奕时同志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