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去印度,去印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326980
  • 作      者:
    伊洛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佐以大量原创精美印度风情照片,还原身临其境之美。
     妹尾河童说:印度唯一能搞懂的,就是怎么也搞不懂。我说:怎么说印度,都是对的。怎么说印度,也都是错的。印度人自己说:不可思议的印度。在这里,万千世态,我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我们觉得奇怪,不解,震惊,愤怒,好笑,无奈,也觉得敬佩,叹服,更有“原来如此、居然这样”的感叹。印度,和我们的想象如此地不一样。
     ★文字中充满思索。作者5年半长驻印度,以印度本土视角和中国视角解读印度。印度的风俗人情、经济发展、文化底蕴,无不详谈。生动地写出了一个独具魅力的印度。
     ★探讨和传达印度式幸福的本质,分享让内心宁静的方法。
     乔达摩抛弃王位,只身修行数十年,为的什么?唐玄奘历经十六年,徒步数万里,到印度拜佛求经,求的是什么?披头士列侬,“一辈子做女孩”的吉尔博特,广告达人李欣频……他们放下如日中天的事业,到印度灵修。印度是一个充满哲思的圣地,无论是富裕还是贫穷,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感到幸福。
展开
作者简介
     伊洛,七零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硕士,巴西圣保罗大学经济学院访问学者,人民日报社下属《环球时报》、新华社下属《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人。跨文化研究学者、对外文化交流推广人。吃过苦,享着福,上过学,当过兵,教过书,进过研究所,干过新闻记者,跑过南美和欧洲的一些国家,曾在印度停驻五年半,见过很多人,交了一些朋友。
展开
内容介绍
     唐僧去过印度,留下《西游记》的传说;乔布斯去过印度,推出iPhone和iPad;李欣频去过印度,写出了《十四堂人生创意课》;张德芬去过印度,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
     去印度是一种方式,让人找到生命的答案。印度,是目的地,更是出发点。《去印度,去印度:带着禅的行囊》一本充满文化思辨与禅意哲理,引领一场重新发现自我的幸福与疗愈之旅。
展开
精彩书评
     印度到底有什么好看的?风景?人?神一样的动物?打翻了颜料盘一样的浓艳色彩?去了就知道了。
     ——《中国会所》《色彩中国》《微博杂志》出品人 张新波

     这本书真的是太全息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叹就是这句话,本想向广大读者介绍说此书是一本怎样的好书,可是掩卷长思,竟然找不到一个形容词能囊括此书的全部。突然间我想到了一个句式——我不敢说这本书是什么,只能说它像什么。像什么呢?像游记,绝对是作者在印度多年游历的所见所闻;像随笔,有很多作者在印度触景生情的所思所想;像政论,很多文章似乎比《环球时报》上的“五毛”文好很多;像旅游攻略,呃,这个好像不太像……算了,管它像什么呢,这个问题留给图书馆的大妈想去吧,爱放哪放哪,总之我家里这本书一定要放在一个比较显眼的位置,因为这是一本我很喜欢的书。原因如下:
     第一,它让我快乐。快来乃是阅读的根本动力,看一本书如果看郁闷了,还不如不看。翻开此书,遍地欢乐。我喜欢书里那些原汁原味的印度笑话,也许只有长期在印度才能接触到这些本地段子,让我和老婆乐了好久。当然,在看《印度美女、神油及TT的碎碎念》时我独自偷偷欢乐了好久,感谢新闻出版署做了件好事啊!
     第二,它让我长见识了。中国人眼里,印度无非是阿三、咖喱加宝莱坞。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我也就比常人多知道印度人不怎么用手纸。翻开此书前,请问:你知道印度盛产CEO吗?你知道印度没有神油和抛饼吗?你知道印度英语是最标准的英语吗?还有,你知道印度人是白人,种姓就是“颜色”的意思吗?借用某位仁兄的一句话“不管你知不知道,反正我是不知道的”。
     第三,它让我尝试去感悟生活。人生中不如意十有八九,像我这样拼不过爹又找不到干爹的年轻人,说得文艺点,我有对人生意义的迷茫,对真实与虚伪的纠结,对物欲与精神的挣扎,说得粗俗点,我仇富,恨自己开不起奔驰宝马、住不起三环豪宅。但是本书中传达出一种印度人特别的乐观,也许很多中国人不屑于这种廉价的幸福,但也起码知道了,其实幸福可以这么简单。还有作者勾勒出的神秘而又空灵的印度圣地,也许真的有一天我会去到那个传说中的天竺,循着玄奘的足迹,去菩提伽耶、去鹿野苑、去拘尸那迦,参禅、打坐、修行、悟“空”……
     最后一点,它让我开始思考。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那我要说,以印为镜,可以看中国。印度与中国有很多相同点:地大、人口众多、发展中国家等等,但也有很多不同:印度几乎全民信教,但中国基本信奉“无神论”;印度实行的是一竿子插到底的全民直选,中国是民主集中制,结果是都不是理想中的“民主”;印度精英治国模式,却放弃了底层民众,中国努力提高全民素质,但觉醒的民众却衍生出“维稳”问题。同与不同,才有对照的基础,才有借鉴的意义,无论孰好孰坏,起码能让我们把问题看得更清楚吧。
     无论因为什么理由,读完这本书,然后背上行囊去印度……
     ——青年记者 朱朱

     《去印度,去印度》这本书,拿在手里,立刻便被吸引住了。慢慢翻来,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恍然大悟,原来当时碰见的某某事是如此这般的缘由。深夜里一读下去便停不得了。
     本书并不依循一般游历书的形式,而是从印度方方面面的感受写起,信手拈来一节,便可读下去了。作者在印度生活了五六年的时间,感受果然不同于我们这些去个几周甚至数月的旅人。读读这本书,你会对印度的incredible有更深的认识。
     ——旅行计划爱好者和身体力行者 晓白

     本书作者用轻松,甚至可以说有些调侃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当代印度社会风貌的画卷。也许和我们的想象如此地不一样。是或不是,印度就在这里,充满魅力。
     ——资深媒体人  雨辰

     最近有两件关于印度的事让我惊喜,一个是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一个是作者此书。感觉作者谈论印度,就像博尔特上了跑道,瞬间爆发了小宇宙!当然,这爆发是以作者五年的印度生活经历和笔耕不辍为基础的。此书字字真切,句句含情,用十分“接地气”的语言,告诉你印度种种incredible之妙处,不失为赴印旅行之必备良书!
     ——围观群众 路人勇

     一口气看完,很有感触。本书内容翔实,极富深度和广度,通读此书,一个极具特色和魅力的印度就跃然眼前......
     书中从生活小事及诸多细节谈起,将印度与国内的区别娓娓道来,笑谈中透露着睿智和幽默。随处可见富有见地的思想、一针见血式的调侃和道白,让人印象深刻。
     作者对印度社会有较多的接触和深入观察,从上流和底层,为你描述了一个从外而内、从肉体到灵魂的印度以及印度人。
     虽然没去过印度,但工作中有不少印籍同事,对印度人有一探究竟的好奇。这本书,让我对印度人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受益良多。感谢作者!
     ——通讯工程师   谢艳

     全书竟然是一口气读将下来。一个印度,竟被作者讲得如此鲜活有趣,文风如此活泼轻灵,不由得不赞一个。读完全书,一个活色生香、各色兼俱的印度跃然纸上。尤其中间若干段落口味颇重,不适宜于我等良家女子。建议寻若干江湖豪男,对脾胃之辈,浸沫横飞,把酒话下。一笑。昨读一书,某人谈与苍央加措修禅,文风去本书之远不知几何哉!感慨之!
     ——公司白领 双舞蹁跹
展开
目录
一、不可思议的国度:俗世幸福的万千表情
想吃“抛饼”?别去印度!
印度味道:咖喱及其它
关于印度美女、神油及TT的碎碎念
印度英语“没有口音”?
议会大厦:“民主橱窗”跟我游
二、在佛祖的西天,寻找禅的初心
智慧树下:有预谋的邂逅
自度度人:佛
世事无常:佛陀最后的教导
天竺,心灵的归所
三、停下来,等等我们的灵魂
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印度人
青年,青年,那些纯净的眼
我的八十岁的印度兄弟
印度企业的“穷人情结”
信仰的天空下,一切如此稳定
四、一个印度两张脸 :好印度,坏印度
穷印度,富印度:一半地狱,一半天堂
比哈尔故事:我找省长搞火车票
跨国公司CEO:印度制造 
“印度制造”取代“中国制造”的不可行性报告
夜访莫大师:种姓制度之辩
五、梦想为裳,诗意地栖居
瑞诗凯什:瑜伽之都
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恒河浴场
加尔各答:在这里触摸泰戈尔
漫步科瓦兰
加沙美尔:大漠风烟
孟买:挡不住的上海梦
六、历史的醇酒,现世的红尘
据说,孙悟空是只印度猴子
印度人最崇拜的中国人:唐僧玄奘
去印度,去印度:行囊里的便笺                                                                                                                            
后记:佛祖传灯如指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