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过去的将 100 年的时间中,有关青少年发展的研究已经从一个相对无知的水平,发展到有了很具体的认识,其中尤为关注青少年的发展行为障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在理解儿童和青少年问题,以及在如何帮助他们及他们的家庭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当然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学习,而且这些东西都是青少年所需要,所以这一切都特别值得我们为之付出努力。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厘清所面临的挑战,并做出令人振奋的努力。
呈现在你眼前的是第 8 版,本书之前的版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让我们欣慰地看到我们对这个领域做出的持续的、实质性的贡献。最初,我们在这个领域中可供参考的综合性书籍很少。我们需要强调特定的主题,作为研究青少年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些主题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并不断演示变得更广泛和必不可少。确实,它们很早就被纳入书籍目录,解释了本书不断取得成功的部分原因。
本书主题
主题 1:发展精神病理学
本书的中心主题是,发展精神病理学的观点和更为传统(常用)的临床 / 障碍的方法。后者强调对青少年紊乱的症状、病因和治疗方法的描述。发展精神病理学的观点认为青少年障碍必须放在发展的背景中来看待。本书的前几章充分阐述了这个观点,并在接下来的章节里对特定的障碍展开具体的讨论。
发展精神病理学的主要假设是,相信正常和障碍行为是相关的,并且最好是将其放在联结了
过去和未来的动态的成长和经验中发生的。这一命题反映在本书的几个方面:我们需要考虑青少年的正常发展的时间和进程,以及这些时间和进程在精神病理学中出了问题;我们也要认真地假设,行为发展不能轻易按照年龄来理解和分析,因此我们采用了一个相对宽泛的时间框架来讨论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要想理解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锚定他们早年的生命,并且联系到他们成年的行为结果。
主题 2:多个事物的影响
贯穿全书的第二个主题是,行为问题是多个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几乎没有例外,行为
源于多重影响及其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生物结构和功能、遗传传递、认知、情绪、社会互动,以及直接或更广泛的环境因素等诸多方面,在形成和维护心理和行为的功能中扮演着复杂的角色。整本书都是在强调,发展精神病理学家致力于这项艰巨的任务,并且理解和整合这些多重影响。
主题 3:社会文化背景
本书第三个主题强调,青少年的复杂问题与他们所经历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儿童和青
少年都被嵌入一个涉及社会和环境影响的圈子中,这个圈子包括家庭、同伴、学校、邻居、社会和文化背景。在任何时候,青少年把个人属性带进这些环境,并受到这些环境的影响,反过来青少年又影响了其他人和环境。因此,如果要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意义的分析,就需要纳入发展的情境下。这些因素包括,家庭互动、友谊、性别、教育机会、贫困、民族和种族,以及文化价值观等,这些都对青少年的发展起作用。
主题 4:实证的方法
第四个主题是偏向实证的方法。在找出行为问题的谜团和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时,需要谨慎和有洞察力地思考。我们相信以科学方法学为基础的实证方法和理论框架,为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复杂性提供了最佳途径。研究发现,这本书的核心部分是帮助我们理解青少年的经历,以及如何改善青少年的生活。
展开
——王俊秀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谢丽丽老师具有扎实的心理学专业背景,怀着对心理学问题探索的热忱,秉承翻译过程中对信、达、雅的认真追求,为我们呈现了《儿童异常行为心理分析(第8版)》。它基于发展视角,注重多维因素,强调文化背景,依据实证研究,梳理了10余个儿童和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够帮助读者更新对于儿童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学到帮助儿童健康成长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雷雳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二级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百七十九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入刑事案件,根据情况可以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进行调查。”
儿童行为异常与日益严重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关系密切。阅读这本《儿童异常行为心理分析(第8版)》,不仅有助于关注未成年人犯罪行为评价与制裁的法律人士了解未成年人行为异常模式的形成规律,也有助于他们准确、深入地撰写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的《情况调查报告》。
——张品泽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市精神病人危害防控与权利保障研究》(项目编号:15FXB022)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