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阳版张大千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9632893
  • 作      者:
    高阳著
  • 出 版 社 :
    文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
收藏
编辑推荐


    ◆作者高阳是台湾知名历史小说家,与金庸齐名。他及其擅长撰写历史人物传记,张大千传是他又一传记力作!


    ◆他是举世无双的造假圣手!唐伯虎、八大山人、石涛……他都仿了个遍,他造的假画骗过了民国时期整个画坛!


    ◆他是备受争议的千古罪人!西行万里奔赴敦煌临摹壁画,却落得“毁坏文物之千古罪人”的终身骂名!


    ◆他是百年一遇的传奇天才!他开创了别开生面的“大千体”和青绿泼墨画,被徐悲鸿称为五百年来出一人!


    ◆台湾知名历史小说家高阳,为你还原国画大师张大千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传奇一生!


    ◆轻松有趣,扎实有力,锁定读客这本史书真好看文库。


展开
作者简介


    高阳(1922-1992),本名许晏骈,笔名高阳。他与金庸齐名,素有“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的美誉,他的作品被读者们评为“华语历史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他的粉丝遍及全球华人世界,张爱玲、古龙,包括金庸在内都是他的忠实读者。其代表作有《胡雪岩》《慈禧全传》《红楼梦断》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张大千是中国近代画史上屈指可数的罕见天才,也是极具争议的国画大师。他被西方誉为“东方之笔”,被徐悲鸿称为“五百年来出一人” !

    他少时去日本留过学,出过家。曾先后拜师民国时期被誉为 “北李南曾”的李清瑞、曾熙门下,学得并世无两的绝艺。后又为了赚钱,造假石涛、八大、唐伯虎等人名画,其高超的技艺骗过了民国时期整个画坛,却也因此终生被人诟病。他举债西行万里,远赴敦煌临摹壁画,却不料落得个“毁坏文物”的千古骂名。他出走异国30年,而后定居台湾,在多病缠身的晚年创造了极具震撼力的青绿泼彩画法,在其绝笔《庐山图》即将完工之际,却遗憾离世了……

    台湾知名历史小说家高阳结合丰厚史材,为你还原国画大师张大千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传奇人生!


展开
精彩书评


    500年来出一人也!”

                           ——徐悲鸿


   “从他身上拔一根毫毛,要变石涛就是石涛,要变八大就是八大,要变唐伯虎就是唐伯虎。”

                                                                                   ——叶浅予


    “宇宙难容一大千”

                   ——溥心畬


    “数百年来无第二人”

                       ——郑午昌


    “张大千一生的故事太多,说也说不完,写也写不尽,大千终究是个传奇!”

                                                                    ——黄天才


    “他好名、好朋友、好热闹、好挥霍、好美食与美妇人”

                                                   ——高阳


    “张大千天纵奇才,游戏人间,以超人智慧,宽大胸襟,往还于人世之间,博览群相,四海交游,通达天道、地道、人道,不但精于人生多方技艺,于中国传统伦理亦自有其严格之操守,非浅见之士,所能见其心性。”

                                                                                                                ——王方宇


展开
精彩书摘


    民国七年冬天,四川内江县籍,十九岁的富家子张爰逃禅,投身松江城内妙明桥附近的禅定寺,住持逸琳法师为他起了个法名叫“大千”——张大千这个姓名,以后越来越响亮,意义也越来越丰富。提到这个名字,大家脑海中会浮起多种印象:声名上占首位的国画家;第一流的书画鉴赏家;最会弄钱,也最会花钱的享乐主义者;美食家;传统文人画家的典型;最慷慨,也最体贴的好朋友;以及很讲究传统伦理的内涵与形式的一个现代“山人”。

    张大千生来是“除非不做,要做就必须是最好”的性情,虽已出家,名利心犹在,到要正式剃度时,思量得有一位大德高僧来传戒才够味道。因而向人打听:“当今佛门中,谁的声望最高。”“当然是天台宗的谛闲老法师。”

    天台宗为六朝高僧智 所创。他俗家姓陈,荆州人,开山于浙江天台山,以《法华经》为本经,所以天台宗又称法华宗。陈后主曾经奉迎他入禁中讲经,隋炀帝礼遇更隆,赐号“智者大师”。到了唐朝,此宗出了两位“菩萨”——寒山、拾得,据说是文殊、普贤两菩萨的化身。

    谛闲是天台宗四十三代的传人,曾在观音菩萨道场南海普陀,细参称为“龙藏”的内务府刊行的藏经,回山后主持了浙东第一名刹国清寺,中兴了天台宗。此时他正驻锡在作为国清寺下院的宁波观宗寺。

    于是张大千以头陀的姿态,由松江开始沿门托钵,一路募化到了宁波,投宿在一家小客栈中,打听观宗寺在何处。

    宁波的第一大丛林是天童寺,其次是天安寺、天封寺,此外有个阿育王寺,亦为名刹。观宗寺原名延庆寺,虽也是宋朝所建,却直到谛闲住持那几年方始出名——原来天台宗重讲学,禅堂称为讲堂,所讲的是智者大师的八 部著作,其中最主要的是《止观》1十卷。观宗寺初建时,便是天台宗用来讲学之处。到得谛闲,复振宗风,大开黉舍,四方衲子,闻风而至,观宗寺便也成了宁波的大丛林了。

    大丛林的知客僧十有八九长了一副势利眼,一看张大千这么一个野和尚,拒而不纳,理由很简单:“老和尚正在坐关。”

    怎么办呢?张大千回到小客栈考虑了好久,决定写封信给谛闲,自陈慕道之诚,希望谒见求戒。这封信产生了效果,谛闲认为他颇有灵性,复信约他相见。隔着一道“关”,谛闲为他谈经说法,张大千亦颇能领会,可以说是谈得很投机的。

    谁知话不投机的一刻出现了。

    张大千十七岁到日本京都,二十岁回国,前后四年,学的是染织。据他 自己说,他在日本认识一个叫朴锡印的韩国人,是胡适之2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同学,说得一口流利的标准英语。张大千欣赏之余,更觉得日本人说英语难听。当他率直道出他的感想时,人家的回答是:“亡国奴的舌头是软的,要伺候人家,当然先得把外国话学好。”张大千大感刺激,决定不学日本话,雇了一个在天津长大的日本人当翻译,“伺候”他读书。

    学成回国,爽然若失,他的染织学得很好,但不甘于当一名染织厂的技师。他的愿望是做画家,而且必须是名家。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名家,必兼诗、书、画三绝。会画而不通翰墨,只是画匠;诗画皆佳,字不出色,亦难望跻于第一流之列。张大千的血液中有浓厚的丹青成分,从小受母姊之教,工笔花卉的基础,打得极好;诗则题画不过七绝一首,凭他的天分及博闻强识的功夫,亦足以应付;可是题画的字,却拿不出手,因而他投在当时上海负盛名的两大书家之一的曾熙门下。


展开
目录

一  空门行脚 

二  恽南田亦此山僧 

三  还俗复还蜀 

四  并世无两的绝艺 

五  精鉴千年第一人 

六  红粉知己 

七  影响张大千艺事的朋友 

八  难兄难弟 

九  由颐和园到青城山 

十  敦煌行 

十一  三年面壁 

十二  重到春明 

十三  上清沦谪得归迟 

十四  中外声名归把笔 

 

后 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