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愈加复杂的新形势下,为减少风险和不确定性,我们必须改进情报分析方法,创新情报思考方式,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因此,作者提出一套高效的情报思维体系,阐述了高级分析方法及其实践应用。其开创性思想体现在四大方面:
一、指明情报分析新路径:运用高级分析方法,洞悉敌人“如何思考”;
二、提供具体方法和流程:阐释十四大要素,形成“知识—决策—行动”分析环;
三、强调技术与专业支持:依靠技术手段和专家,获取竞争优势,掌握主动权;
四、借鉴前人思想和经验:融入孙子、克劳塞维茨等伟大理论家的智慧和成果。
作为美国情报分析经典之作,本书广泛适用于军情、国安、反恐、执法、商业等领域。它对正确认识美国情报工作大有裨益,为国家安全研究提供了积极的参考视角。
第一部分 延绵不绝的智力战争
第 1 章 作战环境
一、作战环境的复杂性
城市作战环境复杂多变,其主要原因包括:城市繁忙的特性,人口和机器的移动,看不见的数据和射频能量的运动,以及各种复杂适应性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的融合与碰撞等。此外,我们的敌人也在城市作战环境中活动,以实现其战略和目标。他们将其视作安全庇护所,因为对于美国人和美国机构来说,这种异国他乡的城市作战环境是如此的陌生。正是因为城市作战环境被视为安全庇护所,叛乱分子可以藏身其中,所以必须引起高级情报分析人员的极端重视。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不允许叛乱分子将城市作战环境当成攻不可破的基地。一旦城市作战环境成为叛乱分子基地,他们不仅会将城市区域作为获取胜利的跳板,而且会选择时机与美军对阵于开阔地域。商业活动、人口行为、种族多样性和互动性,以及不同程度的行动、交易和行为,都使城市变得非常有流动性,而叛乱分子和恐怖分子可以轻而易举地利用这些条件混杂其中,在城市海洋之中隐藏起来。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的是,全球化已经到来,信息几乎可以实时地快速流动至世界任何角落。托马斯• 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将这种现象形容为“技术民主化”(democratization of technology),即:
越来越多的人拥有越来越多的家庭电脑、路由器、移动电话和电缆系统,互联网节点不断延伸进入越来越多的国家,速度越来越快,程度越来越深,成本也越来越低,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距离的鸿沟在不断消失,人们环球旅行的时间已可以用小时,而不是以天来计算。人们可以在瞬间完成环球通信,这也是“地球村”这一名词出现的主要原因。
要想了解作战环境及其对情报分析的巨大影响,我们必须思考究竟有哪些特征可以干预指挥官的决策、指挥与控制和情报分析。其中一个特征上文已经提到,但没有深入探讨。这就是大型城市作战环境的巨大流动性,及其对所有城市作战行动的影响。流动性,意味着所有事物都在运动和不断变化之中,即使在夜晚也是如此。人们来来去去,各类机构在开展业务,整个社会都是动态的,充满活力。这种流动环境也就意味着所有人、所有机构和所有行为都是相互联系的。打个比方,在这种流动环境下发生的任何事情,其所产生的能量波和变化波,就像在池塘里投入一块石子那样。
这种环境同样复杂。这里所说的“复杂”有多重含义,情报分析人员必须加以关注。本书虽然不对“复杂性理论”的科学内涵进行深入阐述,但我们承认城市环境里“复杂性”的重要性,并且将复杂性理论的一些特征运用到高级分析之中。简而言之,以下观点将在接下来进行更为详细的探讨:
第一,城市中发生的事件是非线性的(nonlinear)。“非线性”意味着“一种设备,它的行为可以使用一系列非线性方程进行表达,其输出与输入不成正比”。所谓非线性问题,指的是原因和结果不成比例;因此,这类问题很难解决,预测它也是几乎不可能的。
第二,在复杂环境中,一些细小的行为或事件,都会造成巨大的超出预期的后果和影响。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理解二级和三级效应(second-and third-order effects)。
第三,复杂环境看起来很混沌,因为一切都在移动和变化。人、机器、机构、宗教和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产生失序和变动。但是混沌之中也有秩序存在;人们必须对环境进行深入了解,才能找到隐秩序,通过这些秩序,可以找出叛乱分子在狂热行为和喧嚣城市背后的条件准备活动(condition-setting)的迹象。
第四,复杂环境中存在敏感变量(sensitive variable)。变量包含了变化。变化诱发刺激。一些变化是稳定的、可理解的。但如果这些敏感变量被人操纵,就不再是稳定的和可理解的了。这些不稳定敏感变量的出现,常常演变成后果的指数级飙升,正如刚刚讨论的二级和三级效应一样。此外,伴随城市作战环境中敏感变量影响出现的,还有各种能够产生影响的机会窗口(windows of opportunity),有些窗口影响友军,有些影响敌军,还有一些影响东道国、中立势力和东道国政府。
第五,在复杂环境下,人们可以找到复杂适应性系统。所谓复杂适应性系统指的是:
一种由许多自主体(如单元、物种、个人、公司和国家)组成的动态网络,它们与其他自主体平行存在,并且不断对其他自主体的工作做出行动和反应。复杂适应性系统的控制是高度分散和去中心化的。如果系统中有相关行为,必然来自各自主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系统的整体行为,就是各个体自主体在每个时刻做出大量决策的共同作用结果。
第六,在复杂环境里,将原因和结果区别开来是非常困难的。这个现象对于我们研究复杂环境非常重要,但事实上它已经存在了很久,正如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所写的:
但是,像世界上其他活动一样,在战争中组成整体的一切都是彼此联系着的,因此每一个原因,即使是很小的原因,它的结果也会对整个行动的结局发生影响,都会使最后的结果有所改变,尽管改变得很小。同样,每个手段也必然会影响到最终的目的。
对于情报分析人员的职业生涯来说,复杂适应性系统非常重要,其原因将在本书接下来几个地方进行探讨。在我们知识旅行的起步阶段,我想说的是,复杂适应性系统会互相倾轧、颠覆和碰撞,有时是无意识的巧合,但有时也是有意为之。它们还相互竞争。正因为如此,它们从自己的行为和环境中不断学习,根据对手做出调整并最终战胜它们。但其负面影响在于,正是因为它们不断学习和调整,助长了作战环境的动态性和混沌性。复杂适应性系统总是有一个思维相似的对手,两者互相吸引。正因如此,自杀式爆炸袭击者会靠近那些利用他们的人。复杂适应性系统试图进行分析预测,以提高生存概率,并对环境中的扰动做出反应。然而,复杂适应性系统的行为结果通常是无法预测的。
……
序 言
前 言
第一部分 延绵不绝的智力战争
第1章 作战环境
一、作战环境的复杂性
二、作战环境的威胁
三、结语
第2章 难 题
一、困难和挑战
二、结语
第3章 解决方案
一、运用高级分析方法
二、结语
第4章 为高级分析做铺垫
一、分析性条件准备活动
二、虚拟知识环境
三、为情报搜集人员提供分析指导
四、分析推演
五、分析战略
六、结语
第二部分 高级分析方法
第5章 解 构
一、解构背后的理论
二、结语
第6章 批判性思维
一、批判性思维背后的理论
二、辩证法
三、了解技术环境
四、红队、推演和批判性思维
五、数据和数据流
六、知识
七、像敌人一样思考
八、结语
第7章 联系分析
一、联系分析背后的理论
二、结语
第8章 模式分析
一、模式分析背后的理论
二、结语
第9章 趋势分析
一、趋势分析背后的理论
二、结语
第10章 预期分析
一、预期分析背后的理论
二、结语
第11章 技术分析
一、技术分析背后的理论
二、城市环境中的技术
三、结语
第12章 倾向分析
一、倾向分析的重要性
二、倾向分析背后的理论
三、结语
第13章 异常分析
一、异常分析背后的理论
二、结语
第14章 文化分析
一、文化情报分析背后的理论
二、文化分析的重要性
三、结语
第15章 符号分析
一、符号分析背后的理论
二、结语
第16章 群体分析
一、群体分析背后的理论
二、群体的内涵
三、结语
第17章 重 构
一、重构背后的理论
二、结语
第18章 综 合
一、综合背后的理论
二、综合与条件准备活动
三、结语
第19章 支持高级分析的技术
一、简单检索
二、基于概念的搜索
三、多语言搜索
四、联系分析
五、社会网络分析
六、属性监视
七、模式侦测
八、事件侦测和时间轴线/ 年表分析
九、从照片和视频中进行事件和变化侦测
十、分类创建
十一、建模
十二、融合
十三、论证支持
十四、优化
十五、倍增器的倍增器
十六、集群运算
十七、结语
第三部分 思维体系
第20章 关于思维体系
一、高级分析的哲学
二、对观点的综合
三、内涵
四、结语
第21章 最终结论
一、知识的广度
二、优势和劣势
三、结语
致 谢
参考文献精选
作者简介
英汉词汇对照
译后记
本书是一部现代手册、纲要、参考书、专著,还可能是我们未来分析工作演进的蓝图……这是一本情报分析人员的必读书。没有它,任何有关分析工作的“图书馆”都不是完整的。
——美国陆军退役中将、国防情报局前局长 帕特里克•休斯(Patrick M. Hughes)
这部杰出著作反映了情报的未来和情报专业人员的重心……我将其作为哈姆普顿•悉尼学院开设的《国家情报概论》课程的教材。这是一部JUE JIA的作品。
——美国陆军退役中将、前国防部副部长帮办 威廉•博伊金(William G. Boykin)
这是美国陆军有史以来最卓越职业情报官的优秀著作。在书中,他不断为提升这个职业的专业知识贡献心力。我向所有严肃对待这一军职的人推荐本书。
——美国陆军退役准将、陆指学院高级军事研究学系创始人 休巴•德切格(Huba Wass de Czege)
“分析”“复杂”“思维”,是这部开创性著作书名中极具分量的三个词,清楚地表明了这部巨著无与伦比的重要性……本书必将成为该领域的经典之作。
——美国陆军退役准将、陆军科学委员会主席 弗兰克•埃克斯(Frank H. Ak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