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讽刺文类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468913
  • 作      者:
    孙恒存,马晶,李金凤著
  • 出 版 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可借复本:1
收藏
作者简介
  孙恒存(1984-),男,山东泰安人,四川大学文艺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已在《人民日报》、《名作欣赏》、《文艺理论与批评》等报刊发表论文多篇。

  马晶,女,1980年生,汉族,湖南湘潭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长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

  李金凤,女,1986年生,江西赣州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1级博士研究生。已参编专著两本,发表学术论文十几篇。
内容介绍
  《讽刺文类研究》以讽刺文类为研究对象,以歌德和席勒为中心。讽刺文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主要以歌德提倡的讽刺诗文和席勒提出的讽刺感受为代表,《讽刺文类研究》对讽刺文类的读解是回到中国语境,从中国现代新诗和古典小说两个维度以个案的形式探讨讽刺文类在中国所面临的困境,既包含理论的爬梳又包括作品的细评。
精彩书摘
  第三章讽刺感受
  席勒在《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中创新性地提出两种文类规范:一是“素朴的”和“感伤的”历时性文类规范,二是感受的文类规范。但是,这两种文类规范在文论史的发展中遭遇了迥异的命运——历时性文类规范因被幸运地青睐得以声名远扬,感受的文类规范则几乎无人问津。施莱格尔兄弟和斯丹达尔夫人聚焦在“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的研究上,使这种历时性文类规范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随后,近代一批批的学者为此术语前仆后继,甚至用尽余生,如蒂克、诺伐里斯、海涅等。在二元对立的结构思维下,席勒的历时性文类规范被后来的学者延伸出古典诗和浪漫诗、古典的和浪漫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等一系列相互对立的术语群落。但是,肇始自施莱格尔兄弟的盲视也同样遮蔽了后来学者的研究目光,这使席勒的感受的文类规范一直尘封在历史文献中。席勒对讽刺作为文类的全新解释就蕴含在被忽略的这个文类规范中。他们所忽略的视域,正是我们获得洞见的焦点。因此,我们将从席勒的文类规范人手,从感受的文类规范中牵引出席勒对讽刺文类的界定。
  第一节席勒的文类规范
  一、历时性文类规范:由来和漏洞
  在进入讽刺的感受方式之前,我们仍然有几个问题需要解释:席勒为什么在一篇论文中前后相连地同时提出两种文类规范?席勒为弥补历时性文类规范的漏洞采取了哪些措施?对历时性文类规范的由来和漏洞的论述及其对感受的文类规范的理论校正作用的阐释可以回答上述问题。
  席勒首先提出“素朴的”和“感伤的”历时性文类规范。此种文类规范得到了普遍的研究和关注,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席勒根据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把文学分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两种文类。席勒把“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分别同古希腊文学和近代文学相映射。这种文学分类显然是历时层面的诗学分类,区别于共时层面的传统文类。席勒用这两个术语思考了传统文类术语无法言说的当时古今文学的区别。这两个术语是否有效地区分了古今文学,我们暂且不论,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历时性文类规范被席勒用来统摄整个文学史,而且成为后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争论的导火线。毋庸置疑,施莱格尔兄弟点燃了这根导火索,而斯丹达尔夫人向这个导火索浇了点油。
  ……
展开
目录
绪论  讽刺文类:面对讽刺修辞的挑战
第一章  讽刺文类
第一节  “讽刺”和“文类”的界定
第二节  讽刺文类的特征举要

第二章  讽刺诗文
第一节  讽刺诗文的古罗马传统
第二节  讽刺诗文在近代的没落

第三章  讽刺感受
第一节  席勒的文类规范
第二节  讽刺的感受方式

第四章  讽刺文类读解
第一节  当代讽刺诗创作的理论诊治
第二节  磨盘上空的鞭影——读郑梅珍的讽刺诗《奴隶》
第三节  论窃心案:细评“薛宝钗机带双敲”中的讽刺对话
第四节  讽刺舞台中叙事帷幕的“补丁”:谈范进和范母的痰迷心窍

结论  困境与突围的边界
附录  “讽刺”源流——语言、文学和理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省本级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