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DCCI,“惊人数据”从何而来?
2013年1月,一则“2012年我国短信量同比减少20%”的消息在业内流传,引起众人惊呼:短信业务末日来临了。随着语音资费的下调、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普及推广,短信业务确已处于滞涨或微涨阶段。但是“同比减少20%”的论断却被业内批评“太过夸张”,没有统计依据。抛出这一论断的,是国内一家名为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咨询机构,此前它因为称内地宽带资费是香港的469倍而饱受争议。这些数据哪里来?到底对通信业了解几多?对于《IT时报》记者的追问,DCCI始终没有明确回应。
“这是在瞎扯淡”
“2012年电信运营商短信量比去年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电话业务量下降5%,真正由用户自己发送的短信在短信总量中的占比不到40%……”2013年1月1日,DCCI创始人胡延平在微博中如是称。
这份数据从何而来的呢?记者登录DCCI官方网站,未发现相关的数据报告。1月7日和1月10日,记者两次致电DCCI,工作人员均称,因为最近很忙,胡延平没法接受采访。
戏剧性的是,1月6日,胡延平在其微博中称,“短信下降那条(是)运营商某负责人说的好吧,获悉而已。”
就这样,这位人士听说而来的数据,成为众多媒体报道的依据。
“那人就是哗众取宠,一点依据都没有,瞎扯淡。”浙江移动市场部人士葛长伟说道。葛长伟称,个人对个人的短信业务量是在下滑,但是行业应用短信是在增长,随着用户规模的增长,总量仍在增长。
电信业资深人士付亮说,“我真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调查或统计出来的。”他表示,短信业务面临巨大压力,这个大趋势谁都看得明白,但趋势是趋势,数据是数据,“统计必须要有严格的来源。”
曾因“假宽带”报告饱受质疑
DCCI自称是“中国互联网监测研究权威机构&数据平台”,但是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家机构并非很专业,因为不严谨的报告,曾引起过非议。
2011年末,DCCI发布《中国宽带用户调查》报告。这份报告的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国内绝大部分网民使用的都是“假宽带”;二是国内宽带资费超高,称内地1M宽带每月费用是越南的3倍,香港的469倍。此份报告一出,引起轩然大波,尤其是报告中所提及的“内地1M宽带资费是香港的469倍”更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包括香港本地的分析师,和对香港通信业务比较熟悉的人,都说是假的。”付亮说道。《IT时报》记者当时曾采访了香港的宽带用户,资费差距虽有,但绝对没有达到夸张的469倍。记者当时还发现,DCCI宽带报告中所引用部分国家的数据,比如韩国和美国的宽带资费,都是来自美国智库“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2007年公布的旧数据。
在那份宽带报告中,DCCI只公布了数据,却没有公布其调查方法。面对当时外界强烈的质疑,DCCI曾表示,“报告调查方法可以公开,我们只是不愿意事态扩大,会在适时机会公布调查的方法。”
另有消息人士称,因为那份宽带报告,DccI的负责人曾被工信部找去约谈。
对于这次短信业务量下滑20%的数据,1月10日,DCCI的一位分析师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现在不方便说这件事情,我们会在合适的时间公布数据获取的途径、方法”。但即便是上次关于“假宽带”的报告,直到现在,调查方法也仍未公布。
到底DCCI是一个怎样的调查机构呢?其分析师资源力量如何呢?在DCCI网站上并没有对自己的研究人员有所介绍。DCCI媒体负责人则拒绝回答记者此问题,却反问“你问这个问题干吗”。上述那位分析师负责人对此问题也颇为谨慎,没有明确回答,只是称他们主要关注互联网,分为10个领域,每个领域由多名分析师关注,而且他们并不太关注通信领域。
那么疑问是:这些动辄引起社会哗然的通信数据怎么来的呢?
【记者手记】
不要和娱乐圈一样浮躁
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和足够的数据采集,以此来保证报告的客观性、公正性,应该是第三方调查机构的职业原则。但是很多调研机构都忘记了这点,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他们已经在迷失,变得和娱乐圈一样浮躁。各行有各行的游戏规则,第三方调研机构应该知道,这儿不是娱乐圈,严谨才是这个行业的作风。一次两次的猛料的确能吸引公众的眼球,提升品牌知名度,但是伤害了自己在业内的声誉,损害了企业发展的根本。没有相应的游戏规则,缺乏严格监管,如果太浮躁,只会被吹走。
钱立富
(原刊登于《IT时报》2013年1月14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