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金瓶梅》与兰陵文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9074230
  • 作      者:
    李汉举著
  • 出 版 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金瓶梅》历来充满争议,不论是其文本本身抑或是其研究,但是争议的存在也无法否定《金瓶梅》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大书,其作者兰陵笑笑生是一位创作态度严肃的小说家。兰陵笑笑生是兰陵人,其所署的“兰陵”,寓指的是楚之兰陵。楚之兰陵具有地理和文化的双重意义和旨归:一是指春秋时楚国所规划的兰陵县,二是春秋时楚国兰陵县所代表的文化传承。只有这个意义上的“兰陵”,才能对兰陵笑笑生之“兰陵”做出合理的阐释,才能与《金瓶梅》文学世界建立深层次的沟通。在《金瓶梅》与传统文化的考察中,采用“世俗化”的视角,引入民俗文化学、文化人类学研究视域,建构起“金瓶梅》文学世界的文化体系和笑笑生的文化基因,进而勾绘兰陵笑笑生的文学理念和文化气质,建立和还原兰陵笑笑生的人生影像。如此,既是文化研究的延续,也是作者研究的深化,两者圆满一体。
展开
精彩书摘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云:“袁中郎《觞政》以《金瓶梅》配《水浒传》为外典,予恨未得见。丙午,遇中郎京邸,问曾有全帙否?日:第睹数卷,甚奇快。今惟麻城刘涎白承禧家有全本,盖从其妻家徐文贞录得者。又三年,小修上公车,已携有其书,因与借抄挈归。吴友冯犹龙见之惊喜,怂恿书坊以重价购刻。马仲良时榷吴关,亦劝予应梓人之求,可以疗饥。予日:此等书必遂有人板行,但一刻则家传户到,坏人心术。他日阎罗究诘始祸,何辞置对,吾岂以刀锥博泥犁哉?仲良大以为然,遂固箧之。未几时,而吴中悬之国门矣。然原本实少五十三回至五十七回,遍觅不得,有陋儒补以人刻,无论肤浅鄙俚,时作吴语。即前后血脉,亦绝不贯串,一见知其赝作矣。”①鲁迅先生说:“万历庚戌(公元1610年),吴中始有刻本,计一百回,其中五十三至五十七回原阙,刻时所补也。”②其实,这是鲁迅先生对这段话理解有误,才提出了庚戌刻本的说法,其实是根本不存在的。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丙午,沈德符在北京遇到袁宏道,问他《金瓶梅》“曾有全帙否”?这是一件事;过了三年,即万历三十八年庚戌(公元1610年)袁中道“上公车,已携有其书”,于是沈德符“因与借抄”,鲁迅先生把“已携有其书”理解成了刊印本,而实际上只是全本抄本而已。沈德符借抄之后,又过了数年,才来到苏州,遇到冯犹龙和“时榷吴关”的马仲良。马仲良“榷吴关”是在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此时冯犹龙和马仲良都怂恿刻印,未果。但是“未几时”,在“吴中悬之国门矣”。可见,《金瓶梅》的刊印是在马仲良“榷吴关”后的事情,至于“未几时”是多久,是个不确定的模糊说法,究竟是多久的时间,沈德符没有交代。但是沈德符写下此条有关《金瓶梅》的文字是在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三月至万历四十七年新秋之间③。因此,可以断定,《金瓶梅》的刻印时间应在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至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新秋。
  ……
展开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金瓶梅》作者诸说
第一节 明清与近代诸说
第二节 现代诸说
第三节 诸说辨析

第二章 兰陵笑笑生印象
第一节 兰陵笑笑生说
第二节 兰陵笑笑生名义解读
第三节 兰陵笑笑生的审美选择

第三章 《金瓶梅》与礼俗文化
第一节 《金瓶梅》与婚姻礼俗
第二节 《金瓶梅》与丧葬礼俗

第四章 《金瓶梅》与语言文化
第一节 《金瓶梅》的语言特色
第二节 《金瓶梅》中的称谓词
第三节 《金瓶梅》方言与作者研究
余论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