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伴未遂
“有时候你会抱怨绕了那么大的一个圈子最后终点居然就是最初的起点,但是你要知道绕的越远圈到的面积就越大,而那已经是一种获得。”
旅行企划po上微博之后几天,评论里还是血雨腥风,但整个事态的发展还算在我掌控之中,直到第一个意外闪现。
Vinci突然说“我想跟你去”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懵了,超尴尬,心想“哇靠这怎么行,姑娘我本来计划是独行侠闯天下的,你这么一来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我是跟男朋友双飞浪漫欧陆游,那我还怎么解释得清?”但当时的状况下又实在不好一口回绝掉我的第一个支持者,一时半会儿也揣摩不出个对策。“哎哟,他一定搞不定他家里人,妈妈应该不会让宝贝儿子冒冒失失地就这么跟个来路不明的小姑娘远涉重洋旅游去的吧!”
先搪塞他一句:“你要去噢?那你问问看你妈,她说'好的'就去……”
“嗯。”
谁知第二天周妈一口就答应了!天,我想去个欧洲还要自己拼命抠银行帐本,算怎么节约开销,大费周章在网上搞集资被大家的唾沫星子淹死,他说要去家里就同意了,那个时候心里真是极度不平衡。但还是没借口拒绝,姑且答应他吧。
然后频繁的接触开始了,渐渐发现这个技术宅男有颗充满了灵感的脑袋,鉴赏设计品的品味也跟我不谋而合。他总是能轻而易举地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做出来,可就在我对他的欣赏在心里冉冉上升之时,突然震惊地发现这个人对我们即将涉足的那个大陆地域概念几乎为零,连“梵蒂冈在罗马城内”都不知道!而且让他帮忙订一下HOSTEL选入住日期的时候居然搞不清楚“Jun/Jul”是什么!看来当初他决定说要跟着去旅行,一定天真无邪地想象着欧洲就是沙滩城堡加美食,而什么旅店、机票、火车票看来全是我的事,我俨然就变成导游翻译兼没有GPRS情况下的人工定位装置!oh my god,想到这些瞬间眼前一片漆黑,什么才华洋溢的正太形象瞬间焚烧殆尽。
四月初我回了日本,按照我们原先说好的,各自准备签证材料,到时候我先在大阪签,他在上海签,而具体签哪国,等行程安排好了再说。不过当时他是SOHO设计师,我是学生,他在上海,我在日本,所以两个人的申签资料只能各自准备。这个准备过程漫长而繁琐,很快就让他意识到旅行可不是一件装满行李箱一拖就出发去享受湖光山色的事,几乎每天打电话互相汇报进度都要听抱怨,这个射手座的家伙一抓狂起来,就好像幼稚园里午餐被邻桌打翻了的小朋友,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巴掌把邻桌的饭碗也pia飞才能解他心头之恨平稳他的焦躁。可当时我自己生活也是一团糟(就要回国了,在日本租住的“家”想租给学弟学妹,可是迟迟也找不到人来续租好烦噢!大件家具如果不脱手卖掉的话就要找人来回收处理还要付处理费好烦噢!学校的课要写那么多日文或者英文报告好烦噢!还有微博上成千上万双眼睛看着我,其中有多少人是在等着我出洋相,集资失败签证失败去不了欧洲自食其果?)眼下我能帮他的只有准备好我们申签资料中共同需要的东西──机票(包括往返欧洲和欧洲境内廉航)、要下脚的HOSTEL或者HOTEL、查好欧铁班次以便安排各个城市之间的转移,以及一个较为完整的最终行程安排──这些是申签材料中相当重要的部分,因为一个看上去实际、可信又富有意义的Schedule能讨好挑剔的签证官。
其实原本结合之前东京和关西的旅行经验,我是一个游到哪里算哪里,不爱做功课的人。因为我觉得既然是去一个新的地方,无所谓有没有见到那些景点和地标,到了欧洲之后只要能看到威尼斯的某一盏路灯,而无所谓是不是圣马可广场上的那一盏;能听到瑞士牧场上散养奶牛脖子上摇晃的牛铃响,而无所谓是不是漫步在圣女峰山脚下的那一头牛;能踩着蔚蓝海岸的沙滩被海浪沾湿裙脚,而无所谓究竟是哪一片海──只要能体验到一种新的生活,当地人的生活,那样的旅行就是精彩的。但是因为我的TourV计划要对微博上的大家公开,还要带上一个对外面世界比我还充满好奇的旅伴,太大的责任和压力,微旅的集资开始之后,每天都在没日没夜地做旅行功课和签证准备。通过微博,我得到很多有过欧洲旅行经验的博友给提供信息,一切都算顺利,但是毕竟要准备的东西太多难免手忙脚乱,有时候甚至会突然慌了神,担心自己会搞砸,就开始埋怨他只顾着自己接case做设计都不帮我准备!一直到后来上了“知乎”才知道原来他在那里follow了很多关于欧洲旅行的问题,还有他自己的提问都有人纷纷响应解答,所以是我冤枉他了,这家伙一直都有在准备着,只是我看不到。而后看到每天拍一张照记录自己窗台风景的那个“个人项目”居然突然被萌到了,他说世界好大,他想到处玩。心思那么细腻的一个人,我突然很想带上他一起去亲眼看看这个世界。
递交签证材料之后我总是很担心自己会被拒签,他说拒签就改去马尔代夫或者其他什么的东南亚小岛好了,结果被我大吐槽“我靠,那也差太多了吧!我怎么跟大家交代,而且还要把之前集到钱一个一个退款,那工程量也太大了啦” 何况如果我被拒签的话他也绝对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去欧洲,那么我们两个的机票(即使退票的话也要付1000RMB手续费/人)、旅行保险、签证费、各种酒店的定金,全都泡汤了。想都不敢想。
在焦急等待中我如愿收到了贴着意大利签证的PASSPORT,他却被告知申签遇到了麻烦。那天在图书馆里收到他Gtalk上的消息,突然很沮丧,因为一个多月以来都在做两个人旅行的准备,突然又要变回独行侠,其实跟我最初的计划并没两样,但是难免还是觉得遗憾。5月5日,我发了条微博,“有时候你会抱怨绕了那么大的一个圈子最后终点居然就是最初的起点,但是你要知道绕的越远圈到的面积就越大,而那已经是一种获得”。无奈因为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行程安排必须做些变动,最大的改变就是决定作废我们从罗马飞雅典的机票,取消了圣岛一周的安排,这就是为什么最后没有去爱琴海的原因。我怕自己一个人垒不起沙堡来。
在卡塔尔航空官网online购票的人,抵达机场Check-in换取登机牌的时候需要出示购票时候使用的信用卡。于是因为机票是Vinci买的,所以这可怜的家伙就算没的去欧洲还是得拖着我的拉杆箱把我送到浦东机场,一路上都在跟我说他构想的那些关于“小石国”的事,笑起来眼睛只剩一条缝。
进海关的之前他跟我说“旅行是要用眼睛去看,而不是相机啊,呆货。”
8000米上空偶遇粉丝
当时在官网订票时选择飞机餐,给Vinci选了一个普通套餐自己选了个清淡的--原则上觉得去一家“新餐厅”觅食就要选不同的食物到时候可以换来尝,不曾料想他会悲剧退场。我只能在睡眼惺忪的凌晨被空姐温柔地唤醒后眼睁睁看着一盘素食送到面前。自打餐盘抵达面前的那一刻起,邻座姑娘的慕斯蛋糕就从未停止摆动她婀娜的臂膀向我招手!
凌晨2点,去你的清淡素食,平日里这个时间纠结着热量堆积只能在微博上发一连串美食图片刷屏,旅途的第一天不首先摆脱那种情绪,还怎么开始一段全新体验?按下服务灯,对姗姗而来的空姐说“我--要--慕--斯--”完全无视边上人的眼神,指着她的蛋糕“就--这--个--”
味蕾前所未有的满足,蛋白质、糖、脂肪,为什么今天大家好像格外兴奋,是因为旅行即将开始了吗?是吗是吗?
甚是满足。
值得庆幸地跟大家分享一个经验:候机时,与其跟旅伴吹牛皮不如省点力气把U型枕先吹鼓,完成这项高难度任务总叫我头昏脑胀,设想换做高空作业的话恐怕难度系数又要激增。而此刻美餐之后我圈着我粉灰条纹MUJI小枕头依偎在圆窗边看着夜幕中越来越明晰的星空,凌晨2点半的飞机上还有人在骚动,卡航机舱里紫色的夜灯也在骚动,我想我该睡了,他应该已经入梦了吧……
偏偏好景不长,好梦总是一不小心就幻灭,后面年轻母亲怀里的孩子在我睡着之后不久就开始了哭闹,任我把音乐从民谣换到摇滚也屏蔽不掉他,前后三个小时醒了又睡,睡了再醒,越来越疲惫的我终于在黎明时起身长叹了一声,伸长脖子转到后面特别想一眼瞪死他,却还是败给了他母亲脸上的歉意与倦态,又哄又抱还是拿他没辙。转回身发现右边的姑娘也醒了,两个被哭声闹得憔悴的单身旅人开始凑近开始互相吐苦水。
(此处省略500字各种牢骚言辞)
“你也一个人吗?去旅行吗?”
“去利物浦出差,本来是昨天的飞机,机票是6月6日号凌晨1点50,我搞错了以为是今天。只好改到今天……”
“啊!”
“你呢?”
“我等下转机去瑞士苏黎世。”
“去玩么?”
“恩,玩1个月,几个国家到处跑。”
“哇,那么久,一个人啊?”
“被人放了鸽子了呀,我们两中间这个空位子就是他的。”
“真可惜。”
“签证来不及了,没办法,我在日本念书,在那儿签比较好过的……不过还好他没来,这样我们睡得比较宽敞哈哈,我刚才把脚翘空位子上了,好爽! “(努力换话题中)
“哎,你有上微博么?我在微博上有关注一个在日本留学的姑娘她也最近到欧洲自助行,她叫占夏。”
“呃--”其实我当时折腾了一天刘海有点油多少有点羞于见人,但是我用1秒钟回顾了一下从登机到现在除了要蛋糕之外应该没有诸如抠脚趾挖鼻屎之类的动作,那么在这种机缘巧合之下是不是要跟自己的“粉丝”相认呢?!答案是必须的!而且就在下午跟Vinci一起挤在开往机场的地铁里他还取笑我说“你当心在途中狼狈时候遇到粉丝”,没想到那么快“诅咒”就应验了!就算是为了下飞机跟他炫耀“你知道嘛我隔壁坐了我的粉丝呀”我一定要跟她相认,“就是我,我就是占夏!”
“啊?!”
素未谋面的两个姑娘凑到一起异口同声“好巧啊!”彼此都觉得好不可思议,惊喜得我们忘了自己正在波斯湾的上空飞行,透过窗户看见阿拉伯半岛的晨幕拉开,第一缕阳光轻吻到沙粒,飞机低飞划过多哈城郊不沾一点绿的村落,低矮的土黄色低矮房屋像玩具一样嵌在肆意铺开的沙漠之中。清晨我们降落卡塔尔沙漠之城雾中遥望远方若隐若现的多哈天际线,我好想逃出机场去转一圈!
她即将转机去了利物浦,我们拥抱道别她轻声送来旅途顺利的祝福,我有预感这一路会有更多出其不意。一直觉得巧合和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两条平行线里有一条酒架驶离了轨迹,嘭--火星四散撞出的就是缘分,可如果只有瞬间交集会不会遗憾呢,我不知道。
明信片,往事插播
当初为什么要选择赞助者寄明信片作为感激呢,关于寄片有一段日本往事值得追溯。
大一下半学期为节约开销告别了24小时供暖却住宿费高昂的单人宿舍,同另一个中国姑娘开始了市区里的合租生活。两人赶在樱花烂漫前各自入住了铺着榻榻米的和室,自以为期待已久,真正的日本生活即将开始。乔迁之初房间里除了头顶的吊灯什么也没有,南边倒是有一面两米宽的落地窗,白日里拉开窗帘就会涌入光与暖,夜幕降临坐在地上小酌远眺海边别府塔上朝日啤酒的霓虹灯,迷了眼,人自醉。这样的大学生活若只在朝暮想必要叫人羡煞了去,若然日日往复……开始寄希望于外面的世界,于是做兼职,存了钱,去旅行。
2008年在北海道,登上雪雾廖莽的函馆山却不幸无缘瞻望一眼星火燎原般的海湾夜景,心怀遗憾写下了一张明信片按下纪念章寄给了高中同学诉苦当下的窘况,从此开始了我旅行+寄片并行的“套餐式服务”。
2009年流浪到了东京,在目黑的中古家具店,银座Itoya上下逡行。从明治神宫步行到六本木,整个夏天,整座城市,无处不是惊喜,那是收集明信片的高峰,邂逅了太多爱不释手的好片子.
2010年关于关西冬天的记忆里散布着奈良鹿的灵,宇治抹茶的苦,大阪现代感的缭乱,京都古都格局的齐整,还有稻荷神社千本鸟居总也走不完的漫长……走进了一家“和纸”店,选了一张绘了“椿”(つばき)花的明信片写上两三言语寄给未来的自己。
两日后在家里的信箱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叮咛,既觉得可笑又甚是可爱。
后来渐渐觉得这些明信片是有个性的,正面往往是你中意或者你觉得收件人会中意的摄绘作品,反面的寄语比写信来得言简意赅,坦荡赤裸,贴上精心挑选的邮票寄出后被敲上一枚当地专属的邮戳--独一无二,这也正是为什么会迷恋上它们的原因。
换明信片的两年间,每每有从世界各地飞来的片子看着欢喜就钉到墙上,毕业前离开的时候为了从上面取下177个图钉生疼的拇指,千疮百孔的心。留学生活大概是太寂寞了,反倒让仅存的那点离愁别绪显得愈发深沉,这些曾经一起挽着手走进食堂的人,以后他们的脸只是显示器上的像素;这些曾经一起欢声盈盈的笑语,以后只是听筒里的电波。
世界那么小让我们相遇,却又那么大,再难聚。
五渔村,整个行程里最特别的地方,阴霾退去后阳光下的山岬小镇容光焕发,那样子和煦的天气里浪花拍搭崖岸的声音像是远方游人倾谈似的碎碎念着,人们从南法和意大利北部来到这里度过周末,远道而来的我决定在此写下给微旅行donor的第一张明信片,片子正面的风景俨然就是从当时我所在角度取的景,安详而多彩,在反面写下小小的祝福看来似乎有些唯唯诺诺:
亲爱的xx,
这是一张来自意大利五渔村的明信片,感谢你对微旅行的支持,因为你才有此时此刻漂泊异乡的我,祝安好。
curlicue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