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的文体特征是以问答为结构、以七事为内容、以启发为手段、以规谏为宗旨。从身份上说,问者为客,答者为主;从内容上说,是以问为主,以答为宾。从问的原因上说,《文选》“七”类所载三篇作品中的《七发》是“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属于问疾型;《七启》是“玄微子隐居大荒之庭,飞遁离俗,澄神定灵。轻禄傲贵,与物无营。……于是镜机子闻而将往说焉”,属于招隐型;《七命》谓“冲漠公子,含华隐曜。……于是殉华大夫闻而造焉”,本质亦属于招隐型,但冲漠公子六次用“余病,未能也”答殉华大夫之间,显然模仿《七发》中楚太子以“仆病,未能也”答吴客方式,是对问疾型元素的有意汲取。可以视为招隐型的变体。两种模式各有其思想渊源,不惟客问原因有异而已。又按,作为模式,必有规仿者,否则只能算作结构特点而称不上模式。《艺文类聚》卷五十七“杂文部·七”所载十九篇七体作品表明:本文所概括的前两种模式都有数量不等的模仿者。今依次论之。
问疾型创于枚乘,汉季有刘世广和崔琦继承之,分别有《七兴》和《七蠲》。刘世广《七兴》云:“子康子有疾,王先生往焉。”崔琦《七蠲》曰:“寒门丘子有疾,玄野子谓之曰……”借乎《七兴》正文仅存一段十句,言骏马之飞速;《七蠲》仅存二段,分别言洞房环境景致和音乐之美,缺损太多,故本节主要以《七发》为例加以分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