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而不朽于文学史的王勃,是一位恃才傲物、蹇困失意的短命诗人。
他在十二岁那年,就以神童的身份被举荐到冠盖满京华的环境里。那不可一世的青春锐气,配合了早绽的才情,使他不屑屈身于察言观色、等因奉此的平庸行列中。孤标独树和狂傲不羁虽然给他带来声名,却由于一篇游戏文章──《檄英王鸡文》而惹来高宗的盛怒。操生杀大权、予取予夺的人主,终于废了王勃的官职,同时也重重打击了一名才子的灵心慧识。
既不能青云而直上,年轻受挫的王勃只好远游江汉。但不幸的事情常常是接踵而至的,有一个名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王勃起初动了恻隐之心收容了他,马上又反悔,在懊恼怖惧的煎熬下,竟把他杀了(从这个事件里,我们多少可以窥见王勃忧疑莽动的矛盾性格)!事情爆发后理当死罪,幸而碰到大赦,但一向以儿子自豪的父亲,这回却连累受贬为交趾(今越南北部)令。
跟着父亲背井离乡、奔赴异域的王勃,失意困厄已经到了极点。第二年,在渡过南海的途中,遇上风浪落水,潜藏心底和即临眼前的惊悸,终于汇成一股狂流,吞没了这个灿丽而悲苦的生命──王勃死的时候才二十七岁。
文思敏捷的王勃据说有一个习惯,他在写文作诗之前,常是磨了许多墨汁,然后跑到床上拥被大睡,也不晓得什么时候,突然一跃而起,振笔疾书,连一个字都不需要改动!那时的人都管这个叫做“腹稿”。
他是初唐时代杰出的年轻诗人,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平分当时诗坛的秋色,被人称为“初唐四杰”。他的作品兼具两种格调:一种承袭了六朝时齐梁浮艳风华,像五律和《滕王阁序》这种骈文,很努力在夸示他的才学,难免掩盖了真性情。另外一种是五言四句的小诗(这个时候诗的格律还没完成),大概有三十多首,倒是很真淳可爱,想是受他的叔祖父王绩的影响吧!王绩不但很喜欢陶渊明,还常常拿他自比,作品也就不免带上“陶风”了。王勃在这种家学渊源下成长,这类作品中当然也有一份闲澹自然的情致。
【作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语译】
长安四周的楼观拥卫着京都,四川省的五个有名的渡口,在遥望中弥漫着滚滚的烟尘。现在你要往蜀州去上任,而我也是因为做官而漂泊在外的人,和你分离,叫人满怀别意离情。其实,只要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有着知心的人,即便是海角天涯,也还是像近邻一般的。我们当然难分难舍,可是不要像小儿女一般,在分手的岔路上相对流泪啊!
【赏析】
三国时代的才子曹植(子建)曾经写下“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诗句,感情虽然是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感情,空间虽然是一千七百多年前的空间,但是,即使在今天,我们细细地去咀嚼它,心里仍然不免为它所撼动──它讲一种男儿所不能不有的豪情,拓一种天远地阔的襟怀。
时间距离曹植四百多年后的王勃,也品味到人间的别绪离愁之不可免。大概只有重利的人才会轻(视)别离呢!像才锐情敏的人怎么能、怎么会、怎么可以呢?可是在现实世界里,时空的酷冷阻隔,原是那时代的人所不能诉诸具体的能力去扭转的(就算今天,我们可以对地球另一边的友人拍一封电报、打一通电话,甚或朝飞暮至,可是,感情的事真能这么干脆利落地就被夷平吗?相思果真可以被万能的科技化解吗?主观的情愫还是很要紧的)。所以,诗人转而投向内心深处的情境去寻求慰藉: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人生本来就多漂泊,有因有缘的方得以短暂地相聚,父母与子女,知己与爱人纵然恩重情深,又有多少人能永永远远地相聚呢?即使聚到白首,不也横亘着一个如山似岳、如海似洋的永别吗?记得《红楼梦》里有这么一句话:“谁守谁一辈子呢?”……
月换星移,挪山填海──既然长相厮守不能完全在能力有限的我们的掌握里,那么就让所有天下人间有意有情的人不要太在意别离吧。相聚固然值得相惜,在不能时,也可以像曹植、王勃那样,用一份最最炽烈的情,化万里天涯成比邻而居啊!很困难,但是,何不试试呢?“歧路沾巾”充其量只泄抒了一些离愁,而心、情、意,它不仅跋山涉海,经霜历雪,甚且幽冥路也阻挡不了!
……
展开
这可以说是一套青春版的,通俗版的国学的,国粹的著作。我们经常问这样一个问题,都问了好几年了,也挺酸的——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我是谁?咱们都是中国人;我从哪儿来?这下可真把我问住了,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呢,从这套书里面也许就能答案。
——王刚
(著名演员、“天下收藏”主持人)
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代思想家的遗产,是我们中华文化传统中的经典。我们了解史性文化的经典,可以发现古代人,近代人,现代人和当代人之间文化基因的“形成,嬗变,解构,再形成,再嬗变,再解构的过程。”
——梁晓声
(当代著名作家)
这套书在台湾有深厚的根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非常深湛,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研究是十分可靠的,所谓把中国的文化尽收眼底。通过一套书可以让你充分掌握中华文化原典的全部内容。
——张颐武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历代经典宝库》选择在这个时候问世,我想他起码给我们这个浮躁和喧嚣的社会带来了几点好处。
以文明,化育人心,生生不息。在当下,让文明和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发生关联。所以我说,这套《中国历代经典宝库》的出台,是功不可没的。
——于丹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有人问我,能不能推荐一套经典书籍。在这里,我隆重推荐《中国历代经典宝库》,走进经典,品味人生。希望大家关注《中国历代经典宝库》,在阅读中找到人生的答案,在阅读中找到那份心安。
——延参法师
(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传统文化对于我们人生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这套书能把传统文化做通俗化的处理,做了很多解释和翻译的工作。所以这对年轻人接触传统文化是有好处的。
所以我很愿意向大家推荐这套《中国历代经典宝库》,这套书充分考虑到年轻人的需求,拉近了他们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解玺璋
(著名文化学者)
一个对自己前途充满信心的民族,一定会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充满自信 。《中国历代经典宝库》丛书正是这样一套提升我们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前途自信的读物。这一套能为我们年轻人打底子的书,这套书能够凝聚起我们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力量。
——王泉根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