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叙事语篇人物塑造的认知文体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08550
  • 作      者:
    宫英瑞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官英瑞,1971年出生,山东青岛人。中国海洋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山东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现任青岛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为三年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两年制翻译(MTI)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2012年赴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访学。主要从事文体学、认知语言学、语用学、语篇分析、文学翻译等学科的研究。多年来一直在高校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先后主持和参加省部级、市级、校级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编著2部,译著5部。
展开
内容介绍
    《叙事语篇人物塑造的认知文体研究》系统评析了文学作品人物塑造研究的各种理论及其局限性,广泛吸收了认知科学、认知心理学、文体学、叙事学、语用学等学科的合理成分和最新思想,提出了一个新的认知文体学的人物塑造理论。该理沦框架融合了现代语言学的“认知转向”和文体学的基本观念和分析方法,在跨学科视阈中探索人物塑造的新范式。在新的理论框架支持下,《叙事语篇人物塑造的认知文体研究》以认知文体学的人物塑造模型为主体,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为主线,分析思维风格、叙述视角和类型场景等文体层面,以证明该理论框架的描述力和解释力。《叙事语篇人物塑造的认知文体研究》致力于在作者一文本一读者三者互动中探讨叙事语篇的人物塑造,揭示文本分析和解读的本质,以帮助读者从宏观和微观阐释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具有普遍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传统文学批评的人物观
    一 “真人化的观点”和“非真人化的观点”
    传统文论对人物的讨论首先集中在其本体论地位方面。以色列学者里蒙一凯南(Rimmon-Kenan)归纳出两种基本观点,一种是“现实主义的”,一种是“纯粹形式派”或“符号学派”。兰卡斯特大学文体学家乔纳森·卡尔波珀认为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真人化的观点”(hu-manisingapproaches)和“非真人化的观点”(de-humanisingapproa-ches)(2001:6)。“真人化的观点”认为故事中的人物是对真实人物的模仿或再现,它的极端表现是将作品人物和生活人物等同起来。持此观点的学者们认为“我们认识、理解和欣赏虚构人物,因为他们的外貌、行动和言语反映了真实生活中的人们或与他们有关”(Mead,1990:442)。“非真人化的观点”主张人物实为一种语言现象,人物本是“单纯的文字符号”,与实际生活无关。一些符号学家采取了类似的主张。乔尔·威尔麦(Joel Weisheimer)堪称此批评阵营的极端支持者:“在符号学的庇护下,人物失去了他们的特权、中心地位及其定义……如同一篇封闭文本中的其他片段一样,人物充其量只是重复的模式,只是不断被置于由其他主题构成的上下文中。在符号学的视域中,人物消失了”(1979:195)。“非真人化的观点”还认为人物在文本内主要起功能性作用。此观点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关于情节和人物关系的问题上。亚氏认为“最重要的是情节”,人物只有作为情节的构成者或行动的执行者,才有实在的意义和价值。早期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者持同一观点。西蒙·查特曼(Seymour Chatman)将该派论点总结如下:“他们认为人物是情节的产物,人物的地位是功能性的。简言之,人物是参与者或行动者,把人物看做真实的人是错误的。他们说,叙事理论必须避免心理元素;人物只能是功能性的。他们只希望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做了什么而不是通过外部心理或道德标准衡量人物是什么。另外,他们认为人物的活动范围‘相对来说数量小,是典型可分类的’。”(1978:111)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弗拉基米尔·普洛普(Vladimir Propp,1968)和法国符号学家格雷马斯(A.J.Greimas,1966)分别提出了人物分析模式,旨在捕获强调叙事因子的普遍行动角色,我们将在下文中详述。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引论
一 问题的由来
二 研究的对象、方法和目标
三 研究的意义
四 全书的布局

第二章 传统文学批评的人物观
一 “真人化的观点”和“非真人化的观点”
二 “功能性人物”和“心理性人物
三 小说人物的类型划分

第三章 认知文体学的人物塑造模型
一 引言
二 乔纳森·卡尔波珀认知文体学的人物塑造模型
三 对卡尔波珀人物塑造理论的评价、修正和补充
四 小结

第四章 《圣经》叙事思维风格的认知文体研究
一 引言
二 “思维风格”的定义
三 亚希多弗和户筛故事(撒下16:16-17:14)中的比喻与人物塑造
四 小结

第五章 《圣经》叙事中的视角
一 视角的界定与分类
二 《圣经》叙事中的视角与人物塑造

第六章 认知文体学视角下的类型场景和《圣经》叙事人物塑造
一 引言
二 图式理论
三 图式理论·类型场景·人物塑造
四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一 本书的主要内容
二 本书的主要贡献
三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