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对话”剑桥 文化的跬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6816511
  • 作      者:
    黎志敏著
  • 出 版 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对话”剑桥 文化的跬步》主要针对有关现代文化、现代诗学、知识论、现代学术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在现代文化方面,首先讨论的是有关文化哲学的相关理论,然后提出了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主要是在现代文化理念的观照之下,讨论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期的各方面问题。其次讨论的是现代诗学领域的相关问题,主要从情感、语言、赏析视角,讨论了现代诗学与传统诗学的差异,以及现代诗学的一些基本特征。然后讨论的是只是论方面的问题,之所以突出知识论,乃是因为中国学界并无知识论的传统。在知识论领域,讨论的是一些基本哲学问题、思维问题以及语言问题,质疑了学界的有关论点,并对中国知识论的构建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最后,《“对话”剑桥 文化的跬步》就学术本身的一些规律提出了一些看法,一方面探讨了学术的一些基本规律,另一方面讨论了这些学术的基本规律对学者提出的基本修养。
展开
精彩书摘
  《“对话”剑桥 文化的跬步》:
  第一篇 生存的根本意义在于“生”
  A生与死
  1 生存的根本意义在于“生”。
  2 个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存。在所有的生存需求中, “食” 是最重要的。中国古人将国家称作“社稷”,所谓“稷” 是一种粮食作物,指粟或黍属,被认为是百谷之长,被历代皇帝奉为谷神并祭祀。中国古代名著《尚书》认为国家大事“八政”之首就是“食”。
  中国历代政府将“食”放在施政的首要地位,不能不说是抓住了问题的核心。
  3 有些科学家梦想无限延长个人寿命,这其实并不符合自然规律。自然世界已经赋予了人类延续生命的手段——“遗传”,遗传主张人类血脉的传承以及人类生命的进化,而不主张个人生命的无限延长。中国文化中有“白喜事”之说,西方文化中有所谓“老不死”的人的负面形象(如提托诺斯,即Tithonus),表明人们已经意识到个人生命的自然终结并非坏事。
  与延续个人生命相比,人类的遗传事业更具有根本性意义。
  个人的文化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于“遗传” 层面,包括生理遗传层面和文化遗传层面。
  4 设计自己的人生,当然也包括设计自己的死亡,就是如何面对死亡的问题。
  死亡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如何才能淡定地面对死亡呢?关键是要对死亡有一种理性的理解、接受以及具体准备的过程。有了这一理性准备过程的死亡,就不会给自己或者他人造成太大痛苦——至少从社会层面来看是这样的。
  从死亡角度来看,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准备死亡、迎接死亡的过程。
  5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都在不断地“死亡”——我们每时每刻都处于不断死亡的过程之中。
  抗拒死亡的最好办法,不是延年益寿,而是将个体生命的力量积聚到社会群体生命之中去——社会群体生命不会像个体生命一样死亡。中国的父母通过养育子女对社会群体生命做出的奉献是无与伦比的,中国的父母对子女的奉献和牺牲,简直达到了一种唯美的境界。
  6 从个人角度来看,人生必然是悲剧,因为每个个体最终都必然死亡。从社会群体角度来看,人生就值得期待了。从社会群体的角度才能将人生理解为创造、奉献,理解为在家庭、团体等各种社会群体中永生。
  以上两个视角,是个人主义文化中的悲观主义与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乐观主义的源头所在。
  7 从宏观上看,人类整体构成了“我”之“大我”,从微观来看,我的躯体构成了“我”之“小我”;从宏观上看,世界上每一个人的消失,都是“我”之“大我”的减损,值得惋惜;从微观来看,身体机能的每一点损毁,都是“我”之“小我”的减损,值得惋惜。
  8 自己和他人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关系,例如我们的父母去世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也随之消失(尤其在精神、社会层面)。假如有一天世界上其他人都消失了,“我” 的生存也就没有了意义。可以说,没有他者,也就没有自我。
  个人层面如此,国家层面也是如此。有些人十分憎恶日本、美国,不过,如果它们哪天真的消失了,我们会发现自己某一部分的生存意义也随之消失了。
  各种鼓吹消灭对方的斗争学说,都是愚昧、拙劣的,即便在与人斗争时,我们的最高目标乃是获得他人的理解、尊重乃至认可,而不是消灭对方。从这一角度推展,不难发现,原来沟通交流、文化教育帮助等才是最为有效的“斗争”手段,尤其对于那些由于智力、知识面或者理解能力等局限而造成的“对手”,文化理念上的帮助才是最为有效的。
  ……
展开
目录
“对话”剑桥:有关“对话”的故事与理论(代序)
第一篇 生存的根本意义在于“生”
A 生与死
B 我与人
C 文化修养
D 文化情感
E 诚信

第二篇 强者不怒
A “完人”情结
B 两种荣誉
C 求善
D 感情上的事情
E 亲情与公义

第三篇 独立是一种能力
A 独立
B 平等
C 理性
D 三个“我”
E 学术自由

第四篇 “乌合之众”不是社会
A 社会
B 精神
C 圣人
D 人文
E 死亡

第五篇 婚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行为
A 婚姻
B 家庭
C 小孩
D 婚姻与性
E 婚外恋

第六篇 社会必须为婚姻提供支撑体系
A 婚姻支撑体系
B 传统婚姻与现代婚姻
C 离婚
D 性开放
E 生育

第七篇 建立现代家庭“纠纷解决机制”
A 家庭保障体系
B 婚外爱情
C 隐私权
D 家族
E 社会为本

第八篇 文化求“善”在于追求规范
A 求“善”
B 传统文化
C 文化精神
D 多元文化
E 效率

第九篇 “礼”是成熟的文化行为准则
A 礼
B 宗教
C 天的信仰
D 包容
E 腐败

第十篇 社会需要决定性的力量
A 社会结构
B 民主
C 规则
D 财富
E 经济

第十一篇 现代社团就是现代社会
A 君主
B 生产力
C “家”和“国”
D 法律
E 现代社团

第十二篇 国家的实体存在就是公民的实体存在
A 君主制
B 五伦
C 血缘逻辑
D 命运共同体
E 生而自由

第十三篇 财富归根到底是社会性的
A 经济文化
B 经济权利
C 财富英雄
D 市场
E 经济的德性

第十四篇 休闲本身就是幸福
A 休闲
B 幸福
C 劳动与好斗
D 文化德性
E 觉醒

第十五篇 道德标准太高必然鼓励谎言泛滥
A 道德
B 信仰
C 文化组织
D 儒家
E 孝道

第十六篇 文化人应有一套明确的生活理念
A 理解
B 文化人
C 诗歌与艺术
D 反思
E 自我

第十七篇 哲学的本质在于思辨
A 思辨
B 我思
C 主体
D 生命力
E 节奏与规律

第十八篇 “生命力”是思维和理性的主体
A 知识论
B “认识”问题
C 有效域
D 判断
E 思维研究

第十九篇 西方哲学对于中国的永久性贡献在于逻辑
A 自然思维
B 想象和理性
C 信息链接
D 语言研究
E 无效信息

第二十篇 应该建立一种“学术学”
A 学术方法
B 学术与生活
C 学术继承
D 学术的道德义务
E 证明

后记 文化的细节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