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生财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7704430
  • 作      者:
    张勇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1.从远古的“巢穴”到秦汉的土地私有
  据考古学的研究发现,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发明农业和畜牧,有了相对可靠的生活资料来源并开始穴居生活,形成了有组织的社会雏形。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一个叫“有巢氏”的人在树上搭建了简易的住宅,让我们的祖先由穴居搬进了住宅,人们用传说来纪念有巢氏,说明了中国人对住房的重视。此外,我国的历史典籍中也有不少关于这一时期居住问题的记载。《周易·系辞》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外,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孟子·滕文公下》中说:“当尧之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从这些文献资料的记载和描述来看,我国远古的居住模式主要为巢居和穴居两种。到了五千年前的时候,我国已从游牧渔猎过渡到农业社会,房屋的分类更加细化,出现了专供氏族内幼、病、残者住房,供妇女们居住的房间,专门饲养牲畜的场地以及用来议事和举行节庆活动的空间。
  夏商周时期,中华民族已经具备初级的国家形态,土地所有权是君主的象征。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通民众只有劳作才有生存的权利。在此背景下,周代实行了井田制,将每户所属的农田几等分,肥沃的归氏族公社所有,剩下的归百姓所有,而普通百姓在耕种好“公田”的基础上才能享有私田有限的占有权,获取私田有限的收益;同时,私田还禁止交易、赠予和继承。
展开
精彩书摘
  《民生财政》:
  古往今来,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民心所向必是能让民众腹饱身暖之君。正如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所言: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知者,斯可矣。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古老的人口大国,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更是执政者的首要大事。仓廪实而知礼节,当下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势必要先根除贫困,构建起能够让老百姓“放心吃饭,吃放心饭”的基础财政。
  一、百姓餐桌演变 亚当的一个苹果创造了人类,尽管拥有丰富的情感和抽象的思维,但无论人类文明如何延伸拓展,依然无法摆脱对食物的依赖。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物不仅是人类维持生命最基础的条件,关系着百姓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而且与国家兴衰朝代更迭息息相关。不论是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以及环境文明时期,百姓生活中都少不了“吃”的话题,一句见面“吃了没”道尽国人酸甜苦辣。经过几千年繁衍生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食物的种类和加工方法更是日渐丰富,人对于“吃”的要求不断由数量向质量转变,不同时期的餐桌也折射出政府的从政之道和百姓的生活水平。
  1、第一阶段:为存而生的先祖们(1949年以前) 人类出现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先后经历了森林古猿、直立行走的猿人、智人等一系列的进化。从智人阶段开始的华夏文明也已经走过几千年的历程。在这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解决吃饭问题一直伴随着先祖们活动的脚步,从来也不曾离开。原始社会的人类主要以采集和狩猎为生,随着太阳光的投射角度过着常年迁徙的生活,部落间争斗的核心基本上都是食物以及产生食物的水源和林地。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以及人类生存经验的积累,人类逐渐从原始的游动捕猎生活转向定居的农耕生活,人类繁衍速度明显加快,争夺地盘在所难免,为保护部落内的成员安全,一部分人开始专职练习打斗并有权享用别人的劳动果实,经过漫长的演变逐渐形成了国家以及朝代的更迭,财政也在悄悄酝酿和萌芽。
  从我国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古代王朝——夏朝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政府和百姓关系也就出现了,财政的结构以及理念也开始不断改进演化,被后人所知晓的大禹治水赈灾以及后来的大运河等都是现代社会的政府财政的雏形。总体来看,除了个别朝代幸运地遇到明君执政,民众可以短暂获得低水平的安乐生活,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绝大多数时期,封建式财政仍然是主要的统治形态,加上外国列强的野蛮入侵,赤裸裸地剥削关系压得广大民众一生都紧绷着“吃饭穿衣”的神经。
  古代中国人的吃穿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在以小农经济为主导的古代经济制度中,百姓的食物主要以五谷杂粮(稻、黍、稷、麦、菽)为主,穿主要以毛布、麻布为主,北方麦子南方稻的传统一直保持至今。
  成语五谷丰登出现在上古时期,寓意着好的年景和生活作物不仅提供了粮食,也满足了遮羞避寒之需,制衣的原料都是大自然的恩赐,植物提供的有大麻、棉、葛等,禽兽和昆虫提供的有毛、皮、丝等。但在封建剥削财政下,统治者身着绣着龙凤和山水图案的华丽衣服号令天下,普通百姓则穿着粗陋短小的毛布和麻布衣服,仅仅用作冬天御寒、夏天遮体之物,用来跟禽兽有所区分罢了。
  2、第二阶段:曲折前行的粮食配给时期(1949—1978) 在1949年以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群众经过浴血奋战推翻压迫者、赶走侵略者,建立了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但由于长年战争的影响,在一穷二白基础上新建的国家各项事业支离破碎,刚刚成立的人民政府经验不足,受大跃进路线的失误、人民公社化以及三年自然灾害等系列事件的影响,面对夺路封锁的国际形势,只能带领人民群众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蹒跚前行。总体来看,解放初期物资严重匮乏,几乎所有涉及民生的物资都是按计划凭票供应。粮食合作生产,按人头、按工分定量供应,买布要布票,除了绸缎、棉布没有其他布料,所有东西都是计划生产、计划分配。
  1958~1961年期间,我国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不顾自然规律乱砍滥伐,最终遭到报复,粮食极度短缺,主食也只是土豆、红薯、玉米,甚至是树皮、草根。定量供应凭票购买成为六七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标志,健康的标准是只要求不生病,70年代吃得像个人样,这个时代的符号很相似,推开不同的门,每张餐桌上的菜肴是相似的,每个房间的家具摆设是相似的,人们的穿戴是相似的,对生活的渴望也是相似的,大多数人们的理想很简单,有吃的就好。大锅饭是当时另一种临时方式的突出形式,不过此时人们的生活比起以前有了少许改善,主要以玉米面杂粮、老咸菜为主,冰糖葫芦、爆米花是那个时代最主要的零食。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一、百姓餐桌演变
二、百姓饮食现状
三、焦点1:食品安全问题
四、焦点2:舌尖上的腐败
五、民生财政改革之吃饱穿暖

第二章
居者有其屋,有家才有爱
一、百姓居住演变
二、百姓居住现状
三、焦点1:保障房保障谁?
四、焦点2:城市化进程与城乡居民生活冲突
五、民生财政改革之安居工程

第三章
风沙何所惧,天涯任我行
一、百姓出行演变
二、百姓出行现状
三、焦点1:高铁热,走出急
四、焦点2:拥堵易,停车难
五、民生财政改革之安心出行

第四章
读书破万卷,犬子已成龙
一、国民教育演变
二、百姓教育现状
三、焦点1:农村学前教育之伤
四、焦点2:中国家庭教育之困
五、民生财政改革之教书育人

第五章
嬉闹逗笑玩,文化在民间
一、文化娱乐演变史
二、民间文化现状
三、焦点1:喜忧参半的农村文化
四、焦点2:影视节目的过度娱乐化
五、民生财政改革之精神富足

第六章
要民众健康,需就医舒心
一、百姓就医演变
二、百姓就医现状:有喜亦有忧
三、焦点1:百姓问题在身边——等不等?等!
四、焦点2:百姓问题在身边——报不报?报!
五、焦点3:百姓问题在身边——费不费?费!
六、民生财政改革之身康体健

第七章
百善孝为先,最美夕阳红
一、百姓养老演变
二、中国式养老现状
三、焦点1:快步到来的人口老龄化
四、焦点2:被遗忘的空巢老人和失独老人
五、民生财政改革之老有所养

第八章
就业创业忙,增收增乐难
一、民众就业演变
二、居民就业现状
三、焦点1:大学生就业之“痛”
四、焦点2:何人能明民工苦
五、民生财政改革之就业创业

第九章
与正义为友,保身心平安
一、历史上的百姓安全与正义
二、辩证看安全正义现状
三、焦点1:网络安全问题
四、焦点2:跌倒老人你敢扶吗?
五、民生财政改革之气正心明

第十章
惜一份能源,守一片蓝天
一、节能环保的历史
二、百姓生活环境现状
三、焦点1:家用太阳能板为何走不进家庭?
四、焦点2:垃圾围城
五、民生财政改革之宜居宜业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