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赋税制度、租佃关系与中国中古经济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575718
  • 作      者:
    张雨著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张雨,1983年5月牛,河南南阳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2006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11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13年从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理沦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调入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现为历史文博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隋唐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经济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各一项,先后在《西域文史》《唐研究》《变史》《中华文史论丛>《政治经济学评论》《唐宋历史评论》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赋税制度、租佃关系与中国中古经济研究》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运用马克思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并借鉴经济学分析方法,围绕著赋税制度、租佃关系,来研究中国中古时期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可以说一个很老的话题做出了新的亮点,值得期待。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从赋税制度和租佃关系两个维度切人,抓住中国帝制时代经济现象演变轨迹的主线,溯源析流,进而对中国中古经济形态的变迁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看法。通过经济学分析手段和定量分析方法,对一些习以为常的学术概念进行重新解释,涉及土地兼并和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形态,商品货币关系(交换经济)的发展与大土地所有制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演进趋势,赋税征收标准变化的趋势以及引起其变化的原因,租佃制与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重大问题。这样的研究,试图接续一个强大的学术传统,将1920年代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有关古史分期和社会形态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
  ——刘后滨
展开
精彩书摘
  《赋税制度、租佃关系与中国中古经济研究》:
  在阶级分析法和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渐渐淡出史学研究的今日,借助西方经济学理论来研究上述问题,也成为史学研究者的选择之一。耿元骊就基于自由市场理论来分析宋代出台限制佃户身份的政策或法规的原因,指出上述政策、法规的出台,并不意味着佃户地位的下降。相反,恰恰是由于佃户对业主越来越强的优势地位,才造成了政府对业主越来越强的实质性帮助。根据其表面奉行的“万民皆赤子”的主导意识形态,政府理所应当要照顾应该处于“弱势”的佃户。但由于佃户控制着实际的收获物,交租或不交租,多交还是少交,交优质还是劣质,其主导权都操持在佃户手中,而业主或在城居,或在外乡,既不能组织生产,也不能按时监督,只好采用定额或监分(分成)方式。对业主而言,采用定额租是收益最大,成本最低的方式。如果产量能保持稳定,对佃户来说,这也是个较优的选择。不过,如果佃户对自己的耕作技能或土地不放心,选择监分制,对于他来说,就是更为合适的,也更能降低风险。但在监分制下,佃户作为收获物的实际控制者,瞒产、隐产都相对要便利得多。于是,业主就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帮助业主以便按时正常获得收获物,就成为一种经济利益的抉择,而非政治上同盟的选择。这就是宋代政府出台限制佃户的种种法律条文的原因。并且,这种原因是无法归结到阶级的区分上的。
  一般认为,在定额租制下,小农不受业主控制,人身更为解放。纳租之后的剩余生产物,皆归小农所有,有利于提高其生产积极性。所以与分成租相比,定额租代表了更先进的生产关系。耿元骊并不这么看。在借鉴了经济学对风险变量的分析,并参考高王凌对清代主佃博弈现象的论述后,①他指出分成租的出现,更多应该出自于小农户的选择。特别是外来农户,对本地的气候、土壤等都不熟悉,一开始并不敢采用风险极大的定额租。只有当条件成熟之后,小农才会采用对自己有利的定额租。从业主方面来说,多数时候是业主需要佃户,因为毕竟不能将地闲置。虽然具体选择某个佃户,是业主的优势所在,但一旦选定佃户,佃户就在主佃双方的冲突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毕竟收获物控制在他的手中。定额租并不一定就比分成租更先进。②从整体上说,定额租制只是一种满足了多方需要的制度,是多方合力的结果。租佃关系的变化,是土地所有者与耕作者之间利益调整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主佃双方各显神通,各自争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就体现为主佃双方的博弈。同时,一旦佃户要求减租,业主就相应地会要求减税。减税面一旦扩大,就成为政府不愿意面对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主动制定政策,对主佃双方进行约束,以确保租佃契约能得到执行。然而,在所谓的“政治”或“人情”社会中,这就意味着大家都要“有饭吃”。为此,在博弈之中,“迁就”就成为三方共同的“最优”(最适合的)选择,而契约的最重要之处——公平、合理的执行,却被放弃了。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学术史回顾
1.唐代社会性质与中国史分期研究
2.唐宋变革论与唐宋社会经济概观研究
3.反思中国史诸分期说和唐宋变革论

第二章 社会生产结构变化与魏晋南北朝赋税制度发展
一 汉魏社会生产结构变化与魏晋户调制产生
1.两汉大土地经营方式转变与社会经济自给化、实物化
2.曹操对汉末赋税制度的整顿与户调制的产生
3.西晋户调之式及其影响
二 南北分治时期赋税制度对西晋户调式的继承与改变
1.北方地区赋税制度演变与均田制的出现
附论:从《魏书-张彝传》看北魏前期合户现象
2.南朝大土地经营的继续发展与户调制的废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北朝后期赋税制度发展及唐代租庸调制的形成
一 北魏后期租调制由床调向丁调过渡完成
二 北朝后期租调制演变与户等的恢复
1.东魏、北齐租调制及其变化
2.西魏、北周租调制及其变化
三 隋朝均田令与赋役制度改革
1.应对人地矛盾:隋朝均田令的调整与变化
2.隋炀帝与大业税制改革
四 唐代租庸调与户税、地税
1.唐代力役的变化与租庸调制的形成
2.唐前期的户税与地税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契约选择、效率分析与中国中古租佃关系新探
一 唐宋租佃关系研究及其问题
二 中古租佃关系发展中的经济学逻辑
1.新古典模型中的分成租佃制困惑
2.基于新古典的分析:唐宋租佃契约安排中的经济学逻辑
3.中古社会高、低定额租及其对社会生产结构的影响
4.唐宋间地租率的变化及对新古典租佃模型的反思
5.回溯魏晋:建立观察中国中古租佃关系发展的新坐标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余论:从中古到近代——为什么中国未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