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互联网金融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13134707
  • 作      者:
    谷来丰[等]编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谷来丰,英国管理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分管课程研发、研究所管理和国际交流合作,上海交通大学国际领导力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商业发展研究所理事,金融创新研究所理事。曾经供职中国质量认证促进会、华夏认证中心、英国标准院,担任主任审核员。并任工信部“创客中国”2015年评委,新华网、《机器人产业》专栏作者。
  
  陈颖,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课程顾问、研发主管,教育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微信号:18201788722
  
  张云峰,工商管理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金融创新研究所执行所长、上海交韵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历任江苏齐航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江苏常州侨裕控股集团副总裁,英国皇家认可委员会高级审核员。在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目前主要从事“互联网+”体系研究,产业资本创新以及金融大数据方面等的研究工作。
  
  马漓,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金融研训中心课程研发主管。曾为五大国有银行总行及其分支行、多家股份制银行和其他各类金融机构编写中高管培训课程和项目方案。之前任美资银行国际业务部主管,并在英国取得管理学士学位和金融硕士学位。微信号:etemalfantasy1015
展开
内容介绍
  2015年经济新常态与深化金融改革,将带来新的经济结构、新的发展方式、新的金融创新、新的商业模式,这将给互联网金融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金融》从第三方支付和虚拟货币、P2P借贷平台、众筹平台、传统金融的互联网改造、大数据金融后信和用户分析、金融订户,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与分析,并对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与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
精彩书摘
  《互联网金融》:
  第一章 互联网金融的界定 互联网金融也是个时髦的词了。在北京国贸的地块上,随处可听人谈起“谢平说……”“马云说……”“刘强东说……”“马蔚华说……”“马明哲说……”“马化腾说……”。尽管大多数人,并不准确清楚其内涵和定义是什么,但要是说不出一两件与此相关的事情,都觉得远远落后于时代了。媒体上不断出现新闻:互联网公司开展金融业务,金融公司技术形式互联网化。反正,无论如何,“互联网金融就是未来①”。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现实中,大家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典型的有三种。
  1.谢平:去中介论 谢平教授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一文中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是: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不能发挥作用,直接和间接融资的资源配置效率相同,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
  单纯从定义上看,就资金融通的方式而言,无论支付多便捷,信息化程度多高,以及是否有金融中介存在,归结到核心问题,还是摆脱不了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这个命题。由于该模式的核心是尝试摆脱金融中介,为直接融资,但并不能改变资金在不同市场主体之间转移的金融核心行为。所以,这个互联网金融模式,很难界定为独立的第三种融资模式,而且它也没有改变资金跨期匹配的金融本质。亮点是在市场参与主体方面,该金融模式试图摒弃金融中介的存在。因此,“去中介”就成为谢平定义互联网金融的核心要素。
  谢平在对未来互联网金融的畅想中,基于互联网分享、公开、透明等基因,认为资金可以脱离金融中介机构实现资金融通,在参与者之间通行无阻,不仅使得信息搜寻匹配成本极低,而且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违约风险也大大降低。由此,要不断弱化金融中介,通过两端建立债权债务关系的分层来降低风险,使金融机构从支付中介沦落为纯粹的融资服务中介。此时,金融不再发挥资源配置的核心主导地位,也就不再分享平均水平以上的资本回报。
  2.马云:基因论 作为互联网大鳄,他的论述很有代表性。为了不断章取义,全文引用如下: “金融生态系统主要特点应该是开放。中国的金融监管过度,美国则监管不力。监管过度会让生态系统变成一个农场,想种什么种什么,不想种的永远进不来,但真正的生态系统一定是开放的,百花齐放。
  对于中国金融业来说,让更多人参与比多发几张牌照显得更重要。
  风险永远存在,但是我必须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风险,永远不要忘记,我的目的是解决生活问题、商业问题和商贸问题。我跟很多人一样以前抱怨很多,说金融这不对那不对,后来了解多了发现,人家也没办法。中国的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服务了20%的客户,我看到的是80%没有被服务的企业。把它们服务好,中国经济巨大的潜力就会被激发出来。我必须用新的思想、新的技术去服务它们。这可能是中国未来金融行业发展的巨大前景所在。
  未来的金融有两大机会:一个是金融互联网,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第二个是互联网金融,纯粹的外行领导,其实很多行业的创新都是外行进来才引发的。金融行业也需要搅局者,更需要那些外行的人进来进行变革。
  有时候认为,我可以做得更好,因为不懂,而世界往往是被那些不懂的人搞翻天的。所以,开放首先是思想开放,不是政策开放。只有思想开放,才可能有技术开放、政策开放。
  中国不缺银行,但是缺乏一个对10年以后经济成长承担责任的金融机构。今天的金融,确实做得不错,没有今天的支撑20%客户这样的金融机构,中国的经济30年来不可能发展到今天。但是靠今天这样的机制,我不相信能够支撑30年后中国所需要的金融体系。很多问题不是今天造成的,而是历史造成的。我很难改变历史,但我可以改变未来。今天做准备,10年以后才有机会。今天我引进开放,可能会有问题,但是今天的问题就会变成10年以后的成绩。
  所以,我作为一个外行者,一个不懂金融的人,对金融好奇,不是因为它能挣多少钱,而是因为它可以让很多人挣钱,可以让很多人发生变化。我希望外行人能够参与这个领域,不仅仅是来搅局,而是共同创造一个未来。金融是为外行人服务的,不是自己圈里自娱自乐、自己赚钱的。” 马云的观点代表了互联网企业对金融的认知,核心有四点: 其一,传统金融机构做得不好,由于金融监管过度,只服务了20%的客户; 其二,他要依靠思想开放、技术开放和政策开放去改变这个现状去服务80%的客户,他会做得比传统金融机构更好; 其三,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做的是金融互联网,互联网机构做金融,才是互联网金融; 其四,他做的金融是讲道德的,不是自娱自乐,要承担起未来30年经济发展的重任。
  3.媒体论 媒体论在2013年非常有代表性,2013年的整个媒体都是充斥着互联网金融的论调。媒体论的观点,总体质量都不高;绝大部分既不是金融业看法,也不是互联网看法,而是按照自己的想象来构建一个互联网金融体系。所以,媒体论是最有意思的,当然也是最没节操和营养的,完全是只要搭点儿互联网和金融的边儿,基本上就算是互联网金融了。所以较难去理解媒体眼里的互联网金融,这也是反映了媒体目前的相对浮躁和追逐热点的冲动。事实上,2013年吵吵嚷嚷了一整年的互联网金融热,完全可能是媒体争相追逐的结果,而对于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一千个媒体人会有一千个说法。
  不过,我们也不能否认,媒体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可能性,正因为他们的身份更超脱,所以在描绘互联网金融的时候也更有想象力,也有可取的地方(只是相对于整体数量而言,可取的点较少)①。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互联网金融发展概述
第一章 互联网金融的界定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二、互联网金融的范畴
三、传统金融模式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比较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发生的背景
一、互联网的发展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饥渴为互联网金融预留了生存空间
三、民间资本膨胀、投资热点缺乏及实体经济部门金融热情高涨
四、监管层乐见其成的宽容为互联网金融开辟了绿色通道
五、资产管理业对低成本渠道的追逐提升了互联网金融的热度
第三章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
一、互联网理财市场
二、互联网第三方支付
三、互联网信贷
四、互联网保险
五、股权众筹

第二篇 互联网金融模式概述
第四章 第三方支付
一、什么是第三方支付
二、第三方支付的成长史
三、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
四、第三方支付重点机构分析
五、2014年第三方支付的“十大事件”
六、第三方支付相关的法规政策
七、第三方支付的未来发展
第五章 P2P借贷
一、什么是P2P借贷
二、P2P借贷的发展现状
三、P2P借贷相关的法规政策
四、P2P借贷典型案例
五、P2P借贷的未来发展
第六章 众筹
一、什么是众筹
二、众筹的发展现状
三、众筹相关的法规政策
四、众筹典型案例
五、众筹的未来发展
第七章 大数据金融
一、什么是大数据金融
二、大数据金融的发展现状
三、大数据金融相关的法规政策
四、大数据金融典型案例
五、大数据金融的未来发展
第八章 互联网金融门户
一、什么是互联网金融门户
二、互联网金融门户的发展现状
三、互联网金融门户运营模式分析
四、互联网金融门户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五、互联网门户典型案例
六、互联网金融门户的未来发展
第九章 传统金融互联网化
一、传统金融互联网化概况
二、互联网银行
三、互联网保险
四、互联网证券
五、互联网基金

第三篇 互联网金融趋势概述
第十章 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及前景
一、行业发展环境得到持续的改进
二、互联网金融行业以其三大特性得到迅速的发展
三、新常态之下互联网金融巨大空间
四、互联网金融“四化”趋势更加深入
五、“互联网金融+”带来无限新机遇
六、产业互联网金融化引爆3.0时代
七、自金融与微金融小荷才露尖尖角
八、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渐行渐近
九、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前景可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