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易水学派医案.三,薛己.中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222853
  • 作      者:
    李成文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明代著名医家薛己出生于医学世家,曾供职于太医院,嘉靖年间晋升为院使。薛己继承张元素、李东垣的脾胃思想,又遥承王冰、钱乙的肾命水火学说,形成脾胃与肾命并重的学术思想。他初为疡医,后转攻内、妇、儿科,各科均有成就,临床经验十分丰富。
  薛己一生著述颇丰,对内、外、妇、儿各科均有建树。《中医古籍医案辑成·学术流派医案系列》收录薛己医案于“易水学派医案”中,并分为上、中、下三册。《易水学派医案(三)》为中册,从薛氏的多部著作中摘录了其儿科的医案。
展开
精彩书摘
  《易水学派医案(三)》:
  一小儿饮食多即吐……而愈。后症(指腹痛呕吐,编者注)复作,另投祛逐之剂,吐泻不食,腹中痛甚,以手按之则止。此脾气复伤也,先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一剂,又用六君子、升麻、柴胡二剂,饮食顿进。后食生冷,夹惊吐泻,手足并冷,唇口搐动,用六君、钩藤钩、柴胡而愈。(《保婴撮要·卷七》)
  一小儿九岁,因吐泻后,项软面白,手足并冷,脉微细,饮食喜热。余先用六君子汤加肉桂五剂,未应;更加炮姜四剂,诸症稍愈,面色未复,尺脉未起;佐以八味丸,月余而色微黄,稍有胃气矣。再用前药,又月余,饮食略增,热亦大减。乃朝用补中益气汤,食前用八味丸,又月余元气渐复,饮食举首如常。又月余而肌肉充盛,诸病悉愈。(《保婴撮要·卷三》)一小儿痢后腹胀作呕,大便不实,小便不利,诸药不应。余先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肉果数服,二便少调;又数剂,诸症少愈;用八味丸补命门之火,腹胀渐消;用金匮加减肾气丸,诸症顿退;又用四君、升麻、柴胡而痊安。(《保婴撮要·卷七》)
  一小儿呕吐,发热腹痛,面赤手热,口干饮汤,按其腹不痛。此脾胃气虚也,用异功散加木香、干姜一剂而愈。后伤食,吐而咽酸,腹中作痛,按之益甚。此饮食内停也,用保和丸二服而痊。(《保婴撮要·卷七》)
  一小儿呕吐发热,胸痞胁痛,作喘发搐,因乳母恚怒。母服加味逍遥散,子服异功散加钩藤钩、山栀并愈。(《保婴撮要·卷六》)
  一小儿呕吐作渴,暑月或用玉露饮子之类而愈。又伤食吐酸,余先用保和丸一服,吐止;次用五味异功散,饮食渐进;又用四君子汤而痊。(《保婴撮要·卷七》)
  一小儿七岁,呕吐不食,面白指冷。此胃气虚寒也,用理中汤,呕吐顿愈;又用六君子汤而痊。(《保婴撮要·卷七》)
  一小儿七岁,身赢兼吐,少食发热面黄。余谓脾脏受伤,用六君、煨姜,二剂而饮食进;去姜,又数剂而愈。(《保婴撮要·卷七》)
  一小儿七岁,夏间过食生冷之物,早间患吐泻,面赤作渴,手足并热,项软囟陷,午后面色顿白,手足并冷,脉微欲绝,急以六君子汤加附子一剂,诸症顿除,囟顶顿起而安。小儿易虚易实,故虽危症,若能速用。对病之药,亦可回生者。(《保婴撮要·卷三》)
  ……
展开
目录
薛己(中)
儿科医案
感冒
发热
疰夏
咳嗽
喘证(哮病)
肺痈
惊悸
不寐
嗜睡
厥证
痫证
喜笑不休
悲哭
狂证
抽搐
惊风
滞颐
噫气
吞酸
呕吐(恶心)
疳证
腹痛(腹胀)
泄泻
便秘
痢疾
胁痛
黄疸
积聚
中风
眩晕
淋证
白浊
癃闭
尿频
遗尿
遗精
血证
痰饮
消渴
虚劳
五迟五软
解颅
汗证
……
附录 方剂组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