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异质性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研究》:
第二,很少有学者使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从企业的微观角度研究贸易结构方面的问题。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经过多年的优化,已经从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转变为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理论解释力不足,需要从新新贸易理论的相关角度对中国的现实情况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
第三,少有文献研究企业如何决定其进出口的产品范围、其进出口贸易伙伴的国家范围以及全球化如何影响这些贸易边际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却是理解距离决定贸易流量、引力方程等重要性问题的关键。此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扩展可能需要对企业边界作更为清晰的考察,包括生产活动的各阶段是否需要内包或外包,以及这种内包或外包是跨境还是只在境内进行等。此外,企业内部专业化和重新配置或许也会对生产率提升和贸易福利增加起到重要作用。
第四,现实的贸易活动中,商品从生产企业出厂到最终消费者消费中间,往往存在着一条很长的贸易链。但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都假定国际贸易是一个国家的生产者与另一个国家的最终消费者直接进行。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大背景下,随着国际贸易工具的不断创新和贸易设施的日趋完善,中间商贸易在这条贸易链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强,无论是对贸易模式还是贸易福利所得都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中间商贸易在未来的企业异质性和国际贸易研究中会引起更多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
2.2 出口商品结构研究概述
国际贸易按照商品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货物(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因此广义的贸易结构主要指一定时期内贸易中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构成结构,而狭义的贸易结构指一定时期内货物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情况,即商品贸易结构。《企业异质性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研究》关于贸易结构的研究围绕出口商品结构展开,仅就贸易结构的决定和有关出口商品结构的文献进行综述。
2.2.1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贸易结构的决定
2.2.1.1 比较优势理论与贸易结构的决定
斯密认为,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绝对优势产生于国家间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