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堤垸与疫病:荆江流域水利的生态人类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26578
  • 作      者:
    袁理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袁理,男,汉族,1983年1月出生,籍贯湖北石首。毕业于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人类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师从曾少聪教授,主要从事生态人类学和汉民族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生态人类学与客家文化研究的省部级项目多项,承担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客家文化研究》子课题“海外客家与中华民族认同”的主要研究工作。现为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教师。
展开
内容介绍
  《生态人类学丛书·堤垸与疫病:荆江流域水利的生态人类学研究》以荆江流域为考察范围,以石首作为田野调查的主要区域,将以堤垸为代表的水利文化和以血吸虫病为代表的地方疫病作为考察对象,探讨了这一区域的生态适应特征。<br>  对荆江流域水利社会的研究表明,在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人与环境之间一种有限度的动态适应模式是我们处理人地关系的实践模式;在突发生态灾变时,这种实践模式就会适时地做出相应调整。
展开
精彩书摘
  据考,清末时石首全县总面积1847平方公里,约合277.05万亩,其中陆地1048平方公里,水域799平方公里。同治五年《石首县志》载:“(县境)东西广130里,南北袤120里”。①民国时期至1949年,本县疆域亦如是。1949年之后,县界数次调整。1950年将县南岳军乡(北起三河垸,南抵南县县城对河)22平方公里和县东境史家垸22平方公里划归湖南华容县,同时将上津湖以南的华容属地津南乡15平方公里划归石首。同年,又将县西南的合安垸12平方公里划归湖南安乡县。1952年,将县西杨林区九个乡共276平方公里划归新成立的荆江县,1954年荆江县撤销后,该区大部分归属公安县,仅永兴、天合、复陵、兴学四个民垸复归石首。1955年,将县北马鞍垸17平方公里划归江陵县。1958年11月,将县东北人民大垸的下垸80平方公里划归大垸农场;不久,又将永合垸外红联中队3平方公里划归大垸农场。1965年,又将县西藕池镇约3平方公里划归公安县。至此,石首共减少420平方公里的面积;现有国土总面积为1427平方公里。石首境内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冲积湖积平原,是古云梦泽的一部分,地势低平,平均海拔32米。长江贯穿中部,曲流发育,历来迁移频繁,形成荆江险段。江南923平方公里,江北504平方公里。地势略呈西北高,中略低,向西南倾斜,海拔一般在31—36米之间;最高点为东部桃花山的屯岩子山,海拔368.9米;最低为中部上津湖,海拔为22.1米。全县平面图的形状犹如倒置的“雄鸡”。东南边境小部地区有海拔200—300米的低山丘陵,因这种地势关系,形成长江中游不可多得的能够避开特大洪水威胁的地区(参见图2.4)。&nbsp;<br>  3.地质地貌和土壤&nbsp;<br>  在地质方面,石首境内仅见元古界和新生界第四系沉积岩出露,除东南桃花山大片基岩裸露外,绣林山、南岳山、列货山,六虎山等基岩呈半掩半露状态。岩浆岩主要分布于桃花山、六虎山、高基庙等地。从大地构造体系看,石首正好位于北纬290的东西向构造带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交叉复合地带。<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nbsp;绪论<br>第一节&nbsp;研究缘起<br>一&nbsp;问题意识<br>二相关概念<br>三&nbsp;田野调查点<br>第二节&nbsp;研究概述<br>一&nbsp;生态人类学理论<br>二水利研究<br>三&nbsp;疫病研究<br>第三节&nbsp;资料、方法与基本框架<br>一&nbsp;资料来源<br>二研究方法<br>三基本框架<br><br>第二章&nbsp;荆江流域与石首堤垸的变迁<br>第一节&nbsp;荆江流域和石首的自然环境<br>一&nbsp;荆江流域的自然环境<br>二&nbsp;石首的地理环境<br>第二节&nbsp;石首的历史与文化<br>一&nbsp;居民来源、人口与姓氏<br>二&nbsp;历代所属行政单位<br>三&nbsp;方言与口音<br>第三节&nbsp;石首居民的日常生活<br>一&nbsp;衣食住行<br>二&nbsp;生计活动<br>第四节&nbsp;石首堤垸的变迁<br>一&nbsp;宋元明清时期堤垸的初步发展<br>二&nbsp;民国时期堤垸的合并与重组<br>三&nbsp;1949年以来堤垸系统的逐步完善<br><br>第三章&nbsp;堤垸与地方社会<br>第一节&nbsp;堤垸与乡民<br>一堤垸与人口迁移<br>二&nbsp;堤垸与宗族组织<br>三&nbsp;石首的洲滩文化<br>第二节&nbsp;堤垸与生计活动<br>一&nbsp;堤垸与洲滩资源的利用<br>二&nbsp;堤垸与生计形态<br>三&nbsp;堤垸、交通与市场网络<br>第三节&nbsp;堤垸与生态资源<br>一&nbsp;堤垸与土地资源<br>二&nbsp;堤垸与水资源<br>三&nbsp;区域合作与竞争<br>第四节&nbsp;堤垸内部社群关系的调适<br>一&nbsp;堤垸修防与社会组织<br>二&nbsp;堤垸与聚落格局的调整<br>三&nbsp;堤垸农业种植与人际关系<br><br>第四章&nbsp;疫病的地方性知识<br>第一节&nbsp;疫病与当地生态环境<br>一&nbsp;血吸虫病的历史<br>二&nbsp;血吸虫的生理与生态特征<br>三&nbsp;自然环境的适应度<br>第二节&nbsp;血吸虫病的疫情考察<br>……<br><br>第五章&nbsp;堤垸与疫病<br>第六章&nbsp;结论<br>附录<br>参考文献<br>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