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潮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6220109
  • 作      者:
    白云山人著
  • 出 版 社 :
    广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大潮》是反映我国改革开放这个伟大历史进程的一个侧面。作者有幸从中年到老年感受到中国巨变的画面。从文化大革命经济濒临崩溃发展到现在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二,其他事业也取得相应的发展,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和尊敬。今天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欣慰,我们没有辜负时代的重托,对子孙亦有所交代。
展开
内容介绍
  《大潮》以小说的形式,塑造了余锐这个人物,讲述了广州地铁的一些历史,对一部分关注广州乃至中国城建者有参考作用。全书行文流畅,可读性强,能吸引读者的兴趣。《大潮》以小说的形式,塑造了余锐这个人物,讲述了广州地铁的一些历史,对一部分关注广州乃至中国城建者有参考作用。全书行文流畅,可读性强,能吸引读者的兴趣。
展开
精彩书摘
  《大潮》:
  
  余锐领着全家大小四口人,终于回到阔别28年的故乡,心情是激动的,也是安定的。这是他近十年来梦想的实现,从此将会过上没有硝烟,不再动荡和分居的生活,这对一般人来说是不言而喻的生活方式,但对余锐呢,真是太幸运、太奢华的生活境况了。没有对比是无法体会到的,在部队里有的老首长、老同志,他们子女的年龄正好是在就业或结婚的年龄段,就只能随着部队的足迹,散落在天南地北不同的角落了。余锐算是幸运儿,子女年龄都小,就能回到他们的原点上来,再从这里出发去创造他们的人生。但余锐仍有一个遗憾,就是黄珊的外婆,这年已经84岁,不愿离开故地随他们回广州来。虽然余锐能理解高龄老人那种故土难离的情怀,但毕竟是他一件毕生愧疚的憾事。
  部队第二批干部转业的大军,奔向地方工作会带来的问题,早在部队时,余锐和战友鲁正潮的惜别长谈中,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那么多的干部涌人地方,会给地方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一定不要因自己岗位的安排增加组织上太大的困难,生活上也不要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何况对铁道兵们来说,相信没有什么真正称得上是困难的问题。就这样余锐被分配在广州市环市路204号广州市坑道管理所设计科资料室工作,住宅就分配在海珠区工业大道纸厂边上一幢未竣工的宿舍五楼,一个一厅一室单元住了下来,暂时水电都不通,一家人就靠两盏很明亮的煤油灯和水缸挑水解决竣工前的水电供应问题。
  余锐是非常满意组织上安排的,初下地方一切都不熟悉,在资料室工作,可以阅读许多资料,了解地方情况,扩大知识面,这是余锐所希望的。住房也很好,不仅能遮风避雨,而且还是楼上楼下的现代气派,国家拿出这样的条件照顾他们已属不易了。妻子黄珊分配在市红十字会医院药房,女儿转学在四十五中读初一,儿子随母亲在医院的托儿所,一家人都安顿下来了。每天大家围在一起吃晚饭,晚上除了黄珊要对付一大盆要洗的衣服外,一家人又在一起看书学习、做功课。这种团聚的家庭生活,使人觉得可贵和幸福,小孩子刚开始还好奇,不时用眼睛瞄一下余锐,这是他们的爸爸啊!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好好过日子吧!余锐这时也是沉浸在幸福生活之中,心情是放松和愉快的,他可以尽到对家庭的责任。为了节省上班堵车的在途时间,他天蒙蒙亮就出门赶到单位吃早餐,还能争取到四十分钟时问读英语。坑管所执行的是工人的作息时间,下午四时半就下班了,他赶快乘车在六二三路转车时买好菜,争取早点到家煮饭,这样在家里人一到齐后就能开饭,饭后赶紧去楼下挑水,再搞一下家里和自己的卫生,整个过程是很紧凑的。
  接着就一家人围在桌前,点亮煤油灯各人做各人的事了。孩子们的学习,余锐是无暇顾及的,所以最初大家虽然围坐一起,和孩子们缺乏交流,互相还有陌生的感觉。年轻时余锐读贺知章写的七言绝句《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当时只是作为文学作品来欣赏,现在想起来真是多少滋味在心头了。
  星期天是休息日,那时还没有双休日,这一天要买米和副食品、日用品,将蜂窝煤挑回来,还要大范围搞一下卫生。在市人事局工作的兰姐又教余锐,把肉票限量的肉买回来,煮成红烧肉,多放点盐,煮菜时,挖一勺放在菜里,既解决油荤,又节省时间,所以这些半成品也只能放在星期天去加工。但是只要有可能,他们一家人也会去附近的公园走一走,增加孩子们的见识。他们感受到城市的气息,也很高兴。其实这时孩子们的学习是有困难的,首先一个是语言不通,许多老师是用广州话授课的,再加上在办理转业期间又耽误了不少的课程,余锐又只顾忙工作的事,结果影响了女儿的成绩,这是一个很大的教训。
  余锐在部队生活28年,对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都很生疏,要当好老百姓,还得像当年参军时要从军人的举止、着装、作息训练一样,从基本学起。广州的夏天很热,为了保存蔬菜,他想办法把蔬菜泡在水里,以为可以降温,结果菜都泡臭了。穿了那么多年的军装,从来不会想到衣服有什么厚薄之说,反正是后勤发给就穿,到地方以后又没添什么便服,因为旧军装和在越南期间发的青年装就足够穿的了,大热天也一样穿。一次下班时大家在等公共汽车,同事易工程师关心地对余锐说:“这么热的天,你怎么还穿那么厚的裤子啊!”这时余锐才知道裤子也有厚薄之分。一天中在公共汽车上的时间很长,人少的时候,余锐就利用时间看书,人多了他得站起来,就听那些下班的女士们闲谈。她们谈话的内容大都是谈食物的加工方法,对余锐帮助很大,像是上烹调训练班课程。但有些做法也使余锐质疑,一位中年妇女在教人煲汤时,讲得非常细致:“煲鱼头汤要放八粒红枣,红枣的核要去掉,这枣核会引起燥火的。”余锐疑心这么细微的处理,到底有什么根据?可能谁也没有认真去研究过红枣核燥火的原因,只是根据口耳相传下来的做法去说吧!在公共汽车上人很挤,还得提防扒手。那时社会上流传,东西南北中,发财去广东,广州扒手是集“全国精英”之大全,他们的绝招余锐是领教过的。一次刚发了工资,余锐把它放在左上衣的口袋里扣好,公共汽车乘客很挤,余锐挤上车后,反身抓住扶手,思想上警惕性很高,一直看着有没有人打这个口袋的主意,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待到下车时,乘客有上有下,非常拥挤,余锐奋力下了车,正在庆幸安全带回工资时,刚走两步发现上衣口袋已被掏空,一个月的工资不翼而飞了。扒手趁着余锐下车时注意力转移,如果说一秒钟有三十二个刹那,估计仅用了十个刹那,扒手就把钮扣打开,掏出全部工资,一气呵成地完成规范的动作,其动作之迅速、干净利落,不得不令人折服。余锐上班习惯上带一个挂包,基本上都是给扒手划破的。真有点叫人防不胜防。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新起点
第二章 涌动
第三章 隧道启动
第四章 震动
第五章 地铁启动
第六章 访法历程
第七章 访苏随记
第八章 外经纪事
第九章 地铁实施
第十章 “留学”上海
第十一章 咨询之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