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彩色的田野:皖北地区当代优秀文学作品选.散文·报告文学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6138015
  • 作      者:
    沈轩主编
  • 出 版 社 :
    黄山书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遍地风流——皖北地区现当代优秀文学作品选》由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叶文成担任主编。丛书时间跨度为现当代(1917年至今),共五卷。主要选编反映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等市以及沿淮部分县(凤阳、寿县、霍邱县)社会生活的代表性文学作品,所选作品内容积极健康、文情并茂,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相统一。
展开
精彩书摘
  抗日战争爆发后,江上青立即和陈素、莫朴、王石城等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在扬州地区产生很大影响。随着形势的发展,江上青率“江都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辗转于江苏、安徽、湖北各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本打算前往延安,根据武汉办事处董必武指示,将宣传团人员分配到安徽广西部队从事政治宣传工作,江上青的组织关系也从中共中央长江局转到安徽省工委,继续在大别山区进行抗日活动。1938年秋,国民党六安县长盛子瑾部收复六安县城,名声大振,盛部有共产党员杨能(杨效椿)担任政治处主任,吴云村任县政府秘书,具有一定的战斗力。省政府委任盛子瑾升任安徽省第六行政区专员兼保安司令。盛子瑾为了扩张势力和能在皖东北敌后站得住脚,要求省动委会派青年干部随他去皖东北开辟工作。当时动委会在中共安徽工委领导下广泛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动委会也就是工委机关所在。当即由工委宣传部长张劲夫以动委会名义派江上青等七名党员和一批青年随盛出发,于11月份进人皖东北。同时和随后来到的还有吴云村、徐崇富、石青、廖量之等同志。江上青以其横溢的才华、非凡的能力,深得盛子瑾的器重。江上青利用与盛的关系,大刀阔斧地开展统战工作和抗日活动。<br>  皖东北地区在大革命时期有党的组织,曾举行过暴动,在国民党镇压下损失殆尽,一些党员从狱中出来就地组织抗日武装打击日寇或进行宣传活动,脱党同志尚未找到组织。有组织的活动从江上青等七个党员组成的“特支”开始。他们首先抓党的建设,发展一批秘密党员,并和先期从上海工委派来泗县开展工作的朱伯庸、戴纪亢接上关系,派吕振球、除崇富到宿、灵一带寻找失去联系的党员,联系由党员领导的地方武装。盛子瑾的专员公署和保安司令部,基本上是以“特支”成员为骨干,江上青的公开身份是盛子瑾秘书兼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他和“特支”用滚雪球的方式壮大了党的组织。<br>  面对皖东北大好形势,为了巩固和发展抗日局面,光靠特支是不够的,江上青及时派朱伯庸到山东分局汇报工作,分局乃派淄博特委绢织部长杨纯,来到管镇和江上青等会见,组织了中共皖东北特委,杨任书记,江任委员。自抗战爆发后,皖东各地党组织是分散活动的,特委成立后,统一了皖东北党的领导,建党工作在更大的规模上发展。<br>  盛子瑾从大别山出发来皖东北时,只带武装人员一百多人。盛子瑾有扩大武装的强烈要求,经过江上青和地方党的工作,加上原有国民党部队以及盛从大别山陆续聚集的地方抗日武装,组成了六个支队(团),其中共产党直接领导了三个支队。为了加强部队的战斗力和政治素质,江上青向盛子瑾建议学习八路军、新四军的办法,在部队建立政治机关,由政治部(特委)委派一批党员(或建党对象)去各部担任政治处长和指导员。丁明志当时就曾任一支队指导员。<br>  这时,江上青深感要打开皖东北抗日局面,光靠这批地方武装还是不够的,必须抓住这个机遇邀请在附近活动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进入皖东北合作抗日。他针对盛子瑾急于求援的心理,建议并经盛同意派吕振球到豫皖苏,同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司令员联系。1939年7月,张爱萍、刘玉柱协同八路军苏鲁豫支队东进皖东北。张爱萍、刘玉柱作为八路军、新四军代表由江上青介绍和盛子瑾会谈,达成协议,由专署拨款和供应给养支持我军,皖东北军事形势大变。<br>  江上青牺牲后,盛子瑾同意建立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由张爱萍、刘玉柱任正副主任。这样皖东北抗日统一战线的局面得以进一步发展。<br>  江上青深知政权之重要,以他为书记的“特支”成员实际已担任了专署和政治部的重要职务。专署虽管辖九个县,但真正能行使职权而面积又最大的是泗县,所以盛自兼泗县县长。在江上青推荐F,派赵敏任县政府秘书。又征得盛子瑾同意,秘密派党员担任区长,又派谢景鸿到五河县政府任文教科长,团结了一批进步青年。<br>  ……
展开
目录
散文<br>朗朗照人的江上青<br>泗洪道上<br>席篷子<br>宿州涉故台龙柘树记<br>故乡情<br>蚌埠<br>颍州往事<br>庄稼花<br>远去的亲人<br>乡里故人<br>一年四季<br>我的土地我的家<br>阅读“无字书”<br>白居易·冬小麦·符离集<br>赶集<br>淮北纪事<br>有一个小镇<br>新闻生涯的开端<br>永远的芬芳<br>银杏,银杏!<br>乡村落日<br>凤阳行<br>夜宿临淮关<br>那座木楼<br>桐花<br>清明祭母<br>回娘家<br>村后那棵皂荚树<br>家乡的槽头路<br>我常想起乡村<br>五柳山水葬诗魂<br>曹家岗上的青松<br>临涣古镇的茶事与人生<br>我眼中的阜阳味道<br>母亲的酱豆<br><br>报告文学<br>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br>淮北小镇<br>部长家的枪声<br>果海绿洲<br>带头人的榜样<br>我们这一代青年人<br>凤鸣中都<br>村官沈浩<br>《彩色的田野——皖北地区当代优秀文学作品选》总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