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青春祭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7103979
  • 作      者:
    张曼菱著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曼菱,云南华宁人氏,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红学家、电视制作人、社会活动家。青年时代曾在云南德宏傣家边寨当知青,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以“文科论文第一”的成绩毕业,到天津作家协会做专业创作。在校期间即发表处女作《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一时轰动京华,后改编为电影《青春祭》,饮誉海内外,被誉为中国大陆知青电影的巅峰之作,成为一代人心灵的丰碑。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到好莱坞进行学者访问,在美以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女性为主题发表公众演讲,名动东西海岸。是大陆改革开放后首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女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未曾深入新疆地区考察民间文化,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发表小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唱着来唱着去》等,名动天山南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海南创办文化企业,为海南省制作首部电视连续剧《天涯丽人》,热播全国,掀起第二次“海南潮”。获海南“开拓”奖。近年来出版随笔集《北大才女》、《中国布衣》,风行大江南北;以深邃之笔墨记录了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高风亮节,是为中国“布衣文化”的旗帜之作。作为“西南联大”的史料抢救者与研究者,其担纲制作的历史文献片《西南联大启示录》深得海内外联大校友所认同,获北大、清华、南开三校高度评价与认可,已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此片昭示与抢救了中国民族文化史上重要篇章,为中国高等教育史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知青文库·生命之歌:青春祭》改编自张曼菱的小说《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她是一位真正的中国布衣女子,她是第一位走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女性,张曼菱是一位创造奇迹的女性,她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梦想,一些情结,我们对自己有许多期许。张曼菱一直在追逐着自己的梦想,这些事情并不是普通才女所能做到的。
  《中国知青文库·生命之歌:青春祭》共选录了她的7部中篇小说,让我们拭目以待!
展开
精彩书摘
  断痕五十年——身为知青的纪念一个词,往往显示出人类生活的分量。
  “纪念”这个词,就是这样的。它可以单一地含着喜庆气,也可以含有太多的沉痛和难以言传的内容。
  人类的踪迹,真是亦喜亦悲的。而人们认为值得纪念的,总是留下了现实的痕迹和某种文化的积淀的。
  “国庆”刚过,这是个喜气纪念。纪念一个民族摆脱列强控制,统一了它古老的内陆国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随着“年”的积累,新中国,犹如一颗种子在长大着旺盛着。而香港与澳门的回归,属庆中添庆。
  那年北京大学的百年校庆,也是“纪念”的一例。
  那真是鲜花织锦,烈火烹油般地轰动。万千的学子人才,在全球的每一方仰望着北大。总统级的致敬,直达校园。那种荣幸,几乎使我怀疑起回到母校的自己:是否会带着不诚的虚荣心?而今,又轮到了我,和我的另一群同类们,迎接另一种纪念。
  这是一个没有被大声说出来的纪念——“纪念知青下乡五十周年”。在这个奔腾汹涌的时代大海里,这只是一条兼于明暗之间的,正在沉入底层的信息。知青们,没有北大的那些为光环所笼罩的大学校友们那般自豪、欢畅和张扬。作为一群普通人,作为人群中的普通一员,他们的纪念含了辛酸的笑,和一种为苦难所连接的情谊。这就像普通人过个生日,或是过个忌日一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去寻找过路的酒家,与知音者同饮一杯。
  这种纪念,含有难以言说的内容,和对已逝事物不能平静之意。
  在平静的时光流水下面,有人永远睁着那双不能忘却的眼睛。那里珍存着光阴不能淡化的记忆。
  在某个特定的圈子里,在某个下岗的家庭里,在某个带着边疆风味的小饭馆里,一群群人,穿着与言谈歌声都已不入时的人们,聚在一起。这时,酒菜和排场都无关紧要。他们聚在一起,只是为了共饮心中那一杯亦苦亦甜的烈酒。
  无论你是否赶到集会场所,哪怕你是在他乡在异国,心的声音会通知你——举杯。这也许是一杯苦烈的酒,但它却是我们今生酿得最早和保存得最深的酒。纵然饮过了这世界上的名酿、酽酒和那美妙的梦幻之酒,但又怎么能够轻洒了这杯用青春的米谷酿就的苦寒烈酒呢?从这杯中,品着岁月沧桑,品着各自大同小异的滋味。在这杯中,有着双面和多面的内容。曾经为了某一点的强调,知青的理论家们发生过争执与分歧。其实,说“无怨无悔”也好,“有怨有悔”也好,用什么词,都改变不了这段被注定的命运。如何梳理这段历史,恐怕不是我们这代人可以完成的。
  时到今日,让我们说:自己承受得怎么样?朋友,你们又是怎么过来的?我不想详说,也不可详说,就冠以一个“纪念”之词,举起这只纪念之杯吧!虽然没有鲜花、彩旗和高声的喧腾,但这决不是一个空杯。杯中溢满了深浓的人生之酒。所谓纪念呢,就是一种品尝吧?在“心”字头的纪念中,古人常用三炷香,今我欲斟四杯酒:一杯酒:纪念生命的断痕——我们曾被迫赶出家园和校园,那是青春的流放。
  二杯酒:纪念被创伤的青春——我们也曾拥有过美好甜蜜的并不亚于任何一代人的青春瑰宝。而且,青春时期的我们对知识对真理和爱情的追求,比任何一代人都更加赤热、英勇和投入。那是一种在孤独和无助中的追求。
  三杯酒:纪念生命与土地缝合——纪念土地上的人民温存的关爱。
  四杯酒——纪念一个已与正常的时代生活隔膜的不幸的阴影永不复返。愿阳光普照中华。
  那些被这道断痕留在死亡怀抱里的知青们,请沾一滴纪念的水酒吧。你们将永远年轻地活在黑暗中,成为一座年轻的受难者雕像。
  蓦然回首,已五十年,一代被称为“知识青年”的人已经白首。
  回望那道黑色的断崖,像一把巨大的利刃,卡在我们刚刚长成的青绿水嫩的青春年纪中央,截断了正在进行中的校园生活,将我们完整的前途和未来,生生斩成两段。一夜之间,生活的流水被截断了,学生时代的一切努力、梦想都白费了。甚至,还来不及爱上一个什么人,我们就被送到荒原去。那些为我们栽培的鲜花,来不及怒放就凋谢了。我一生注定前往的知识之路被封死了。
  断痕五十年啊!后代的人们谁来替我们想一想,惜一惜?没有。
  后代们自顾而不暇,只是向着我们索取。让我们自惜吧。那时候,如鲜花割离花茎,如青穗被一刀剪下,如婴儿被摘离母乳,如鱼儿被逐出水层。离开了父母和校园的培育设计,也离开了大自然的设计,我们成了另一族人,另一种人。
  记得当年的我们,曾戏称自己是“非洲人”,因为晒得黑黑,更因为,没有合法居住在城里的权利和与此而来的一切权利。我们是非法人种;是可以随便被拘押追捕的人;是被指定了生活地点,画地为牢的人。
  身为“知青”的人,也像所有来世走过一遭的人一样,一生中,有许多日子会被记住——你调动进城工作的那一天;发工资的那一天;你考上大学的那一天;老婆生孩子的那一天等。
  我们也拥有过人们常在歌里唱的“金色的童年”,“金色的学生时代”以及那些粉红色的草绿色的淡黄色的日子。但“下乡的这一天”,是个唯“知青”才拥有的黑色的日子。从那一天起,你突然地离开了家。你失去了一切,你有生以来所得到和期盼的一切。从“祖国的花朵”、“人民的未来”,突然变成了受“再教育”的人。前途渺茫,连天伦都不能享有。爱情与知识、理想更如隔世。
  ……
展开
目录
断痕五十年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云——献给养育我的小城

生命
在山谷和原野
让心再跳一次——老知青重归德宏州散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