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零姿态】系列,是上海市作家协会主推的12位90后校园作家的集体亮相。得到了程永新、葛红兵、蔡骏、路内、小饭、周嘉宁、王若虚等多位60、70、80后新老作家的热情推荐。新鲜的文字力量,12位来自天南海北的90后作家,12部创意横生的小说集,90一代的才华,尽收眼底。
第一批隆重推出5位作家:三三《离魂记》,修新羽《死于荣耀之夜》,张晓晗《末日那年我21》,吴清缘《单挑》,陈观良《丫的伪大爱情电影》。
冷静和卖痞的表皮下,鲜血和眼泪一样真实。
《末日那年我21》是90后人气作家张晓晗的短篇小说集,其中包括了她的人气代表作《少年祝安》、《七年之痒》、《喜喜快跑》等。张晓晗的小说以都市青年人的生活为题材,恣意挥洒的情感与摇摆不定的爱情,带来的是一段段值得细细咀嚼的青春年华,在每个人的心中都能掀起一股涟漪。她文字中的有青春的肆意、洒脱、鲜活,但也透露出年少的摇摆与不安定,在她的文字世界里释放的青春焰火,让每一个离青春或远或近的人都能得到片刻享受。
张晓晗,《萌芽》杂志目前人气最高的女作者之一,是《萌芽》最女王、最女流氓、最Nice Legs三项奖的大满贯获得者。也是人人称道的微博段子王。她常以女神、女王、女流氓的多面体展现在读者面前,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末日那年我21
今年我三十岁,毕业八年。世界末日那年我二十一岁,讲的就是那年的故事。
看《2012》时刚上大学不久,觉得自己倍儿年轻还有点小才,随便一骚,世界倾倒。当时交了个高富帅男友,背2.55踩YSL擦5号,翻手云覆手雨,眼睫毛都要翘到天上去了,感觉特好,俗得不得了。和他看完电影后,钻进小跑,直接开去夜店闭眼开十瓶香槟,和那些同样背2.55的女孩们挤在沙发里摇色盅,大家喝到第三瓶就早已把电影情节吐干净了。导致到现在我对《2012》的印象,只有一个帅气的俄罗斯纯爷们和一个金发的俄罗斯小婊开着飞机撞冰山。我们在飞机的残骸下摸着对方的脖子拼命接吻,直到整个星球不复存在,灯光亮起,观众离场。
那时候一点也不相信末日会来,即便网上对玛雅预言分析得头头是道。当然,更不会想到2012这一年,我刚和老板谈崩,躲站地铁角落里,面对灰白色的死角,握着一个早已没电的播放器,装腔作势地听音乐,狠狠往嘴里塞肉包子,以独特的频率小声哭。心里特别希望这般列车能撞上一个突然从地下冒出来的大冰山,全球都死了拉倒。那是一种人生得意时根本无法预知和理解的绝望,就像你一个三好小标兵从来不相信那些常年坐在后排唠嗑的差生会有颗千疮百孔的心和摇摇欲坠的自尊。
我临近毕业,有做不完的功课,写不完的傻逼电视剧,办不完的手续。熬了一个月,想去海底捞吃顿好的,正等位时发现钱包没了,使劲找也找不到,服务员来叫我的位,我尴尬地抬头看她,嘴里还有没嚼碎的爆米花,几乎是落荒而逃。去银行挂失,看到三个月的账单,俨然一副癌症末期病人的洒脱范儿,如果12月21号末日不来我就得和哥几个拜拜先走一步了。这一年我几乎没碰上好事,糟得都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年初时我在做一个偶像剧,都是极其恶心那种,一脑缺少女不小心泼了富二代身上一杯猫屎咖啡,富二代捏住丫下巴猛推到墙上大脸无限逼近,说这衣服十亿,萨达姆穿过限量版的,你个平胸丑八怪端盘子的穷鬼赔得起么。少女一秒种变刘胡兰,大喊我虽然穷但是有尊严,砸锅卖铁都陪你,但你不准侮辱我的理想!然后傻逼少女就被富二代软禁在身边,富二代家钱多的用起来都跟用冥币似的,好吃好喝好哄着少女,丫接受了一切还一副忍辱负重随时想跑的样子,毫无意外富二代深深爱上脑缺,少女说我不我不我就不嫁给你,我要去追求理想,毅然离开去参加在新西兰举办的全球端盘子大赛,富二代抛下家里的几千亿冥币追过去??妈的,我都不忍心说下去了,太奇幻了。虽然写得过程很痛苦,老板剥了几层削,但这依旧是当年我最丰裕的一笔收入。拿了这笔钱后,我准备这辈子再也不写偶像剧了,反正我是会嫁入豪门的。年初时我这种想法还很坚定,即便我和高富帅的相处已呈现出死了三年没埋的状态,并且确认两人三观基本不合,我依旧觉得我们最终会走在一起,就像那些庸俗的偶像剧。我们天天吵架,现在全忘了为什么破事。一次是我偏要一个烤箱当情人节礼物,他偏说我这辈子不可能用。我们俩就为了这点破事儿不痛快了半个月,最终我在收费站爆发,从他车上跳下来,两个人就在荒郊野外伴着狗叫吵了一下午。最后我想学脑缺少女那样徒步走回市里,一转身不小心撞到刚撒好尿抖鸡鸡并专心看我们吵架的过路司机,我只能尴尬地调头,默默坐回车里。这种怪圈我现在才明白,我偏要丫给我买烤箱是因为我觉得你现在连个烤箱这种没用的东西都不肯给我买那必然是不爱我了,而他的想法是你他妈多小市民啊连个烤箱都咬着不放肯定是为了我的钱。说白了就是我们都没那么爱了也不信任,却还希望对方没羞没臊地爱着自己。
……
七年之痒
少年祝安
喜喜快跑
MUSE
最好的年代
一百种爱情
双城记
末日那年我21
摇晃
“第一批隆重推出5位作家:三三《离魂记》,修新羽《死于荣耀之夜》,张晓晗《末日那年我21》,吴清缘《单挑》,陈观良《丫的伪大爱情电影》。”
——程永新(作家,《收获》执行主编)
“热衷于写作的青年人,通过与60、70、80这些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作家们的交流、沟通,使文学的传承与光大具有对接的可能性。”
——葛红兵(作家,上海大学教授)
“敏感而富有想象力、开阔而富有探索性、自由而富有创造力是这一代人的显著标志。”
——姚鄂梅(作家,《上海文学》编辑)
“如果非要说代际写作的区别的话,我认为90后的写作轻灵爽朗,与之前的文学青年比,少了些痛苦和笨拙。这样的起步令人期待。”
——路 内(作家)
“传承,创新,颠覆。从这些90后作者身上,仍能看到文学的力量,大师们的来生,以及二十年后文学主流的征兆。”
——蔡 骏(作家)
“期待其中出现未来的大家。”
——阿 乙(作家)
“在90后作家身上,我看到惊艳的模仿力与创造力、极大的理想与激情。希望他们永远也不要世故老道,而是让文学变成一项潇洒风流的事业。”
——走 走(作家,《收获》编辑)
“他们还不是已定型的成年人,虽然作品不够完美,却拥有成为作家的本质——好奇与天真。”
——那 多(悬疑小说家)
“这是一群天赋和力量兼具的人。
——徐敏霞(《萌芽》编辑)
“在他们身上有传承,有创新,最重要的是超越同龄人的耐心。”
——小 饭(作家,「一个」App主编)
“他们迸放出的活力和规则化令你意想不到。他们反而像是受过了多年的训练。读90后,常常有发自内心的深深共鸣。”
——周嘉宁(作家,《鲤》文字总监)
“他们的视野和阅读令人惊叹。他们会需要一些时间,但对他们来说,时间完全不是问题。”
——苏 德(作家)
“最好的年华,最创意的写作。”
——王若虚(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