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关于房子的故事,正式开讲前,我想先说个小故事。
猪通过勤劳致富攒了5元钱,存在老鼠开的钱庄里,它打算拿这5元钱建个小窝,大概要花2元买地,花3元搭窝。
乌龟是搞工程的,它想在猪身上挣更多的钱,于是找来当投资顾问的狐狸想办法,狐狸说:“这好办。”狐狸找来管地盘的狼和开钱庄的老鼠一起来商议,乌龟从老鼠那里借来200元,花100元买下狼的地,用3元把猪窝盖好,最后还给了狐狸50元咨询服务费。
没地,猪当然就建不了窝,只好求乌龟把窝卖给它,乌龟要价500元,可猪只有5元,当然买不起。
这时狐狸出场了,它说服猪去向老鼠借钱,老鼠答应借500元给猪,前提是要它连本带利还600元,可以分十年还清,并且用窝的产权证拿来做抵押。
成交。猪到最后花600元买来了猪窝,比原来的预算高了11倍,它需要努力工作十年去挣钱还贷。
在这场交易中,狼、老鼠、狐狸和乌龟都挣了不少钱,尝到甜头的它们继续如法炮制。
更多的猪去贷款买房子了,这时候,经商的驴看到商机,去老鼠的钱庄贷了好多好多的款,把乌龟盖的房子都买下来,然后以更高的价格卖给猪。结果猪的还贷期从十年变成了二十年,吃得也越来越差,为了省钱,连小猪崽也不敢生了,有些猪还不敢结婚。
猪的数目越来越少,狼觉得这样下去不行,猪少了就没肉吃,它会饿肚子,于是决定宏观调控,它下令不让老鼠再贷款出去了。但乌龟并没停止盖房,它把自己挣的钱加上从钱庄借来的资金全部投入建造猪窝,驴手上囤的猪窝也越来越多,最后卖不动了,套牢了。
最后,老鼠、乌龟,还有驴都挣了好多的猪窝,还是有不少的猪没窝住,大家唯一的指望就是等着狼发话,让老鼠把钱拿出来解决问题。
上面这个故事是我在无比强大的网络上看到的,当时深为触动。
我觉得我就是头猪,为了理想中的小窝正在拼命地奋斗着,和其他没窝的猪一样祈祷着房价下降。在我身边有着形形色色的动物:狼、老鼠、乌龟、狐狸、驴,当然最多的还是猪,和我一样为了窝而奋斗的猪。
并不是所有的猪都跟我一样,有的猪没窝,有的猪有了小窝还想要大窝,还有的猪有了好几个窝还不知足,想要更多的窝。有钱的猪也想到了不用造窝就能赚钱的办法,买下好多窝然后租给其他买不起窝的猪赚租金。
我要讲的就是关于以上各种动物的故事,请不要追问我真假,也不要问我故事中的人物究竟是谁。我唯一希望的就是您看完这个故事后会心一笑,然后掏钱买下这本书,这么一来,我距离购买那个小窝的梦想就会更近一小步。Ps:如果您买的是盗版,我想我会哭。我叫莫晓,我住的这个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是个面积不算大经济却很发达的地级市。
如果你正好乘坐火车经过,会看到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这里地势平坦,热带值物繁茂,放眼望去矮小的山包上全是热带果木,其中不乏连绵成片的龙眼和荔枝林。
这里的城市建设很不错,就拿前几年修的环城大道来说,本地人最津津乐道的是它的造价,八车道的宽度,每米造价将近四万块人民币。彼时我很为本城建设者们的豪气干云震惊,四万块一米的路,难道铺的是金子?要知道,在乡下盖栋两三层的小楼也不过几万块,而且这还是一条很可能用不了几年就又要翻修的路。也许是我不识货,反正那深灰色的路面怎么看怎么像水泥加沥青,每次乘车经过环城大道时总忍不住在心里默数:四万,八万,十六万……车速太快,很容易数错,不过可以大致估算,一站路还没走完,那造价已经足够在我家乡小城买下安居工程的整个小区。一不小心就扯远了,不好意思。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几乎每天我都在早上八点准时出门,一丝不苟的头发和精心搭配的职业装,肩上是简洁大方的通勤包。包里内容丰富,折叠伞一把,凉白开一瓶,双层饭盒一个,以及面巾纸、化妆包和若干份精装版个人简历,这样的包扛在肩上很有分量,时刻提醒着我任重而道远。
光顾了许多次人才市场,不是专业不对口就是待遇不如意,但我不会泄气,毕竟找工作不是买小菜,这事就跟找对象一样,要讲点缘分。通常在人才市场转上三四个d,,ml,并不能遇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还得时刻提防着周围挤过来的人是小偷还是求职者,这年头商场的人气跟人才市场没法比,小偷们早就换地方上班了。
中午,我会在街心花园找个清静的角落吃自己准备的便当,一边揉着被高跟鞋挤得肿胀的脚,一边默默欣赏着属于城市的风景。我常被t11~hLi倒--海的玻璃幕墙折射出的强光晃到眼睛,不知道站在那样的高度空气是否会清新些,是否伸手可摘星,上层人士们是否偶尔垂下眼帘,扫lIE地面上宛如虫蚁草芥般渺小的平民。那些或远或近的高楼像一座座等待被人攀登的高峰,又像一只只铁青面孔的硕大怪兽,养尊处优,高傲地昂着头。
市区内动物甚少,我见到最多的除了老鼠外,就是半空中盘旋的蝙蝠。傍晚时分和暴雨来临前,总会有大量蝙蝠出来觅食,这些黑色的小动物有着老鼠般毛茸茸的身体,它们集体行动可以遮天蔽目。没人说得清它们从哪来,又躲藏在哪里,它们总是悄然无声地出现,然后以惊人的速度在人们头顶掠过,捕食飞舞的蚊蝇。除了高昂的物价外,蝙蝠还不是让我不喜欢这座城市的唯一原因,寡淡的饮食口味,比英语更难学的本地话,都是令外地人难以逾越的距离。但如果回家乡的小城,以我的研究生文凭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北京、上海之类的一线城市竞争又比这里更激烈,思来想去,最适合发展的还是这里。
当然,留在此地还有个最重要,也是最主观的原因:罗林。
罗林是我男朋友,本地人,我们都是城市大学的研究生,他想留在这里成家立业,所以我只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我的家乡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江南小城,小时候母亲总是感慨地说,你们这些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赶上了好时候。
我真赶上了好时候?正相反,我觉得自己什么好事都赶不上趟。
在我上小学那会儿,读大学不仅不要钱还是件光宗耀祖的大事。父母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把我送进实验小学,学费出名的贵,我也算争气,学习虽不至于凿壁借光,跟头悬梁锥刺股也有得一拼。
寒窗十余年,大学终于考上了,而且是让人眼热的新闻系。可我前脚刚迈进大学校门,国家就颁布了新政策,正式升级义务教育,全国的孩子们读小学和初中都不用交学费了。这当然是件大好事,可我心里空落落的。为了供我读书,母亲得省吃俭用,难为她吃了多年的清粥小菜,如果我晚几年投胎该多好。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