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瓦尔登湖的隐士:梭罗传
0.00     定价 ¥ 5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1320174
  • 作      者:
    亨利·H.索尔特
  • 译      者:
    贾辰阳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美国作家梭罗以《瓦尔登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然而国内缺乏一部适合中国人阅读的深入浅出《梭罗传》,此书填补空白
☆“思想才是我们生命的纪元”,梭罗的一生有如书写了一部栩栩如生的《瓦尔登湖》导读
☆将读者带入19世纪上半叶美国文化中心波士顿周边,更让人深深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展开
作者简介
亨利·索尔特(Henry Salt),19—20世纪之交英国著名进步主义者,其家族与丹麦皇家有一定血统关系,出生于印度,2岁时跟随母亲回到英国,神引梭罗、萧伯纳、甘地、雪莱等思想家为同道,以首畅动物权利的闻名于世,留下《素食主义的历史》《雪莱的生平》《自由之歌》等多部作品。作者对梭罗研究颇深,除了大部头的《梭罗的生平与作品》之外,给普通读者所撰写的《梭罗传》非常适合当下阅读。
展开
内容介绍
怎样来界定美国19世纪自然主义作家、哲学家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呢?说他是文学家,但他写的基本上都是笔记;说他是哲学家,他又没有哲学论著;说他是个成功的人,但他一生清贫,无权无势;说他是个失败的人,但他在活着的时候就已拥有众多的追随者和崇拜者,更以《瓦尔登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全世界像他这样的人也找不出几个。

梭罗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无论怎样的标签贴在他身上,都会自然脱落;无论怎样的理论,都无法涵盖梭罗的人生。阿波罗神庙上刻着“认识你自己”,梭罗不但认识了自己,还成为了自己。无论是面对上帝,还是面对一只松鼠;无论是面对国王,还是面对一个农夫,这个人都可以毫无愧疚、自信坦然地说:“我叫梭罗。”

相比于“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之中”的大多数世人,梭罗四十五岁的人生以他自己的方式过完了极为充实的一生,他与爱默生、霍桑等多位名家的交往,也将读者带入19世纪上半叶美国文化中心波士顿周边,更让人深深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展开
精彩书评
拉夫尔·沃尔多·爱默生(美国著名作家):
我们都记得亨利·梭罗是位天才,性格突出,是我们农夫眼中有技艺的测量师,而且确实比他们更熟悉森林、草地和树木,但更为熟悉的是本国一位为数不多的优秀作家,而且我深信,他的声誉还没有达到他应该达到的一半。
展开
精彩书摘
矫饰与自然
在现代文明所面临的种种险象中,最危险、最微妙的那些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即矫饰(artificiality)。随着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与荒野自然渐行渐远,坚毅和独立的品格也随之丧失——个性在萎缩,对环境的掌控在减弱,诚恳的言谈和正直的行为变得稀有,对主导命运和自我的信心在削弱。鉴于人类生存条件的大幅度改善,这些或许只能算是进步连带的弊病;但其危害之深已不容忽视,也不容我们忽略任何扭转情势的可能。

当今时代见证了物质财富的急速增长和机械发明的日新月异,同时,这巨大的进步也使得罪孽更加深重,救赎愈显迫切。一个世纪以前,那些生活在世纪之交的人们或许会预想(有些人肯定曾预见过)即将到来的文明的纷扰,五花八门的娱乐和焦躁不安的忙碌,同时怀疑这种广泛流行的弊病是否会自行找到革新的出路。社会必须与素朴绝缘吗?智识与荒野必然不可调和吗?精神文化的增益只能以身体感官的退化为代价吗?与大自然的完美交流是不可能的吗?

或者会出现这样一个人,他能够以自己的性格——无论这种性格有怎样的缺陷和局限——向我们展示,人们依然能够过一种有益的生活,就像古希腊的斯多葛派竭力而为的那
样,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在绝对的沉着和宁静之中;尽管困难重重,也要带着毫不动摇的决心追寻自己的理想;简化生活,澄澈感官,以便掌握大自然之书的内在奥秘——这是一本大多数人从未读过,也读不懂的书。这样一种期许在亨利· 大卫· 梭罗的生活和性格中得到了完满的实现。

1823 年,一个叫约翰· 梭罗的人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四个孩子,生活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他是一个以铅笔制造为职业的人。他的父亲是一个拥有法国泽西家族血统的富裕人家的小儿子,1773 年从圣赫利尔移民到新英格兰,娶了一个苏格兰妻子,在波士顿做贸易生意,1801年在康科德去世。约翰· 梭罗,在1823 年时正好36 岁,起初以贸易为生,

但是做生意亏了本,把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财产也折了进去。近来他开始留意铅笔制造,这种生意在十来年前被引入了康科德。靠着制造铅笔,他不仅生活富裕起来,而且还因为出色的手艺而颇有声誉。那些认识他的人这样描述道:小个子,沉默寡言,步履缓慢,一个谦逊的男人,绝对真诚可靠,大部分时间都埋头在自己的生意中,一旦有被人邀请的机会,也会显得非常友好,与人交往融洽。他的妻子,闺名叫辛西娅· 丹巴[1],性格迥然不同,就像其他家庭成员一样, 她非常出色,风趣幽默、机敏活泼;她个子高挑,相貌俊秀,为人机智;天生一副好嗓子,很会唱歌,经常以滔滔不绝的口才主导谈话。

亨利· 大卫· 梭罗是这对夫妻的第三个孩子,1817 年7 月12 日生于康科德的一个老式房屋里,四周围绕着让人愉悦的果树园和泥炭草地,并且紧邻着一块叫“贝德福德平原”的开阔地面。
展开
目录
第 一 章 生于康科德
第 二 章 『大自然的单身汉』
第 三 章 三年蓄艾
第 四 章 归隐瓦尔登湖
第 五 章 梭罗其人
第 六 章 以文学为职业
第 七 章 去远方旅行
第 八 章 『一生只有一世』
第 九 章 看穿生命的外壳
第 十 章 我手写我心
第 十 一 章 被误解的天才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