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十年的敌人,有一天却成为共存亡的一家人,这样的故事通常不会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但却非常可能是两个企业的命运。58同城与赶集网就在十年时间里,演绎了一场从“相杀”到“相爱”的经典剧。这场剧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在双方握手之前,找不到一丝一毫“暧昧”的迹象。
但是,我们仍要从十年前谈起,毕竟,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果。1999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获得计算机应用及化学双学位的姚劲波在
2005年来到北京。他刚刚辞去中国最大域名交易商——中国万网公司副总经理的职务,准备开始又一次创业。
可是出师不利,在租房时,他就被中介狠狠坑了一把。中介当着姚劲波的面撕掉合同,既不给他找房子也不退押金。
在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姚劲波说中介无非就是掌握了不对称的信息。如果能成立一个将此类服务信息聚合起来的网站,受众就不用再去一个个电线杆子上寻觅租房信息,只要打开一个网页,选定地区,就能够显示所有的租房信息,信息对称,一目了然。
此时,在2004年年底从美国回到北京的杨浩涌也在琢磨着这件事,他手里抱着的是从亲戚朋友处东拼西凑的“融资”,一共十万美元。
那时,国内已经有一家叫作站台网的分类信息网站做得不错,而且新浪和eBay都正在进入这个领域。姚劲波与杨浩涌的创业,都带着一股“无知者无畏”的蛮劲儿。
姚劲波和杨浩涌,一个是“土狼”,一个是“海龟”,两人经历毫无共同点。但在创业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分类信息网站,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若干年后,姚劲波创办的58同城和杨浩涌创办的赶集网,加起来占据了八成市场份额。而站台网,早已被这个快速迭代的网络时代淘汰。杨幂将“58同城”喊得妇孺皆知,而姚晨则骑着驴把“赶集网,啥都有”的广告词赶进每一个人的耳朵——它们成为国内分类信息网站的成功者。
这正是互联网创业的奇妙之处,找准了风口,你就能飞起来,超越那些无法抓住风口的先驱者,踩着他们的“尸体”跑步前进,与竞争对手战斗,看着幸存者们越来越少。
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58同城、赶集网以及后来排名中国分类信息网站第三的百姓网都成立于2005年,姚劲波、杨浩涌和创办百姓网的河南高考状元王建硕形成了“三国杀”的格局,成为“宿敌”。姚劲波曾说:“我想杨浩涌的时间比想我老婆的时间都多。”
十年之后的2015年,58同城的股价市值已经达到约53亿美元,赶集网市值约36.13亿美元。命运兜兜转转回到原点,姚劲波、杨浩涌,两个十年前互不认识却在一个城市做同一件事的人,两个拼杀了十年的人,最终手握到了一起。而在此之前不久,面对“58同城要收购赶集网”的传言,姚劲波还在接受采访时“傲娇”地表示,赶集网的用户是58同城用户的子集,商户也是58同城的子集,产品也是复制58同城的,收购这样一家公司没有任何意义。赶集网则针锋相对地发布《致竞争对手的一封信》,将58同城黑竞争对手、“节衣缩食”上市、说话出尔反尔等老账新账一起揪出来批斗。一时间58同城与赶集网势如水火,二者之间的合并传言显得无比离谱。
可是两家企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化干戈为玉帛,谁也没想到,姚劲波与“仇敌”杨浩涌最后成为58赶集的联席CEO,携手过起了“日子”。
58同城和赶集网合并后的58赶集有限公司从此进入百亿美元俱乐部,在上市互联网企业中市值仅次于BAT和京东,排名第五。
分类信息:O2O的前奏
“站在风口,猪都能飞。”在互联网时代,这句话成为了创业者们的信条。似乎只要抓住时机,就能轻而易举地成功。
如果让网络史学家们书写2005年,他们一定会如数家珍:在网络视频领域,56网、土豆网、PPTV、PPS成立;在社交网络领域,
人人网、豆瓣成立;在网络安全领域,奇虎360、网秦成立;在OTT(OverTheTop,是指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领域,由盛大打造的初版电视盒子问世;而在O2O领域,除了58同城、赶集网、百姓网等大小数千家分类信息网站,还有汽车之家、去哪儿、百合网等不同领域的O2O垂直网站相继诞生,通过并不为人所知的惨烈厮杀,日后都在各自领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分类信息成为姚劲波、杨浩涌、王建硕等人拼杀的广阔而野蛮的战场。谁看起来都是雄心勃勃,谁眼里都没有对手,在“大逃杀”的血战到底模式下,谁也不知道最后的赢家会是谁。互联网极大地降低了上传信息、获取信息的成本,然而随之而来的信息爆炸,更让人眼花缭乱。信息并未变得唾手可得,反倒是在信息海洋中筛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需要不少精力。
因此,分类信息网站的诞生,可谓是击中了“有用信息”这一个痛点。和其他广告网站不同,分类信息网站由于其细致的分类和整合的信息,更具备主动吸引用户检索的特质。
分类信息网站的出现,源于细分领域里,传统线下分类信息广告和线上搜索引擎,已无法满足人们对更高效、更精准获取信息的需要。
从产品层面上来看,分类信息网站以一种新的信息发布和信息收集的形式诞生,它相当于一个线上公告栏,在包括房产、招聘、二手车、二手物品置换、黄页等生活服务领域,为个人信息交换和商业信息发布提供了一个本地化的平台。
从产品形态上来看,无论是行业鼻祖Craigslist,还是国内众多参与者,它们没有太大差异。
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带来了旺盛的线下服务需求,如姚劲波初到北京时的租房需求,如公司招聘和劳动力求职的需求。但每一个需求,要找到与之匹配的服务,则显得缺乏路径,只有靠口口相传的打听,靠报纸、地方电视台的分类广告,而需求方与服务方的对接成本过高,平面媒体作为平台的时效性、信任度都较低,信息收发成本高。需求方和供应方就这样在黑暗和猜疑中摸索着彼此,一桩成功的交易,除了期待缘分,别无他法。
除了租房,求职招聘、二手物品买卖、票务、培训、家政、装修等,也是一片亟待开发的O2O“蓝海”,分类信息网站则为这些业务提供了信息展示平台和入口。
不管是什么业务,最终都要在线下完成闭环。线下永远是O2O的主体,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为O2O做好平台服务。
推荐序
移动互联网时代催生的合并
合并形成更有力的竞争优势
为了垄断而合并
合并消除了无序竞争
合并企业最大的问题是内耗
市场状态决定合并机会
资本在合并中的根本作用
“创新性合并”才是好合并
自序
前言大合并漩涡
第一章滴滴快的:没有永恒的敌人
第二章优酷土豆:合并之后还是被收购?
第三章58赶集:十年相杀,一朝相爱
第四章美团大众点评:快一步,慢一步,总能相遇
第五章携程去哪儿:蜕变之后的艰难抉择
第六章百合网世纪佳缘:一段百年好合的良缘?
第七章蘑菇街美丽说:走着同样的轨迹到一起
后记
致谢
——刘兴亮丨知名互联网专家,闪聚创始人,新媒体天使会创始人兼合伙人
竞争企业发现,简单的价格战已经无法分出胜负,对他们来说,再烧钱已经没有任何积极意义,持续的恶性竞争甚至会拖垮整个行业。若要进一步打破天花板,就要选择合并的方式,形成更明显的竞争优势。
——沈萌丨香颂资本董事
如果说垄断是互联网企业必须追求的目标,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那么我们需要思考的就是,垄断企业要怎么做才能降低对市场或者消费者的伤害。
——磐石之心丨知名IT评论人、互联网资深预言家
合并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签订合约之后的整合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而痛苦,会引发公司内耗。如果内耗过于严重,合并后的公司甚至会失去市场,失去客户,从顶端滑落至低谷,最终结果就是合并失败。
——鲁振旺丨资深电子商务观察家、上海万擎商务咨询有限公司CEO
互联网企业合并有两大驱动力,一方面是市场驱动力。另一驱动力来自于资本。
——王利阳丨网络观察者,独立评论人,电商从业者
2015年的很多合并,并不是“好合并”。它们的合并,没有形成新的好产品,没有形成新市场的开拓,没有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宗宁丨知名微信自媒体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