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基本问题篇
1 导论
1.1 研究生态文明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意义
1.2 相关研究文献分析
1.3 本书的基本思路、内容与框架
1.4 本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 生态文明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新内涵
2.1 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过程与背景
2.2 生态文明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本质
2.3 区域协调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
2.4 生态文明建设赋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内涵
2.5 本章小结
第2篇 区域组织协调篇
3 中国式分权下的环境标准设定主体研究
3.1 环境标准设定主体的政府层级选择:基于文献的分析
3.2 中国式分权与环境标准的设定主体
3.3 本章小结
4 跨界污染、执行与环境规制的分权结构优化
4.1 标准集权化设定下的地方政府执行和中央政府转移支付
4.2 减排指标设定的集权化对非对称跨界污染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环境规制执行成本分担问题
5.1 双重道德风险与过度规制
5.2 地方财力与环境职能之间的匹配性
5.3 成本分担方式与环境执行机构的独立性
5.4 本章小结
第3篇 区域利益协调篇
6 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和补偿方式选择
6.1 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模型
6.2 可供选择的区域生态补偿方式
6.3 本章小结
7生态职能区划与生态补偿主体的确定
7.1 生态职能区划
7.2 区域生态补偿主体确定
7.3 本章小结
8 区域生态补偿政策目标选择的理论分析
8.1 政策目标选择的物质基础:农业非点源污染
8.2 政策目标选择的理论基础:成本收益理论
8.3 本章小结
9 区域生态补偿政策目标选择的经验研究——以北京-冀北“稻改旱”工程为例
9.1 “稻改旱”工程的背景
9.2 黑白红河流域水环境
9.3 “稻改旱”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
9.4 “稻改旱”工程经济效益分析
9.5 本章小结
10 区域生态补偿的案例研究:以京津-冀北地区为例
10.1 区域生态补偿依据
10.2 区域生态补偿额度
10.3 本章小结
第4篇 区域产业布局协调篇
11 污染转移与工业区域布局变化的关系
11.1 全国污染物排放转移变化情况
11.2 全国污染型行业的产业布局变化情况
11.3 污染转移与产业转移的关系
11.4 全国污染排放技术变化
11.5 污染型行业转移及污染排放技术变化对污染转移的影响
11.6 本章小结
12 环境规制与中国工业区域布局的“污染天堂”效应
12.1 计量模型的设定和说明
12.2 数据说明和变量选择
12.3 实证结果及分析
12.4 本章小结
13 工业区域布局的生态承载力研究
13.1 生态承载力研究理论与方法
13.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13.3 生态承载力的实证分析结果
13.4 本章小结
14 工业区域布局的环境承载力研究
14.1 方法与数据说明
14.2 实证分析结果
14.3 本章小结
15 工业区域布局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15.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5.2 实证分析结果
15.3 本章小结
第5篇 政策导向篇
16 生态文明取向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政策导向
16.1 政府环境规制分权结构方案的设计
16.2 生态职能区划的原则与方法
16.3 区域生态补偿制度框架的构建
16.4 污染型行业布局优化的政策选择
1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