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应急通信新思维:从理念到行动:from idea to action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1246500
  • 作      者:
    姚国章,陈建明著
  • 出 版 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应急通信作为政府、军队和社会各界实现应急指挥和综合协调的“神经系统”,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重要的基础设施,在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应急通信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系统建设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也与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大势不相协调。因此,提高对应急通信的认识,加大对应急通信的投入,深化应急通信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已成为我国应急通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展开
作者简介
  姚国章,中国通信学会会员/江苏省通信学会应急通信专委会学术秘书,江苏省城市应急协会理事。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15年,研究方向集中在应急管理、应急通信等领域,已培养相关专业方向的研究生10余人。获奖:先后两次获中国信息协会“中国信息化百名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全国首届信息化研究成果奖三等奖一项;江苏省软科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一项;江苏省发改委创新成果三等奖一项;江苏省社科应用精品成果奖二等奖一项;“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一项;江苏省高等院校重点教材一项;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全书共分9章,分别是:第1章,绪论;第2章,美国应急通信的发展;第3章,政府应急通信线专网的建设;第4章,数字集群应急通信;第5章,卫星应急通信;第6章,互联网与应急通信;第7章,移动网络与应急通信;第8章,业余线电与应急通信;第9章,促进我国应急通信发展的对策建议。全书融专业理论、应用技术和典型案例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当今相对完整的应急通信发展体系,力图为读者系统地把握应急通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全面的参考。
展开
目录
001 第1章 绪论
004 1.1 “通信”基础
004 1.1.1 “通信”的概念
005 1.1.2 通信系统的分类
006 1.1.3 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007 1.2 应急管理概述
007 1.2.1 应急管理的相关概念
009 1.2.2 应急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010 1.2.3 应急管理的过程
011 1.2.4 应急管理体系
012 1.3 应急管理的阶段划分
013 1.3.1 “应急管理”四阶段模型图
013 1.3.2 “应急管理”四阶段的特点
014 1.4 应急管理中的通信支撑
015 1.4.1 应急通信保障
015 1.4.2 通信系统应急保障
016 1.4.3 应急通信保障与通信系统应急保障的关系
016 1.5 通信技术在应急管理不同阶段的应用
017 1.5.1 通信技术在防灾减灾阶段的应用
018 1.5.2 通信技术在灾害准备阶段的应用
019 1.5.3 通信技术在灾害响应阶段的应用
020 1.5.4 通信技术在灾后恢复中的应用
021 1.6 应急通信的概念
021 1.6.1 国际对应急通信的理解
023 1.6.2 国内对应急通信的理解
024 1.6.3 对应急通信的新认识
025 1.7 应急通信的类型
026 1.7.1 I/O to G应急通信
026 1.7.2 B/A G应急通信
027 1.7.3 G to I/O应急通信
027 1.7.4 A I/O应急通信
028 1.7.5 应急通信的类型与应急通信技术的关系
030 1.8 应急通信的特点
030 1.8.1 时间、地点的随机性
031 1.8.2 容量需求的不确定性
031 1.8.3 通信技术的多样性
032 1.8.4 信息形式的多样化
032 1.9 应急通信的主要技术
033 1.9.1 有线通信技术
033 1.9.2 数字集群通信技术(双向对讲通信)
033 1.9.3 卫星通信技术
034 1.9.4 互联网技术
034 1.9.5 IP多媒体网络技术
034 1.9.6 移动通信技术
035 1.9.7 线局域网技术
035 1.9.8 广播网络技术
035 1.10 应急通信网络
035 1.10.1 应急通信网络的一般组成
036 1.10.2 应急通信网络与各种通信网络的关系
037 1.11 本章小结
039 第2章 美国应急通信的发展
042 2.1 美国应急通信体系概述
042 2.1.1 美国应急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
043 2.1.2 美国应急通信体系的管理
046 2.2 美国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
046 2.2.1 城市应急联动911系统
049 2.2.2 国家报警系统
054 2.2.3 国家线系统FNARS
055 2.2.4 灾害信息报告系统DIRS
057 2.3 美国国家应急通信计划
058 2.3.1 计划出台的背景
059 2.3.2 国家应急通信计划的执行概要
060 2.3.3 国家应急通信计划介绍
062 2.3.4 对应急通信未来状态的定义
063 2.3.5 国家应急通信计划未来状态应急通信的实施
064 2.3.6 国家应急通信计划未来状态应急通信的衡量
067 2.3.7 国家应急通信计划的结论
067 2.4 美国应急通信的应用
068 2.4.1 “911”事件中的应急通信
068 2.4.2 卡特里娜飓风中的应急通信
069 2.5 美国应急通信发展的经验借鉴
069 2.5.1 战略层面应急通信计划的制订
070 2.5.2 应急通信体系建设的不断发展完善
070 2.5.3 应急通信资金投入有明确的计划指导
071 2.5.4 重视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与技术应用
071 2.5.5 积极开展应急通信标准研究项目
072 2.5.6 明确应急通信中政府与企业的职能划分
073 2.6 美国公共安全通信系统的性能设计
073 2.6.1 设计背景
074 2.6.2 国家公共安全网络建设所需考虑的因素
077 2.6.3 公共安全网络设计和系统的功能特性
081 2.6.4 原型设计、协作和测试
082 2.6.5 多个利益相关者
082 2.6.6 程序化注意事项
084 2.6.7 结论和建议
085 2.6.8 案例评析
085 2.7 本章小结
087 第3章 政府应急通信线专网的建设
089 3.1 政府公共安全通信的演进
089 3.1.1 政府公共安全通信的演进框架
090 3.1.2 政府公共安全通信演进的相关技术
091 3.1.3 政府公共安全通信的需求
094 3.1.4 任务关键型语音和数据的融合
094 3.2 政府应急通信线专网概述
095 3.2.1 政府应急通信线专网的概念
095 3.2.2 政府应急通信线专网的建设要求
096 3.2.3 政府应急通信线专网的定位
097 3.2.4 政府应急通信线专网的功能需求
098 3.3 国际、国内应急通信专网建设情况
098 3.3.1 国际政府应急通信专网发展状况
099 3.3.2 我国应急通信专网建设的现状
100 3.4 加快我国政府应急通信专网建设的必要性
100 3.4.1 公共电信网络的性能法满足应急通信的需要
101 3.4.2 应急响应人员之间不能用移动电话进行通信联络
102 3.5 政府应急通信线宽带专网的建设
102 3.5.1 政府应急通信线宽带专网的概念
103 3.5.2 LTE已成为政府应急通信线宽带专网建设的首选技术
104 3.6 美国公共安全线宽带网FirstNet的建设与发展案例
104 3.6.1 FirstNet的建设背景
106 3.6.2 FirstNet概述
109 3.6.3 FirstNet的组成要素
111 3.6.4 FirstNet的管理体制
113 3.6.5 FirstNet对我国应急通信网络建设的启示
115 3.7 英国应急通信线专网Airwave的发展
116 3.7.1 Airwave的建设背景
116 3.7.2 Airwave系统概述
118 3.7.3 系统管理
120 3.7.4 典型部署
124 3.7.5 合作项目
125 3.7.6 Airwave的技术演进
128 3.7.7 Airwave的未来发展
128 3.7.8 Airwave对我国的启示
129 3.8 德国的BDBOS案例
130 3.8.1 BDBOS的任务
130 3.8.2 BDBOS系统的建设过程
131 3.8.3 BDBOS的管理
131 3.8.4 BDBOS的网络要素
131 3.8.5 BDBOS的终端需求
132 3.8.6 BDBOS的实施价值
132 3.8.7 BDBOS的应用经验
132 3.8.8 案例评析
133 3.9 本章小结
135 第4章 数字集群应急通信
137 4.1 数字集群通信的概述
137 4.1.1 数字集群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
138 4.1.2 数字集群通信与移动通信的比较
139 4.1.3 集群通信技术的主要制式
140 4.1.4 TETRA标准解析
142 4.1.5 数字集群通信的发展演进
144 4.2 数字集群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
144 4.2.1 数字集群通信在应急通信中应用的主要优势
144 4.2.2 数字集群系统可以满足应急通信多方面的需求
145 4.3 我国数字集群应急通信的发展
146 4.3.1 我国数字集群应急通信的发展状况
146 4.3.2 我国数字集群应急通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48 4.3.3 促进我国数字集群应急通信发展的对策建议
151 4.4 国内外数字集群应急通信发展与应用的典型案例
151 4.4.1 上海公安TETRA数字集群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案例
154 4.4.2 成都市应急指挥调度线通信网的建设
157 4.4.3 香港警署第三代指挥控制通信系统的建设
162 4.4.4 丹麦全国安全网络SINE的发展
164 4.4.5 瑞典Rakel的发展案例
167 4.4.6 挪威公共安全网络Nødnett的建设
170 4.5 本章小结
171 第5章 卫星应急通信
173 5.1 卫星通信概述
173 5.1.1 卫星通信的概念
174 5.1.2 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
175 5.1.3 卫星通信的主要特点
175 5.1.4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177 5.1.5 我国卫星通信的两类业务
178 5.2 卫星通信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179 5.2.1 陆基通信在应急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179 5.2.2 卫星通信作为应急通信的应用优势
180 5.2.3 支持应急服务的卫星通信网络
181 5.2.4 卫星通信应急服务运行体系
181 5.2.5 卫星通信应急服务的通信方式
184 5.3 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简述
185 5.3.1 Inmarsat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过程
185 5.3.2 Inmarsat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187 5.3.3 Inmarsat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运行
188 5.3.4 Inmarsat的BGAN服务
191 5.4 VSAT卫星通信系统概述
192 5.4.1 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与主要特点
193 5.4.2 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193 5.4.3 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运行
194 5.4.4 我国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
195 5.5 卡特里娜飓风事件中的卫星通信应用教训
195 5.5.1 飓风所造成的通信困境
197 5.5.2 飓风应急处置中卫星通信的应用
197 5.5.3 飓风应急处置中卫星通信的应用经验
198 5.5.4 案例评析
199 5.6 本章小结
201 第6章 互联网与应急通信
203 6.1 互联网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203 6.1.1 互联网在减灾阶段的应用
204 6.1.2 互联网在备灾阶段的应用
205 6.1.3 互联网在应急处置中的应用
207 6.1.4 互联网在灾后恢复中的应用
208 6.2 重大灾害事件中互联网的角色
209 6.2.1 阪神大地震中互联网的角色
211 6.2.2 SARS事件中互联网的角色
212 6.2.3 印度洋海啸灾难中互联网的角色
214 6.2.4 汶川大地震事件中互联网的角色
216 6.3 典型案例:“911”事件中的互联网角色
217 6.3.1 案例背景
218 6.3.2 基于互联网的恐怖活动
218 6.3.3 互联网在袭击发生之后所担当的角色
219 6.3.4 互联网在灾后恢复中所发挥的作用
221 6.3.5 “911”事件后美国政府针对互联网的行动
222 6.3.6 案例评析
223 6.4 本章小结
225 第7章 移动网络与应急通信
227 7.1 移动通信技术概述
227 7.1.1 移动通信的概念
228 7.1.2 移动通信的特点
229 7.1.3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229 7.1.4 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
234 7.2 移动通信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234 7.2.1 短信服务功能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235 7.2.2 GPS功能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235 7.2.3 通信功能保障应急管理的通信需要
236 7.2.4 交互功能促进应急管理科学决策的形成
236 7.3 案例:美国旧金山公共安全移动LTE宽带网
237 7.3.1 案例背景
237 7.3.2 建设定位
238 7.3.3 解决方案
239 7.3.4 系统性能
240 7.3.5 用户体验影响因素
240 7.3.6 案例评析
241 7.4 本章小结
243 第8章 业余线电与应急通信
245 8.1 业余线电概述
245 8.1.1 国际电信联盟对业余线电的定义
246 8.1.2 业余线电设立的原则
247 8.2 业余线电的业务功能
247 8.2.1 本地通信联络
247 8.2.2 远程通信联络
247 8.2.3 数字通信联络
248 8.2.4 在线通信联络
248 8.2.5 外空通信联络
248 8.2.6 通信联络竞赛
249 8.2.7 自制设备
249 8.2.8 应急通信
249 8.3 业余线电的通信方式
250 8.3.1 语音通信
250 8.3.2 等幅电报通信
250 8.3.3 线电传
250 8.3.4 AMTOR方式通信
251 8.3.5 分组数据交换通信
251 8.3.6 “三叶草”(CLOVER)计算机通信方式
252 8.3.7 线电传真(FAX)方式
252 8.3.8 慢扫描电视(SSTV)方式
252 8.3.9 业余卫星通信(AMSAT)方式
253 8.3.10 月面源发射通信(EME)方式
253 8.4 业余线电在重大灾害事件中的实际应用
253 8.4.1 “911”事件中的业余线电案例
256 8.4.2 业余线电在“汶川大地震”中的应用
258 8.5 本章小结
261 第9章 促进我国应急通信发展的对策建议
263 9.1 我国应急通信的发展历程
263 9.1.1 第一阶段:1998年以前
264 9.1.2 第二阶段:1998―2003年
264 9.1.3 第三阶段:2003―2008年
265 9.1.4 第三阶段:2008年之后
265 9.2 我国应急通信的发展现状
265 9.2.1 有关应急通信的法律法规
267 9.2.2 有关应急通信的发展规划
268 9.2.3 我国应急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
270 9.2.4 我国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情况
271 9.3 我国应急通信发展存在的问题
271 9.3.1 应急通信组织体系尚未确立
272 9.3.2 政府间应急通信线专网的建设尚处于空白
272 9.3.3 应急通信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273 9.3.4 应急通信的资金投入不足
274 9.3.5 应急通信管理体系不健全
275 9.3.6 应急通信系统建设不完备
276 9.3.7 卫星应急通信发展缓慢
277 9.3.8 应急通信的相关标准缺乏
277 9.3.9 应急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缺乏
278 9.3.10 应急联动通信机制缺失
279 9.3.11 应急通信专业人才缺乏
279 9.4 我国应急通信发展的原则和目标
280 9.4.1 我国应急通信发展的基本原则
281 9.4.2 我国应急通信发展的总体目标
282 9.5 我国应急通信发展的主要任务
283 9.5.1 加快规划应急通信线专网的建设
284 9.5.2 制定公众应急通信网络规范
284 9.5.3 构建高效的应急通信指挥体系
285 9.5.4 确立应急通信管理体制
286 9.5.5 完善应急通信物资的配置
286 9.5.6 健全运营商应急通信体系
288 9.6 我国应急通信发展的保障措施
289 9.6.1 明确界定应急通信的职责
289 9.6.2 逐步完善应急通信的法律法规
289 9.6.3 加大应急通信的资金投入
290 9.6.4 健全应急通信组织体系
290 9.6.5 加强应急通信网络的建设
291 9.6.6 加快卫星应急通信发展
292 9.6.7 建立应急通信标准体系
292 9.6.8 深化应急通信技术的应用
293 9.6.9 完善应急通信联动机制
293 9.6.10 加强应急通信教育与培训
294 9.7 我国应急通信的长期发展战略部署
295 9.8 结论与对策建议
297 9.9 本章小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