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面的产品的探讨与分析,我们最终还是回到最终的根本之所在,这就是无意识的本质是什么?
设计是创造新的产品或是对现有产品进行优化的活动,从这个角度来讲,设计一定是针对一定的物或物的某一方面而展开的一系列创作活动,譬如产品的形态、色彩、功能或是其他方面,从而使产品在使用或审美上更为合理。对人的下意识行为的研究,并将其研究方法、手段、成果等应用到产品设计当中,其目的并不是在于标新立异的表达创意,而是力求将人与产品、人与环境、产品与环境,三者关系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一种设计思维。在这之中,产品不仅要融入环境与人的生活方式之中,而且要明确三者所扮演的角色,协调好其中的关系。从产品的使用角度来看,就是说,产品并不会强加于用户任何压力,用户只是按照自己需求的指引来解决问题,产品该如何被使用,完全取决于用户自己。
6.6基于下意识行为的情感认知模型构建(方法模型)
针对用户情感认知与产品特征之间的认知摩擦,提出一种基于用户下意识行为的情感认知模型。该模型通过构建用户下意识行为的流程日志,确定用户下意识行为轨迹,在设计流程执行的环节中,通过数据挖掘,根据相似用户的下意识行为轨迹与用户下意识行为的相似度,从而获得有价值的用户下意识行为,来指导产品设计。该模型将用户下意识行为加入到情感化设计的设计流程的研究中,削弱用户情感认知与产品特征之间的摩擦,从而使得产品更易用。
6.6.1问题的提出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越来越发达,产品中的科技因素也随之增多。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不断刷新着产品的功能,给用户带来惊喜的同时,也使得产品变得不那么易用,用户对于新产品使用的学习成本不断增加,即用户与产品之间的认知距离增大。这样用户对产品的情感认知与产品本身的特征之间的认知摩擦随之加深。技术的应用和功能的堆砌使产品变得复杂、难于理解和使用,用户很难通过感官来预期操作结果,Alan Cooper最早将这种现象称为“认知摩擦”。现在,许多设计师已将用户的下意识行为研究运用到产品设计中,来缩短用户与产品之间的认知距离。
产品设计与使用过程的认知摩擦是相互关联的,设计过程的认知顺畅,将降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认知阻力,在用户使用过程中的认知摩擦现象将是产品设计中的改良依据,产品设计与使用是“编码”与“解码”的关系。因为产品设计和使用过程中的认知摩擦是产生于设计的编码和用户的解码中,所以,在产品设计环节中的没有顾及用户心理需求、行为习惯的“编码”,将导致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解码”的困难。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行为方式多种多样,人们比较理解的就是思想意识支配行为,而还有很多人们平常无法觉察的、意识不到的,称之为下意识行为。诺曼曾经指出:多数人类行为是下意识的,是意识无法察觉到的。下意识行为是普遍存在的一种意识行为,是人在长期生活中将感情、经验、意识不断积累和归纳的结果,它总是在过去的经验中寻找与目前情况最接近的模式,不断地进行匹配,形成新的经验。下意识行为是生活中的主体行为,占据了人类行为90%以上,它来源于生活、融于生活,成为人类的一种习惯。因此,下意识意识行为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反应,它无需做出任何努力,是自动进行的,将人类情感需求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用户下意识行为的情感认知模型。该模型通过构建用户下意识行为的流程日志,确定用户下意识行为轨迹,在设计流程执行的环节中,通过数据挖掘,根据相似用户的下意识行为轨迹与用户下意识行为的相似度,从而获得有价值的用户下意识行为,来指导产品设计。该模型将用户下意识行为加入到情感化设计的设计流程研究中,削弱用户情感认知与产品特征之间的摩擦,从而使得产品更易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