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做一辈子研究生:林为干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662712
  • 作      者:
    田永秀,王安平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林氏三兄弟,走了三条不同的救国道路。大哥林为栋当初也是抱着救国之志加入国民党的,在抗日战争中投笔从戎。二哥贝则实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理想,为新中国的诞生奉献了生命。林为干始终满怀科技救国之志,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奉献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三兄弟的人生道路虽然不同,但救国的目的却是一致的。
  林为干的单腔多模的理论对现代卫星通信等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美国《微波理论与技术汇刊》1994年7月号发表的3位法国学者的文章,认为近代卫星广播通信业所用的多模技术是由拉贡(Ragan)及林为于提出来的,其发展的基础是根据林为干及库恩(Cohn)的工作,此项工作至今仍在发展。到21世纪初,学术界依然没有人研究出超过五个简并模的滤波器。林为干半个多世纪以后,依然站在学术的最前端。
展开
精彩书摘
  通过访谈,有重点的采集重要事件的经过,尤其注意林为干的内心想法及做法,以还原其科学研究历程。其次,订正林为干的部分史实。由于林为干院士年事已高,对往事记忆模糊。对于他回忆有误的内容,采集小组尽力予以考证。如他曾经谈到清华大学入学考试题目,1959年除夕因参加国家科技规划而得以参加了国防科委的冷餐招待会、见到周恩来总理等,回忆和事实有较大的出入,采集小组成员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进行了考证,以保证本书史实的准确性。同时,组课题还考证了以前他的传记中一些不准确的描述。再次,采集小组采访了林为干院士的亲友、同事、同行、学生等40余人,整理了20多万字的口述访谈资料,综合研究众人眼中的林为干,以求给读者展示一个立体的、全面的、鲜活的林为干形象。此外,采集小组还收集、研究了林为干院士的各种著述、讲话,以及新闻媒体有关林为干的各种报道。在广泛收集资料基础上,整理获得了家庭背景、求学历程、师承关系、科研环境、学术交往、同行评价等专题资料。在全面把握、研究已采集林为干的所有学术资料的基础上,围绕林为干的学术成长经历主线,重点挖掘和研究学术成长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重要事件、人物以及相互关系等,准确、完整、清晰地梳理其学术成长发展脉络,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林为干院士学术思想形成、学术成就取得过程及成因,提炼总结林为干学术成长的特点及启示。以史料为据,用事实说话,力图全面立体地勾勒林为干院士的精彩学术生涯。
  在书稿的结构上,按编年与专题叙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安排,前三章主要围绕林为干的家庭背景、求学经历展开;第四至第七章展现林为干的工作经历及科研工作与成就;第八章集中叙述林为干的教育活动及教育思想;第九章讲述林为干的晚年生活及活到老研究到老的精神;第十章讲述林为干的婚姻家庭。
  ……
展开
目录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介
总序一
总序二
总序三

导言
第一章 侨乡育英才
侨乡台山
林本伟的抱负
三兄弟的救国之路
数学天才

第二章 颠沛流离的大学生活
清华园的快乐时光
炮火中的学业
被迫中断的研究生学业

第三章 学不成名誓不还
交通部任职
赴美实习
留在美国
半工半读
单腔多模
整装回国

第四章 服务家乡执教岭南
冯林相遇
带头搞科研
严厉的老师
华南情谊

第五章 到成电
到成都开辟新天地
曲折的入党之路
初到成电
基础学科的新发展
林一钟方法

第六章 积蓄力量
深夜避难
……
第七章 大展身手
第八章 矢志育人
第九章 生命不息探索不止
第十章 婚姻家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