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和骨骼、牙齿发育
【体重】
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是最易获得的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指标。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为男3.3kg,女3.2kg(WHO数据)。出生后1周内有生理性体重下降,下降原有体重的3%~9%,至7~10日体重逐渐恢复至出生时的体重。正常足月婴儿生后第1个月体重增加可达1~1.7kg。生后3~4个月体重约等于出生时体重的2倍,12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的3倍(10kg),2岁后到12岁前(青春期前)平均每年约增长2kg。可按以下公式估计小儿体重:
3~12个月体重(妇)=(月龄+9)/2
1~12岁体重(kg):年龄×2+8
【身长(身高)】
身长是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3岁以下仰卧位测量称身长,3岁以后站立位测量称身高。足月新生儿出生时身长约50cm,男婴略长于女婴。第1年身长约增长25cm,第二年约增长10cm。一般1岁时达75cm,2岁时达85cm,2岁后到12岁前(青春期前)平均每年约增加6~7cm,青春期身高加速增长。可按以下公式估计小儿身高:
2~12岁身高(cm)=年龄×7+75
【坐高】
坐高是从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因下肢增长速度随年龄增加而加快,坐高增长代表头颅与脊柱的生长。
【指距】
指距是两上肢向左右平伸时两中指尖的距离,反映上肢长骨的发育情况。正常人指距略短于身高。如指距大于身高,可见于。Malrfan综合征。
【头围】
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情况。初生时头围约34cm,第1年前3个月头围的增长(6cm)约等于后9个月头围的增长,6个月时达44cm,1岁时达46cm,1岁后增长减慢,2岁时48cm,5岁时50cm,15岁时接近成人头围,为54~58cm,头围测量在2岁以内最有意义。
【胸围】
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反映胸廓、肺、肌肉和皮下脂肪的发育情况。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后胸围赶上头围,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应大于头围(约为头围+年龄一1cm)。
【腹围】
平脐(小婴儿以剑突与脐之问的中点)水平绕一周的长度为腹围。2岁前腹围与胸围约相等,2岁后腹围小于胸围。因影响腹围因素较多,一般体检不测量,如有腹水需定时测量,动态观察。
【上臂围】
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为上臂围,反映上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可用于评估1~5岁小儿营养状况。评估标准:〉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
【头颅骨发育】
前囟:出生时1.0~2.0cm,1~1.5岁时闭合。
后囟:出生时很小或已经闭合,至迟生后6~8周时闭合。
骨缝:出生时稍分离或重叠,生后3~4个月时闭合。
【牙齿发育】
乳牙总数20个,恒牙32个(或28个,第三磨牙也有终生不出者)。
1.出牙时间:乳牙生后4~10个月开始萌出,2~2.5岁出齐:2岁以内乳牙数等于月龄减4~6。恒牙6岁左右开始萌出(称第一磨牙或六龄齿),7~8岁开始按乳牙出牙先后顺序逐个以恒牙换代,12岁左右出第二磨牙,18岁以后出第三磨牙,20~30岁时出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