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鄞地医家传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2610352
  • 作      者:
    吴言铭著
  • 出 版 社 :
    宁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吴言铭,医生,《鄞县志·卫生》主笔。1993年之前,有短篇小说《春联》《责任承包者》《风景》《鬼信》,报告文学《一棵苦楝树的二十年》《默默的小草》《脚下的路》,剧本《盗虎》《书记的吻》《玩狗》《双斧会》等发表在《东海》《浙江日报》《文学港》《宁波日报》《宁波小戏》等刊物上。
展开
内容介绍
  《鄞地医家传记》所记述的名医,都是鄞地历史上医家群体中的精英,都对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产生过较大影响,或至今依然影响着,有的甚至在世界医学史上留名。他们不是商贾,不似政客。做医生也就是做医生,以仁者之心治病救人,力求医术精益求精;做学问也就是做学问,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敢于怀疑,勇于创新,具有超越时代地域的非凡魅力。
展开
精彩书摘
  编写前,朝廷下诏全国,征询各地药物形色,并要求画成图形,并附以图注说明;编写时,向全国征集各地所产的药材标本,并要求按标本绘制图谱。
  不过,陈藏器的长辈们认为,与为官相比较,为医毕竟等而下之。而且,凭着陈藏器之聪慧,为官也是指日可待之事。
  “陈家需要有人出人头地,需要有人来光宗耀祖、封妻荫子……医儒有相通之处,只要儒学有成,退一万步说,就是当不成官,再为医也不晚。”一天,因病卧床的陈藏器的爷爷将儿子叫到床前,郑重其事地训导说:“起先,之所以未予理会,是因为藏器尚年幼,任由他无拘无束、天真烂漫地过。如今,岁数大了,依然如此,就有点儿意外了……玉不琢,不成器呀,再不管教可要耽误藏器的前程了……藏器藏器,决然不能成为陈家深藏之大器,而应是众人仰慕之大器也……要令天下皆知陈家所藏之大器!”
  此后,陈藏器的父母便开始遵循父辈的意愿,有意识地强化少年陈藏器的功名利禄意识,经常讲述苏秦、孙敬刺股悬梁的故事……
  逐渐长大的陈藏器十分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不再在集市贸易日上街看医生切脉诊病,也不与小伙伴一起玩“医生与病人”的游戏,不去药铺、药店观看他人买药、抓药、称药、包药和坐堂医生替人切脉诊病等等。一心一意攻读诗书,走科举之路。
  陈藏器变了,小伙伴们却没有变,依然隔三差五来找陈藏器玩游戏。碍于长辈之命与自己的志向,陈藏器总是婉言拒绝,或想方设法回避。几次三番不去,伙伴们的热情自然渐渐减退。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伙伴们也有了自己该做的事,或去干活,或去念书。不过,街坊邻居的,低头不见抬头见,念书或干活之余,难免有相逢之时。一碰面,儿时的伙伴偶尔也会回忆一番“医与病”的游戏。
  有那么一个中秋的傍晚,少年陈藏器又与这些伙伴们相逢了。谁知相聚不到一会儿,一个叫陈大的小伙子居然呵欠连连,想回家去睡觉了。
  “白天要上山砍柴、下田干活,常常天黑才回家,夜里又睡不畅,呵……”说着,陈大又打了个呵欠。
  “哈哈,”有人开玩笑,“家里有老婆了吧?”
  “什么老婆呀,是我爸呀,天天半夜三更咳嗽,”陈大说,“咳嗽起来声音还特别响,‘咳咳咳咳咳’连眠床、地板都在震动,椽子缝里的灰尘也被震下来了。”
  “那得去看医生呀?”陈藏器说。
  “铜钿呢?”陈大说,“我娘也劝我爸去看医生,可我爸说‘看医生看医生,医生看过就马上好了?咳嗽就咳嗽,咳嗽又不会死人’!”
  “你爸的咳嗽,是痰多,还是痰少?”
  “这……我也说不清楚。不过,我看到,我娘是每天早晨帮我爸倒一次痰盂罐的。”
  “那么……”陈藏器思索一会儿,又问:“你去与你爸说说看,先用半夏试试看?”
  “半夏……”陈大自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什么半夏?”
  “半夏是一种草药,我看到过,你家屋后有……”陈藏器告诉陈大,半夏性温味辛,有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的功能,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半夏是在夏秋两季采挖的,主要用它的块茎。挖出来后,要洗干净,再去除外皮及根须,晒干后切成片或捣碎,加一点生姜,用天水煮,可以直接作为茶水饮。“我也是从书本里看到的,你爸的咳嗽可以试一试。”
  “试试就试试,反正是不花铜钿的事。”陈大说,“不花铜钿治病,我爸咋会反对呢?不用去问他。”
  ……
展开
目录
自序
四明医学初祖陈藏器
一、从小喜好切脉诊病,天生是做医生的料
二、此身虽为三原县尉,张口依然医药之事
三、独立修成《本草拾遗》,堪比朝廷颁布药典
四、藏器之作影响深远,藏器之音神州缭绕

神仙活菩萨滑寿
一、由儒转医非易事,青出于蓝胜于蓝
二、择地定居庆元城,时人皆知撄宁生
三、离奇娶妻在余姚,人称神仙活菩萨
四、一生奔波为橘井,如今安居医圣林

元明际大医家吕复
一、出身贫寒孤苦,少时大智若愚
二、因母病弃儒从医,终成一代国手
三、遍论群经名医,中华医林第一人

针灸国手高武
一、祖籍广陵士族后,文武双全初振羽
二、策干当路不用归,总兵卸甲人医林
三、撰《聚英》承前启后,铸铜人光耀神州

温补派巨擘赵献可
一、幼具异质与佛有缘,丛林垂意几列名录
二、一生与山水有情,时人皆称逸士游仙
三、游学访友幽州辽东,无意却得江湖状元
四、撰写《医贯》独创新说,温补巨擘褒贬不

医林怪杰范文甫
一、范文甫就是范文虎,曾遇老僧传授绝活
二、神秘莫测的多面手,擅长治寒也善治温
三、敢作敢当医林硬汉,不畏强权体恤贫贱
四、亦儒亦医一代宗师,弟子盈城无不成名
五、生为甬地医林怪杰,死后长传奇闻轶事

独步医林的宋氏妇科
一、太仆夫妇以技惠人,历代子孙乐此不疲
二、林皋撰书探幽撷英,传承精髓泽被后人
三、一脉相承新老宋家,花开两枝香气袭人

浙东第一伤科——陆氏伤科
一、外来少年陆士逵,创浙东第一伤科
二、登峰造极陆银华,为一代疗伤圣手
三、父传子承历八代,甬沪两地遍桃李

从农村走向全国的董氏儿科
一、村野崛起儿科专家,医名传扬甬江两岸
二、入沪遂成儿科泰斗,誉满中国当代医林
三、六代经验凝聚结晶,俨然儿科之《易筋经》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