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太原:历史深处走来的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5707038
  • 作      者:
    吴国荣主编
  • 出 版 社 :
    三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太原历史深处走来的城》是太原市委宣传部组织编撰的关于太原的普及性质的图书。本书追溯太原的历史、发展进程、太原的特殊地缘特点以及特色的文化风貌,并且着眼现在看待太原建国之后的发展转型经历,展望十二五之后太原未来发展的规划。是一本纵观古今、并且涉及太原方方面面的内容的图书。
展开
精彩书摘
  四溯证“太原”:
  五千年来历沧桑
  正是因为台骀的功绩,使得从5000年的五帝时期起,“太原”地名就开始出现。据文化学者考证,太原是中国唯——个沿用了.5000年的地名。因为到目前为止,中国古代都市留存下来的约300多个,而还沿用古名的只有两座城市:山西太原,山东菏泽。但是,它们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太原的名字从古代一直用到今天,但菏泽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曾经变更为其他名字。
  太原这个名字究竟出白谁口,已无法考证,但为何此地被称作太原,学界莫衷一是,说法众多。一般认为,“太”是大,广袤的意思,“原”是平原,就是“广袤的平原”之意。但目前,学界又有了新的解释:最早的“原”字,在《说文解字》中,是“厂”字里面有“泉”字,意思是在边山地带的一片平原,且在平原和高山衔接处,有好多泉水流出来。而太原盆地就是一个周围能看到边山的盆地,周围的边山流出的水使这里水草繁茂,如今,晋祠的水,兰村的水等,都是从太原的东西两山下来注入汾河.而这正是原字最初所涵盖的地理特征。
  近年来的考古发掘也同样支持着太原文明始于5000年前这一观点。在太原,属于台骀年代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被大量发现,其中有代表性的遗址就是义井文化。考古学家鉴定其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遗址,距今约4000—5000年。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仰韶文化的初期和中期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晚期则是母系氏族的衰落时期,并逐步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
  汾河西岸曾不断有古文化遗址发现,其中以义井遗址面积最大,遗存也最丰富。义井村位于太原市西南,义井文化也叫义井类型,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范围南北约1.5公里,东西约l公里。1953年夏,义井村西曾出土石斧、石刀、骨器及大量陶片,并有陶窑遗迹发现。这种文化与别的区域有所不同,其陶器还是以彩陶为主,不同的是,义井文化中彩陶的纹式主要是些网格纹,像蝴蝶的蝶须,比较独特。
  历史的荣耀具有穿透岁月的力量。考古与文献,传说与神话,就这样互证着远古的轨迹。五唐尧始都:
  那一缕上古溃风
  台骀这个时期,先民们只是氏族、部落联盟,但农业、城郭、法律、宗教等文明要素,已为形成正式国家奠定了基础,古华夏文明此时已进入到国家文明的前夜。
  岁月悠悠,斗转星移,转眼间,华夏文明的足迹踏人距今4500年左右的时光,这时的历史变得厚重璀璨,“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传说中的“大同”理想社会一一尧舜禹时期到来了。
  尧与太原有着密切关联。
  中国的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地理志》记载:“晋阳本唐国,尧始都于此”;专门撰述中国古代名城的《都城记胜》也说:“晋阳城北二里有唐城,尧所筑”,以至于太原自古就有“唐”和“北唐”的古名。
  在太原清徐县的孟封镇尧城村,保存着一座元朝重修的“尧庙”,传说中,尧在这里建都,并推广水井,促进农耕,开启了中国最古老的政治文明。《山西通志》记载:“太原县府城(即晋源)西南40里,唐尧始都于此。后因水患太甚,迁河东平阳(即临汾)。”而就在距离尧城村20多公里的清徐县都沟村,发掘出一个相当于尧时期的大遗址,部分遗存器物、器形,包括纹式,竟然与尧都陶寺文化有着相同的文化传承关系。据专家认为,都沟与陶寺的陶器相近,有可能是文化的传播,也有可能是人的流散,因此,我们不能否认说,尧都陶寺文化晚期崩溃了以后,有少量的人迁徙到了北方。因此,尧这支部落曾经在太原的清徐尧城生活过这种推断,从考古角度讲,有着极大的确定性。
  尧年老时,将盟主之位传给勤政爱民有王者风范的有虞氏首领舜。而在舜时代的中后期,气候灾害、黄河水患严重影响了人们生活。这段时期,大致相当于西方《圣经》中的“诺亚方舟”时期,全球气候异常,进入久治不息的多雨时期,先民们陷入到空前的灾难中。各国远古神话不约而同都提到了这段特殊时期。六“既修太原”:
  大禹治水安波澜
  这时,夏部落首领鲧被派去治水,传说中这是一个有着丰富治水经验的部落。然而,鲧失败了,于是,被舜“殛于羽山”。即发配而死之意。大禹走上历史舞台。
  在太原地区,有很多关于大禹治水的民间传说。
  太原市阳曲县县城东北20公里的小五台山,为汾河流域与滹沱河流域的分水岭,在史书上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一一系舟山。据清初顾祖禹《渎史方舆纪要》记载,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在此系舟,故名系舟山,因为山上有崖若环轴,名系舟嵬,其形如环,多悬于崖顶。而太原晋中一带更有关于大禹治水“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的美丽传说。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地理书《禹贡》记载道:“大禹……冀州:暨载壶口,治梁及歧,既修太原,至于岳阳”,意即:大禹先在冀州的壶口进行疏导,治理完黄河之后,又治梁山和岐山,即吕梁山和狐岐山等附近的河流。吕梁山和狐岐山就到了现在的离石附近。后来大禹发现只治理黄河是不行的,还要治理汾河。根据记载中涉及的5个地名,对照山西地图,大禹当年治水的路线清晰可见。
  大禹治水13年后,全国洪波安澜,水思大治。辩对禺十分俩意,将盟主之位禅让给他。而此时农业产量增加,人口增长,各部落交往更密切,新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形式需要更高级的社会组织方式和管理办法。
  大禹治水之后形成了九州,第一州就是冀州。而冀州主要的范畴以山西和河北为主。
  相传大禹死后,“启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国一一夏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若干万年的原始社会基本结束,中国社会组织结构发生颠覆性变化,阶级社会出现在历史舞台。“天下为公”就此进入长达约四千年的“家天下”。一个朴素的时代从此和中国人永远地告别。
  500年后,中国有文字和信史可考的商朝出现了。
  ……
展开
目录
历史上的太原(代序)张春根
第一章 文明曙色:远溯长河认此身,
一 "汾水出焉":一条大河的惠泽
二 宣汾障泽:汾神台骀肇太原,
三 祭神如在:张姓源出金天氏
四 溯证"太原":五千年来历沧桑
五 唐尧始都:那一缕上古遗风,
六 "既修太原":大禹治水安波澜
七 文化标本:太原盆地富遗存
八 "晋者进也":从叔虞封唐到晋国霸业
第二章 战略重镇:控太原者得天下,
一 雄邑崛起:晋水之阳造晋阳
二 晋阳之战:开启三家分晋的大幕
三 一地三名:从晋阳城、太原郡到并州刺史部,
四 逐鹿太原:统一与分裂的变奏,
五 天下北都:晋阳誓师开创大唐伟业
六 四战之地:五代纷争的缩影
七 晋阳之殇:979年的熊熊火光,
八 唐明新建:中原北门气势雄,
九 顺逆昌亡:从九边军镇到辛亥枪声
第三章 民族熔炉:革故鼎新开先河,
一 晋国之强: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二 易古之道: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三 游牧内迁:北方民族大融合,
四 孝文改革:从平城到洛阳,
五 古墓谜思:娄睿、虞弘、徐显秀
六 有容乃大:剑与犁的交响,
第四章 文化之魅:自古奇葩显神韵,
一 志士长歌:从《白马篇》到《敕勒歌》
一 二黄金时代:唐诗的奢华方阵
三 独立高标:宋元明清五大家
四 节物风流:活态的文化语言
五 慈航之路:见证佛教中国化
六 龙山苍苍:别有洞天道教兴
七 西风东渐:圣母堂和基督堂
八 晋祠之胜:汾晋风烟萃此间
第五章 晋商之都:艰苦卓绝铸辉煌,
一 地缘优势:沿河的走廊经济
二 晋商渊源:从"和戎之谋"到茶叶贸易道路
三 开中之制:开启晋商辉煌
四 汇通天下:掀近代金融之风潮
五 精神砥石:大本营的辐聚与驱动
第六章 实业太原:工业文明之缔造
一 图新图存:洋务新风吹进娘子关
二 创业维艰:五色火柴点燃的光焰
三 兴办实业:模范省里新气象
四 造产救国:鼓楼巨匾昭心志
五 劫掠之痛:侵华日军的"军管理"
六 复兴困局:内战中的建设与破坏
第七章 红色太原:近代革命之策源
一 辛亥遗事:中山先生到太原
二 思想启蒙:文瀛湖畔风云激
三 太原支部:山西革命的坐标
四 救亡热潮:集结文化的力量,
五 红军东征:播下抗日的火种
六 牺牲救国:统一战线的典范
七 秘密交通:看不见的战线
八 决战孤城:202天的太原攻坚战
九 民主建政:"可为取法"的各界代表会议
第八章 雄风太原:追回属于自己的荣誉
一 转型之难:来自资源的诅咒
二 艰难选择:资源型经济的转型
三 历史契机:从"中部崛起"到"综改区"的黄金架构
四 荣誉重建:打造一流的省会城市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