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旧制度与大革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28413
  • 作      者:
    (法)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海报:

  

海报

展开
内容介绍

  作者的初衷并不是重写一部法国大革命史,而是写一部关于大革命的研究之作。作者深入扎实地研究了有关当时法国社会状况和大革命的文献、档案,揭示了在旧制度的土壤中如何孕育了大革命,并回答了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几乎存在于全欧洲的相同制度,同时日趋衰败?为什么法国人民比其他国家的人民更憎恶封建权利?中央集权制是如何在旧政治权利中生根发芽并取而代之的?为什么减轻人民负担,反而激怒了人民?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是旧君主制较繁荣的时期,为何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

展开
精彩书评
  我们现在很多的学者看的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
  ——王岐山
  
  这本书分析了旧制度和大革命的关系,分析了在长期愚昧,实行愚民政策,或者极端制度的国家是如何产生大革命的。他(托克维尔)对社会心理、大革命的原因、大革命产生以后的破坏力都分析得很透彻。
  ——易纲
  
  托氏试图说明,为何大革命没有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先的英国爆发,也没在落后的普鲁土(德意志)爆发,而是出现在向现代社会转型半途中的法国。用今天的语言讲,若政治、法律、社会的改革不能同步跟进,中等收入陷阱很可能演变为中等收入危机。
  ——许小年
展开
精彩书摘
  其实中国的史学传统并不排斥当代人写当代史,甚至,中国史学的伟大传统就是从司马迁写当代史开始。为此,司马迁个人身受“腐刑”,付出惨烈代价。千年之后,我们才可能读到《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
  司马迁和托克维尔的著述成功,都证明历史写作的最佳时间,可能就是在距离那一时代五十年左右的间隔?近了不行,激情与利害得失尚未过滤;远了也不行,没有“在场感”,即使写成一部《哈姆雷特》,也可能是“有哈姆雷特,却没有丹麦王子”。历史以否定的形式焊接在一起——“托克维尔线”这就说到托克维尔此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历史是以否定的方式,将前后两个貌似相反的时代焊接在一起。大革命表面上是摧毁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但在托克维尔看来,官僚制度在大革命前已经开始,革命不仅没有打断这一过程,反而是以表面摧毁的方式最终完成了这一历史过程。托克维尔在这本书的序言里特别交代:
  我不仅看到了大革命最早的努力这一秘密,也看到了它对最终结果的期望。——几年过后,在1789年消失的、旧制度下的法律和政治惯例又出现了,就像一条河变成暗河没多远,水流就又出现,然后用老水冲刷新鞋一样。
  这是一条奇怪的历史曲线,在其他国家其他时代曾多次发生,我们或可称之为“托克维尔线”?
  托克维尔的思想贡献当然也不限于这一“曲线”。他也有可以商量可以讨论的盲点,但他确实占有近代思想史上很多个第一:
  第一次揭示如巴黎那样将一国首都建成三中心重叠之超大模式,是自掘坟墓;第一次揭示专制制度要么造成公众冷漠,要么造成文学化广场政治;他第一次警示改革与革命的不解之缘,改革一旦启动,万不能中途停顿;
  甚至第一次正面论述共和与民主的紧张,民主与自由的冲突,以至史家评述他虽然是近代人物,却具有现代思想性格。
  ……
展开
目录
重读托克维尔
出家、思凡、大还俗——朱学勤谈《旧制度与大革命》之一
托克维尔线——朱学勤谈《旧制度与大革命》之二
引言 《旧制度与大革命》影响概观
作者自序

第一编
第一章 大革命爆发之际,人们对它看法各异
第二章 人们过去认为大革命的最终目的是摧毁宗教权力和削弱政治权力,但事实并非如此
第三章 大革命作为一场政治革命,却以宗教革命的形式展开,其原因何在
第四章 为什么几乎存在于全欧洲的相同制度,同时日趋衰败
第五章 法国革命所取得的特有成就是什么

第二编
第一章 为什么法国人民比其他国家人民更憎恶封建权利
第二章 中央集权制是来源于旧制度的体制,而非大革命和帝国的成果
第三章 人们今天所说的政府管理监督其实是旧制度的一种体制
第四章 行政法院与官员保证制是旧制度的体制
第五章 中央集权制是如何在旧政治权力中生根发芽并取而代之的
第六章 旧制度下有着何种行政风尚
第七章 在欧洲各国中,为什么法国首都相比外省具有压倒性地位,吸取了全帝国的精华
第八章 在法国,人们彼此之间相似程度达到最高
第九章 较之以前,为何这些相似的人更加分裂,形成一个个陌生的小团体,彼此极端冷漠
第十章 政治自由的毁灭与各阶级的分离造成了哪些弊病,从而致使全部旧制度灭亡
第十一章 旧制度下的自由有哪些种类,对大革命产生何种影响
第十二章 尽管文明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为何较之13世纪,18世纪法国农民的处境有时竟然更糟

第三编
作者原注
附录 论三级会议各省,尤其是朗格多克
托克维尔简介与生平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