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光 武帝纪
第一节 大智若愚成大事
【原文】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发生舂陵节侯买,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钜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生光武。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
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锋起。地皇三年,南阳荒饥,诸家宾客多为小盗。光武避吏新野,因卖谷于宛。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光武初不敢当,然独念兄伯升素结轻客,必举大事,且王莽败亡已兆,天下方乱,遂与定谋,于是乃市兵弩。十月,与李通从弟轶等起于宛,时年二十八。
十一月,有星孛于张。光武遂将宾客还舂陵。时伯升已会众起兵。初,诸家子弟恐惧,皆亡逃自匿,曰“伯升杀我”。及见光武绛衣大冠,皆惊曰“谨厚者亦复为之”,乃稍自安。伯升于是招新市、平林兵,与其帅王凤、陈牧西击长聚。光武初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进屠唐子乡,又杀湖阳尉。军中分财物不均,众恚恨,欲反攻诸刘。光武敛宗人所得物,悉以与之,众乃悦。进拔棘阳,与王莽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战于小长安,汉军大败,还保棘阳。
更始元年正月甲子朔,汉军复与甄阜、梁丘赐战于沘水西,大破之。斩阜、赐。伯升又破王莽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于淯阳,进围宛城。
二月辛巳,立刘圣公为天子,以伯升为大司徒,光武为太常偏将军。
【译文】
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帝刘邦第九代孙,出自景帝所生长沙定王刘发。刘发生舂陵节侯刘买,刘买生郁林太守刘外,刘外生钜鹿都尉刘回,刘回生南顿令刘钦,刘钦生光武。
光武九岁丧父,为叔父刘良抚养。身高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鼻子高高的,额角饱满。爱农业劳动。他哥哥伯升却好侠养士,常诽笑光武从事田业,把他比作治产业的高祖兄刘仲。
王莽天凤年间,刘秀到长安,读《尚书》,大略通晓当中道理。
王莽末年,国内连年蝗灾,盗贼蜂起。地皇三年,南阳饥荒,各家门客多为小盗。
光武到新野避乱,将收获的谷物在宛城出卖。
宛人李通等以谶纬符命对光武说:“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光武乍听觉得不敢当,但转念哥哥伯升广交食客,必举大事。而且王莽已露出败亡的迹象,天下正乱,便和他们合计谋划,决定举兵起事,购买兵器。十月,与李通堂弟李轶等在宛城起兵,时年二十八岁。
十一月,彗星出现于南方张宿。光武便带领宾客回到舂陵。这时伯升已会众起兵。
起始,各家子弟害怕,都逃亡避匿,说:“伯升要杀我们!”等到看见光武绛衣武冠,都惊异地说:“谨慎厚道的文叔也起兵了啊!”大家才安定下来。
伯升于是招新市、平林兵,与其首领王凤、陈牧向西攻打长聚。
光武先骑牛,杀新野尉才得以骑马。进屠唐子乡,又杀掉了湖阳尉。
军中所获财物分配不均,大伙愤恨,想反攻诸刘氏。光武便收本宗人所得财物,全分给大家,众人才喜悦。
便进攻拔取棘阳,与王莽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战于小长安,汉军大败,退守棘阳。
更始元年正月初一,汉军又与甄阜、梁丘赐战于沘水西,大破之,杀掉了甄阜、梁丘赐。伯升在淯阳又打败王莽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进而围攻宛城。
二月初一,拥立刘玄为天子,刘玄任命伯升为大司徒,光武为太常偏将军。
【点评】
毛泽东曾经评价历史上的历代君王,说秦皇汉武没有什么文化,唐宗宋祖也没有什么超强魅力,成吉思汗也就是一个只知道弯弓射大雕的猎人而已。对于历史上的这些帝王,在毛泽东看来,基本上也就算是些中等生吧,不见几个各方面都拔尖儿的。只是,其中有这么一位很上他老人家的眼,得到了他的高度评价。谁啊?此人就是光武帝刘秀。
毛泽东点评《东观汉记》的时候,说刘秀是“历史上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皇帝”。好嘛!三个“最”字,足以看出刘秀在毛泽东心目中的分量。因为,这可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了,要知道毛泽东评价历代皇帝的标准是几近苛刻的。
不仅是毛泽东对刘秀高看一眼,早在清代的著名学者王夫之也认为他是一位难得的皇帝。王夫之在《读通鉴论》卷六中写道:“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意思是说,自夏商周三代以来,只有这个皇帝“允冠百王”。什么是“允冠百王”啊?那就是说刘秀在众多皇帝中,那是高人一头、技压群雄的,最起码也是鹤群中的一只鸵鸟吧。高人一头,宽人一臂,允冠百王,盖了帽儿了。
刘秀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皇帝啊?
说起这个东汉开国皇帝——汉世祖光武帝刘秀,他的一生真可谓曲折跌宕,充满了传奇。他从一名放牛娃、一名庄稼汉到光复汉室的大英雄,再到治国平天下的模范皇帝,真可谓接近完美了,也可以说他算得极品中的珍品了。他的高大光辉形象,深受人爱戴,广受人敬仰。
《后汉书?光武帝纪》记录了这位独领风骚、近乎完美的皇帝传奇的一生。
就让我们在这里回溯历史,感知光武帝刘秀在历史烟尘中的音容笑貌,重温伟大人物的履历壮举,感受这位伟大皇帝强大的人格魅力吧。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开国皇帝的貌相。他长得什么样啊?
刘秀有一个高鼻梁。他的高鼻梁,大有可能是汉高祖刘邦的多代遗传,因为汉高祖刘邦也是一个高鼻梁。他美须眉,不但头发胡须浓密,眉毛也很漂亮。“大口”,嘴大吃四方。“日角”指额骨中部突起,这样的人聪明,也有帝王相。如此看来,我们的刘秀整个一颇有帝王相的帅哥儿,男人中的范儿。
接下来再看刘秀年轻时候的职业:性勤于稼穑。也就是说刘秀热爱农业劳动。咦?这就奇了怪了,他这个汉高祖刘邦的第九代孙,怎么搞着搞着成了庄稼汉,皇家血脉怎么就挽裤脚戴斗笠干起了农活儿了?并且还“性勤”?按理说,他是皇室的人,皇室不是给买了养老保险,每年都会拨付养老金的吗?那小日子,定然是吃无忧穿不愁。这话当然不假,以前是这样的,皇室的人衣食无忧,年年都有吃有穿,小康日子乐悠悠,可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呀,西汉王朝不是被王莽给篡了吗?此时的刘秀生活在王莽建立的新朝了。也就是说王莽的篡权,中断了大汉王室子孙的养老保险,现在他们一个个都成了体制外的李娜一样的人,单飞单干了,并且,你刘秀又早早死了父亲,姊妹几个跟着伯父过日子,你不劳动,不种地,不放牛,哪里有面包和牛奶?更别谈什么奶酪了。所以,刘秀就喜爱农业劳动了。不喜欢不行啊。
据《东观汉记》卷一记载,刘秀出生的那一年,他的出生地发生了一件奇特的事情:“一茎九穗,大于凡禾,县界大丰熟。”
意思是说他出生那年,他的出生地有一棵庄稼长出了九头穗,并且整个县都获得了大丰收。
刘秀名字里这个“秀”字,据说也因此而来。“秀”指的是庄稼、植物吐穗开花,这个名字很农业,难怪刘秀爱干农活。可是,有意思的是,他的这个喜好,常常要遭到长兄伯升的耻笑:嘁,这点出息!成天就知道扛锄头砸坷垃摆弄庄稼,能成什么大事?
刘秀的长兄伯升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怎么就这么有底气地笑话自己的弟弟刘秀呢?此人性格非常豪爽,一直“好侠养士”,喜欢结交朋友,收留宾客,暗地里想着积攒力量,做成大事。他对刘秀的耻笑,刚好表现出两个人的不同性格,而性格的不同,也刚好造就了兄弟两个人以后不同的人生际遇和结局。性格决定命运嘛!
刘秀爱好农业劳动,并且“重慎畏事”,办什么事都小心谨慎,显得有些胆小怕事,给人一种畏畏缩缩、不舒展、挺憋屈的感觉。其实,也并非他毫无理想,而是这个人含蓄而沉稳罢了,他知道隐忍。《东观汉记》卷一记载:“(刘秀)亦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庄稼汉只是他的职业,借以谋生,并不是他的追求。他在业余时间,也很喜欢“游侠”,性格也很豪爽,只是没有他大哥那样放得那么开,表现得那么张扬,而是内敛、低调。他还非常关心天下大事。哪个地方有坏人,哪个地方的官当得好,他都很了解。当时也不能上网,也没有手机,他能做到这一点,只能说明他下了不少工夫,消息灵通,这一点也为他以后治国平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是一个人的视野宽广与狭窄问题。
说这个老实巴交的刘秀有理想、有抱负,不得不提到公元14年,也就是刘秀二十岁的那一年,他还主动到长安上学深造去了。他去长安上太学了。太学,就是中国古代的大学,长安的太学,怎么说也算得是中国的一类本科吧,高等学府。这说明了他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放弃,没有拘泥于刨坷垃种庄稼,而是一直在追求更高的理想。也说明人家刘秀,是很有一点心眼儿的。《东观汉记》卷一载:“(与)同舍生韩子合钱买驴,令从者僦,以给诸公费。”由于家庭条件的窘迫,刘秀去长安上学的路上,没有盘缠,就跟同学合伙买了一头驴,拉着驴车去上学。可是,刘秀一路上可没有闲着,他一边意气风发地驾驶驴车,还一边在路上用驴车搞经营拉客,卖票搞运输,挣点生活费,这也表现了他有很好的经营头脑。反正那车闲着也是闲着,搞点副业,弄点创收,何乐而不为呢?
在长安,刘秀上了三年左右的太学。在这三年的大学生活里,他主要的学习课程是《尚书》。三年来刘秀的学习成绩也算不上优异,你想啊,基础差底子薄,能够学到“略通大义”的程度也就算是不错了。所以,如此推断的话,刘秀当年上大学的时候,指定拿不到奖学金。当然,就是这“略通大义”,也为刘秀打下了一定的文化底子。别小看这点文化底子,它对于刘秀的未来,影响可是巨大的。毛泽东称赞他“最有学问”,他的学问,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打下的基础。
话说这时候正值王莽末年,国内连年蝗灾,盗贼蜂起。地皇三年,南阳饥荒,各家门客多为小盗。刘秀大学毕业之后,没有分配工作,也没有弄个个人简历到处应聘,而是又回到老家重操旧业,继续种地呗。
这地,一种可就种到了二十八岁。说到这里,人家刘秀也没有娶亲,足以看出他这个人是有理想的。当时他到底有什么具体的理想啊?他在大学期间,其实遇到了一个女子,谁啊?阴丽华。那是他的初恋情人。加之看到了当时的执金吾出行,阵容强大,声势惊人,于是刘秀就立下了誓言: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就是他当时的理想。
就在二十八岁这一年,刘秀等人可就起兵了。从此,光武帝刘秀就开始了戎马生涯,开始一路拼杀打天下。
起兵之初,有几个小插曲挺有意思的。他的长兄伯升起兵,各家子弟吓了个不轻,大嚷“伯升是想要了我们的命啊”,因为那可是杀头之罪,是要诛灭九族的啊。于是,他们纷纷退避。可是当看到刘秀绛衣武冠,一想连他这样老实巴交的人也参加了,他们就改变了主意,安定了下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在此之前的刘秀,整个一老实人,是个听话懂事的乖孩子。到了后来,刘秀当了皇帝,有一次回老家的时候,一个邻居家的老大娘还说“我可真没有想到,你会做上皇帝啊”。而这也恰恰说明了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具有的内敛性格,不事张扬,沉稳隐忍。当然,这并不等同于说刘秀木讷,是榆木疙瘩一块,是窝囊废一个,后面的一件事情恰巧说明了刘秀的聪明睿智和胸襟大度。
起兵之后,他们七长八短一帮子人,浩浩荡荡地进发了。我们可以展望这样一个镜头,我们的刘秀身先士卒,在前面骑着一头老牛,率众出击,后面的众将士一个个七长八短、参差不齐的,手里举的不是刀枪棍棒斧钺钩叉,而是铁锨锄头镰刀和擀面杖之类不伦不类的重型武器,那场面着实滑稽。为什么啊?一个字——穷!没有制服,没有先进的设备,所有的武装,都是原生态的。所以,当第一仗胜利,缴获了不少财物之后,大家就开始分啊,抢啊,结果有人下手早,抢到的就多,当然就很高兴,可是有人下手晚,得到的就少,那当然不乐意了!我勒个去,大家一起出生入死好不容易抢来点东西,居然分配不公,揍你个姓刘的!大伙生气了,要找刘氏兄弟们算账。
这时候,刘秀的聪明睿智和胸襟大度就表现出来了,他赶紧将刘姓所得财物收起来,分配给其他人,方才稳住军心。
就这样,这支队伍逐渐发展壮大起来,连连打胜仗,形势一片大好。而这大好形势的得来,与刘秀的大智若愚和远大抱负是不无关系的。
第二节以诚相待的魅力
【原文】
时莽军到城下者且十万,光武几不得出。既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而诸将贪惜财货,欲分留守之。光武曰:“今若破敌,珍珤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众乃从。
严尤说王邑曰:“昆阳城小而坚,今假号者在宛,亟进大兵,彼必奔走;宛败,昆阳自服。”邑曰:“吾昔以虎牙将军围翟义,坐不生得,以见责让。今将百万之众,遇城而不能下,何谓邪?”遂围之数十重,列营百数,云车十余丈,瞰临城中,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钲鼓之声闻数百里。或为地道,冲橦城。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王凤等乞降,不许。寻、邑自以为功在漏刻,意气甚逸。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
六月己卯,光武遂与营部俱进,自将步骑千余,前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光武奔之,斩首数十级。诸部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光武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连胜,遂前。
【译文】
这时王莽军队已有近十万到了城下,光武差点儿走不出城。
到了郾、定陵,将各兵营军队悉数调发,而诸将贪惜财货想分兵留守。
光武说:“现在假如打败了敌人,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假如被敌人打败,我们的头颅也保不住,哪还有什么财物呢?”大家这才依从。
严尤劝王邑说:“昆阳城小而坚固,现僭称帝王的刘玄在宛城,我们快速派遣大军攻击,他们必定逃跑;宛城兵败,昆阳自然归服。”王邑说:“过去我以虎牙将军身份围攻翟义,因不曾活捉他而受到责备。现在率百万大军,碰上城池不能拿下来,怎么说得过去呢?”
于是将昆阳包围几十重,扎营数百个,立起云车,高十余丈,俯视城中,旗帜遍野,尘埃满天,金鼓之声响彻数百里。
有的军士挖掘地道,有的军士用冲车和楼车攻城。
弓弩乱发,箭如雨下,城中人要背着门板才能打水。
王凤等求降,未得允许。
王寻、王邑自以为成功在顷刻之间,意气闲逸自得,夜有流星坠落兵营,白天有云团,如崩塌的山般当营陨落,离地不到一尺才散,军吏士卒都趴伏在地上。
六月初一,光武便与军队一同前进,自率骑兵步兵千余,在王莽大军前四五里布阵,王寻、王邑也发兵数千交战。
光武冲杀敌军,斩首数十。
众部下高兴地说:“刘将军平生见小敌胆怯,今见大敌勇敢,很是奇怪,而且又到前面去了。我们应协助刘将军!”光武向敌人冲去,王邑、王寻部队退却,部众乘胜进击,斩敌成百上千。
连连得胜,于是向前推进。
【点评】
在刘秀一生里最著名的这次战役中,他身先士卒,冲杀敌人,斩首数十,其部下很是吃惊——刘将军平时胆子很小很谨慎的啊,见了很少的敌人都会很胆怯,可今天见了这么多的敌人竟然所向披靡,勇猛异常!这可真是奇了怪了。
这就是刘秀,他明白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最需要的是鼓舞士气,最需要的是以身作则,最主要的是身先士卒。前文他给人“这么老实本分的人都起兵了”的印象,激发起大家起兵的信心,现在又给人以“这么胆小的人都身先士卒勇往直前了”的感觉,便立即激发起将士们的英勇斗志,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连连得胜,大部队势不可挡地向前推进了。
这就是领导的率先垂范的作用。
假如领导、负责人、领队的人不以身作则,只是做个甩手大掌柜,用神仙指在背后指指点点地指挥一通,那么,他所带领的团队,怎么会激发出最大的斗志,发掘出最大的潜能,进而取得良好的成绩呢?要不毛泽东怎么评价刘秀是“最会打仗”的皇帝呢?如此看来,刘秀的确是深谙此道。谁说刘秀老实巴交胆小怕事?人家胆子大着呢!谁说刘秀隐忍木讷?人家聪明睿智着呢!
刘秀在带兵打仗中的聪明睿智还表现在很多地方。
五月初一,攻克邯郸城,杀死了那个冒充真命天子的王郎。结果,在缴获的文书中,光武发现他自己的部下官员和王郎勾结来往毁谤自己的书信有几千份。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啊,性质恶劣至极,危害程度至极,伤害兄弟感情至极啊。按理说,自己的部下出现了这样的叛徒贼子,拉出来毙了都不为过,最起码也要让他们尝尝苦头。可是,咱们的刘秀是怎么做的呢?他并没有派人展开调查,按图索骥,顺藤摸瓜,将叛徒抓起来毙了,反而看也不看那些书信,还召集将军们当面一把火烧掉了那些罪证,说:“让那些睡不着觉的人安下心来吧!”
你看!这是多么宽广的胸怀?这是多么宽大的肚量?你不仁,可以,但是我不会不义。我放你一马,权当没有发生这样龌龊的事!逃过一劫的那些有负于他的属下,胆战心惊地擦擦额头的冷汗之后,还不死心塌地地跟着刘秀,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了!
后来,铜马军屡屡挑战,光武把他们打得大败。受降还没有完,高湖、重连两支部队从东南方来,与铜马残部会合,光武又与他们大战于蒲阳,结果又把他们全部打败迫降了,还封投降的头目为列侯。
投降的部队头领不放心啊,怎么可能?是不是给我开了张空头支票,诱我投降,然后再下黑手把我给拾掇了啊?兵不厌诈,这种事情不是不可能啊!出来混,不得不留一手,不得不防啊!
刘秀很理解他们的心理,便命令他们归营统率约束部队。什么意思啊?叫你回去继续统领自己的部队去。刘秀不但给他们官做,还给他们领兵的实权,这还不算,刘秀去巡视他们的时候,居然只带几个随从前往。这样的举动给了那些投降的人多么大的信任啊!所以,那些投降的官兵相互议论说:“萧王这样推心置腹待人,我们能不以死相报吗?”于是都真心归附。为什么叫萧王啊?这时候的刘秀,是在更始帝的门下效力。他的实力和威望越来越强大,更始帝封他为萧王,不过也对刘秀有了戒备之心。
光武将全部投降的兵力分配给诸将领,自己的队伍越拉越大,威望越来越高。这可都是诚信的超强魅力啊!所以关西人称光武为“铜马帝”。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