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绘画研究》:
一个画家艺术风格的形成离不开他所处时代的影响和作者本人的处境和气质。
赵佶生活的12世纪初叶,中国绘画已发展到极为成熟的阶段,城市的繁荣扩大了绘画的普及范围,民间活跃的职业画家,满足和供应着不同阶层的艺术需求。优秀人才源源不断地被皇家搜罗召用,为宫廷艺术输入新鲜血液。文人、贵胄对绘画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除了热心于收藏鉴赏外,愈来愈多的人挥毫作画,邓椿《画继》中即收入侯王贵戚画家13人,轩冕才贤、岩穴上士、缙绅韦布身份的画家竟达68人之多,开始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潮流。文人士大夫画崭露头角,与民间和宫廷艺术形成碰撞和互补格局,又对皇室贵胄阶层的绘画产生影响,从而使绘画美学趣味发生变化和转移。作为画家的赵佶,既有着贵族的身份,又受到士大夫文化的熏染,其绘画也体现着这两方面的情趣特色。
关于赵佶墨笔花鸟的渊源,笔者认为不可忽视两方面的影响:一为五代兴起的以徐熙为代表的江南花鸟画派;二为宋代中叶目渐兴起的文人士大夫画风。
从文献上考察,墨笔花鸟画从五代时期便已渐渐兴起,首开其端者为五代江南地区的徐熙。他以处士身份优游园圃,志节高迈,放达不羁,其画不以“傅色细碎为功”而重视“落墨”,用笔自然无拘,不作谨细的描摹。他擅画田园花果,从中流露其高旷的情怀,于唐代以来赋色浓艳、用笔谨细的画风之外而另辟蹊径,故有“徐熙野逸”之称,宋入亦谓之“江南落墨”,对后世花鸟画产生巨大影响。宋初宫廷画院虽曾以黄筌的富贵体为标准,但徐熙画风并未完全受到摈弃,宋太宗即称赞“花果之妙,吾独知有熙矣,其余不足观也”,并“遍示画臣俾为标准”…。徐熙的作品在北宋末的宫廷收藏中达249件,《宣和画谱》中给予“骨气风神为古今之绝笔”的评价。同时,徐熙画在社会上的影响更大,许多文人鉴赏家对其评价高于黄氏,最晚成书于仁宗时期的《圣朝名画评》中论及花鸟画谓“(黄)筌神而不妙,(赵)昌妙而不神,神妙俱完,舍熙无矣”,“宜乎为天下冠也”;郭若虚评徐熙为“学穷造化,意出古今”;米芾认为“黄筌画不足收,易摹;徐熙画不可摹”。可见对徐氏的艺术推崇备至。
江南的花鸟画风,“翎毛形骨贵轻秀”,“骨气多不及蜀人,而潇洒过之”,这种图绘野情野趣、自然抒情的画风受到人们的喜爱。北宋时期的花鸟画在徐熙的影响下更有不少创造。仁宗、神宗之际颇享盛名的画家崔白即来自地属江淮以南的濠梁,他善画败荷凫雁、芦汀苇岸、风鸳雪雁野逸之趣,用笔潇洒自如而不刻板。神宗时崔白被召入画院,进一步打破了黄家富贵体在宫廷中的垄断地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