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方音乐史十讲:插图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070723
  • 作      者:
    (美)米罗·沃尔德(Milo Wold)[等]著
  • 出 版 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推荐一:
  畅销30余载的美国高校通识课教材,了解西方音乐发展的最简明指南
  脉络清晰本书概括出从古希腊到20世纪近3000年的西方音乐发展脉络。每章按固定体例,分别论及时代和文化背景、音乐的功能和风格特征、表演实践、体裁类型以及重要的作曲家、史学家、著述家,让读者在较短的篇幅中鸟瞰音乐文化。
  实例丰富书中收录《西方音乐发展史:精选集》、《欧洲音乐遗产:800—1750》及《诺顿西方音乐选集》等多部经典谱例集中的乐谱,并附大量作曲家手稿及反映各时期音乐文化生活的历史图片,使读者能够全方位深层次了解作为文化的音乐行为。
  查阅方便每讲提供与音乐相关的历史事件年表,七个固定的小节标题鲜明提示每讲内容,书末还附有乐器介绍及延伸阅读书单,给读者更满意的阅读体验和更方便的查询指导。
  推荐二:
  这种体例和论述对于初入音乐的学生(包括大学生和研究生),以及对音乐已有兴趣并希望进一步深入的爱乐者,最有实际的效用。一册在手,整个西方音乐史的面貌和轮廓便了然于胸。甚至,因其对音乐史实的概括简明而条理,如要对付相关考试,正好也可资参照。
  ——杨燕迪,现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西方音乐学会会长、
  博士生导师

展开
作者简介
  米罗·沃尔德(MiloWold),1936—1974年执教于林菲尔德学院,并担任音乐学的荣誉教授。其后人为纪念他和他的夫人对学校教育的贡献,于2008年在林菲尔德学院设立了“米洛和布兰奇·沃尔德纪念奖学金”(MiloandBlancheWoldMemorialScholarship)。主要作品有《西方世界中的音乐与艺术》(与詹姆斯·米勒、埃德蒙·塞克勒等合著)等。

  加里·马丁(GaryMartin),俄勒冈大学音乐学名誉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与音乐史。1966年开始执教于音乐教育学院,主要开设音乐教育、音乐课程发展史等课程。曾任德国国际音乐教育中心主任。主要作品有《音乐基本概念》、《西方世界中的音乐与艺术》(合著)等。

  詹姆斯·米勒(JamesMiller),俄勒冈大学声乐和合唱音乐专业的名誉教授,曾任欧洲音乐教育中心德国与英国区的主任。1988年,他在英国巴思开设了名为“英国音乐社会史”的课程。在俄勒冈州,他多次担任国家声乐独奏与合奏比赛的评委。主要作品有《西方世界中的音乐与艺术》(合著)。

  刘丹霓,上海音乐学院博士毕业生,现为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师。

展开
内容介绍
  《西方音乐史十讲》以大纲式的手法对西方音乐发展进行了清晰描述,既保持了音乐史著作的学术性特点,又突出了实用性。迄今出至第9版,读者甚众。
  全书共十章,按年代顺序对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二十世纪的西方音乐进行了介绍。文中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音乐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展现出的不同风格特征做了细致分析。此后,简要地列举了各个时期重要作曲家的生平、创作风格和代表作品,有力地说明了音乐家对音乐发展的重要贡献。
  本版增加了与音乐和作曲家相关历史事件的年代表,来帮助读者了解各个时期音乐的发展状况。其中,更多地去提及现今的音乐选集和相应录音的乐谱,方便读者对音乐作品的获取。同时,对讨论流行音乐的章节也进行了扩充和更新,以带给读者更多现代音乐学家最新的学术观点。

展开
精彩书摘
  导论
  《西方音乐简史》的格局和结构方式使之具有多种用途。
  本书可用作音乐史教科书,与学生已有的各种相关的权威、专业类图书配套使用。从这种意义上讲,本书可作为一项实用性资料来源,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将他们的学习研究扩展到近年来出版的大量材料上。
  根据书中内容的设计,本书也可用作回顾音乐史的资料来源。本书的体例基于各章之间连贯一致的提纲框架。学生可以利用其布局和材料,将注意力集中在最为重要的音乐发展和音乐形式上。
  如今这一版本一定能够在自学音乐文献和音乐历史的学生那里证明它的价值。书中关于乐谱、录音和相关读物的信息可以作为进一步阅读和挑选音乐作品范例的向导,这些音乐作品是理解音乐风格的基础。
  根据本书四位作者的经验,教授音乐史的最好材料就是音乐本身。因而,本书被设计成为了一个音乐作品范例的“向导”,这些范例能够说明音乐的历史发展。为了方便大家对前五章涉及的音乐的学习和研究,作者在书后“音乐曲例”中收录了相关音乐范例的录音和乐谱,它们可在以下三部出版物及其他资源中找到:《西方音乐发展:曲集》(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Music: An Anthology, 3rd ed., by K. Marie Stolba)、《欧洲音乐遗产:800—1750》(The European Musical Heritage: 800—1750, by Sarah Fuller)以及《诺顿西方音乐选集》(Norton Anthology of Western Music, edited by Claude Palisca)。这些引用的已被记录下来的范例在文本中标注为:(例1.1),等。这便于读者将实际的音乐用作资源材料。第六章及之后的章节中的音乐作品更易于获取,因而并未指明具体的乐谱版本和录音出处。教师所建议的或学生能找到的其他音乐,都将有助于扩展学生对音乐形式和音乐风格的熟悉范围。
  许多历史时期中,作曲家的名字有各种不同的翻译方式。本书的作者优先遵循《贝克音乐家传记辞典》(Baker’s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Musicians)第八修订版中的拼写方式,该书也是英语学者最常用的参考资料。我们意识到这里的拼写与《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中的拼写并不完全一致。在大多数情况下,作品的标题用原文给出,而在一些英文标题已成为我们普遍的音乐语汇组成部分的情况下,也会将英文纳入。
  本书作者为避免将音乐史划分为一系列较短的、专门的阶段,而使用了众所接受的历史分期(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及其年代。尽管每位作曲家的音乐在具体细节上是独特的,并且某一风格时期初期的音乐与其晚期的音乐也有所不同,但本书作者认为,在这样的一个风格时期中,仍可辨识出一种贯穿始终的风格模式。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特征、赞助制度、音乐功能、表演实践和音乐风格就是相当统一的。
  在各章开头的年代表中,音乐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条目用黑体标出,其他条目则用宋体。
  本书作者从重要运动潮流的角度分析了音乐史的各个重要时期,这些运动潮流影响到了音乐的赞助制度、音乐功能、音乐手段、音乐形式以及作曲家。书中的各种范畴以及各个范畴中的细节绝非巨细靡遗。只有那些作者认为与理解音乐发展相关的事实才被纳入。毫无疑问,使用本书的教师及其他读者都能够找到其他材料来进行补充。
  以下是对各章布局框架的简要概述。作者试图避免在各章节、各细划部分中出现信息重复的状况。例如,如果一部作品在题为“器乐音乐”的部分进行了讨论,这部作品通常不会在对作曲家的论述部分中再次出现。
  一、社会文化对音乐的影响
  这一部分包括对宗教、经济、政治管理和社会文化生活等领域中重要趋势潮流的探讨——这些方面应该会影响音乐的赞助制度、类型和风格。由于音乐受到的此类影响需要从主观角度来感知和理解,本书只能对其相互关系进行归纳,并做一提示。
  二、音乐的功能
  作曲家的创作通常都有一定的目的性,而且不同的文化背景催生不同的音乐类型,所以一个历史时期的音乐功能非常重要。此外,作曲家生活的经济条件部分地取决于对特定功能音乐的需求和支持。音乐功能与其风格和表现力密切相关。
  三、风格与表演风俗
  书中确定了音乐的七项基本特征,研究和审视了每一项的风格特质,正如音乐本身所彰显出来的其他特殊手段或技法一样。书中所涉及的特征有:
  1. 形式组织
  2. 旋律
  3. 节奏
  4. 和声
  5. 织体
  6. 乐器法和音色
  7. 表演实践
  四、声乐音乐
  本书界定所有重要的声乐形式,对其音乐内涵的一般特征也进行了评论。此外,书中还对于在每种声乐形式中具有代表性的具体音乐(Musique Concrète)范例都有所提示。对于较为重要的形式,作者所给出的范例不只一个。讲师或学生可替换或增加例子来作进一步的阐释和说明。我们意识到,任何形式都不能被一个或两个范例所充分体现。
  五、器乐音乐
  本章运用与声乐音乐相同的方式方法。
  六、作曲家
  具有重要地位的作曲家在这一部分中得到了简要地论述。作者是根据其作品的品质以及他们的创新和影响来对他们进行挑选的。这些作曲家的生平是以出生时间依次按年代顺序来进行的。本书还力图纳入那些由于性别或种族原因,迄今为止还被排除在主流之外的音乐家。书中对部分重要作品、乐谱和录音也有所提及。从古典主义时期的内容开始,因为有不可胜数的版本和录音可供选择,明确的乐谱和录音被略去。
  这些作曲家根据国籍来划分,以年代表的形式呈现,并未做过多地介绍。作者明白这样的分类方式有些专断,但这也是一种将这些作曲家用列表形式呈现出来的方法。
  七、史学家、理论家和手稿来源
  纵观历史,著述家对他们时代的音乐环境做出了清晰易懂的描述。这些记述是理解音乐风格的重要资源。除去极个别例外,本书只收录了那些作品满足这一目的的著述家,并给出了作品的标题、地点、时间等出版信息。此外,必要时也会对著作的内容进行简要地介绍。
  特别是音乐史的早期阶段,音乐的唯一来源就是所收集的手稿,而且通常保存在修道院或大学里。这些手稿对于学者颇具价值。因此,在文艺复兴之前(包括文艺复兴在内)的章节中使用的都是经过鉴定的手稿,而之后的内容则引用了关于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的论文和书籍。
  ……
展开
目录
序言   通过音乐的历史走进音乐   杨燕迪
前言
导论
插图目录
谱例目录
第一章 中世纪之前的古代音乐
1.1 社会文化对音乐的影响
1.2 音乐的功能
1.3 风格与表演实践
形式组织
旋律
节奏
和声
织体
乐器法与音色
表演实践
1.4 声乐音乐
1.5 器乐音乐
1.6 作曲家
1.7 史学家、理论家和手稿来源
第二章 中世纪早期(300—1100)
第三章 中世纪晚期:古艺术——新艺术(1100—1400)
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1400—1600)
4.1 社会文化对音乐的影响
4.2 音乐的功能
4.3 风格与表演实践
形式组织
旋律
节奏
和声
织体
乐器法和音色
表演实践
织体
乐器法和音色
表演实践
第六章   古典主义时期(1750—1820)
第七章   浪漫主义时期(1820—1900)
第八章   20世纪早期(1900—1945)
第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音乐
第十章   20 世纪的爵士乐和流行音乐
乐器
音乐曲例
延伸阅读
重要词汇
出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