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术之精髓,也是临证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活血化瘀方药的运用,自然也不能脱离这一原则,临床上,除了诊查瘀血证的一般指征外,还必须辨清寒热虚实。这和活血化瘀法的具体运用具有密切关系。唯有细审寒热,明辨虚实,在此基础上运用活血化瘀方药,才可望取得理想的效果。从寒热上看,寒主收引,可使血凝不行而成瘀滞,临床上见体痛寒冷、肢凉浮肿、面色青白,脉沉迟涩等表现,治疗上宜活血化瘀配以温通之品,使寒解瘀去而病除,可选川芎、独活、红花、威灵仙等兼有活血化瘀与温经双重作用的药物,再配以桂枝、附子、川乌、干姜等温经散寒之品,选方如少腹逐瘀汤之类;热邪炽盛可使血行壅阻而为瘀结,即王清任所谓:“血受热则煎熬成块,临床可见腹痛躁烦、口干恶热、脉弦舌绛等征象,治当活血化瘀配以清解药物,可选清热化瘀之品如丹参、丹皮、赤芍、凌霄花、山慈菇等,或配生地、玄参、黄芩、连翘、银花之类,方剂如犀角地黄汤等。就虚实而论,从血液瘀滞的角度看,似乎瘀血只是实证而无虚证,实际并非如此。气机郁结、痰湿阻滞可致血行瘀滞而形成瘀血,但气虚无力运血或血虚脉道不充致血行不畅而照样可致瘀生。瘀证属实者,如症瘕、积聚等,如患者体质牡实,应采用破血逐瘀力强的药物如虻虫、赓虫、水蛭等,方剂以大黄磨虫丸为代表;属虚者如震颤麻痹、偏瘫等一些久病顽疾,又多伴见气短自汗、体倦乏力等表现者治需活血化瘀再配以党参、黄芪、白术、白芍、鸡血藤之类的补气养血药,临床上每用补阳还五汤化裁而应手起效。此外,临床中还常可见到虚实混杂、寒热并见,急缓交错等症象,遇到此类瘀证,更要详加辨析病机,分清寒热轻重、虚实主次,使药证合拍,才可望获得较好的效果。
如市场上有许多活血化瘀的方剂、成药或单味药物。如冠心苏合香丸、毛冬青制剂等。若一诊断为冠心病,就去使用,结果有的有效,有的没效,其原因可能就是没有明辨寒热虚实。过去我也多认为瘀血主要属实证或寒证,故治疗亦多采用破血祛瘀、疏泄温通之法,但是很局限。从临床上看,固然瘀血属实证、寒证者较多,但亦不尽然。寒性凝敛,可使血凝不行而成瘀滞,正如《素问·举痛论》所说:“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卒然而痛”。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