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理解艺术的艺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1256950
  • 作      者:
    (美)Irina D. Costache著
  • 出 版 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伊琳娜.D.科斯塔克(Irina D. Costache)博士,是加州州立大学海峡群岛分校的一位艺术史学家和艺术史教授,其教学方法别具一格,广受人们好评,并屡获嘉奖,已举办多次展览,如“后现代书法”、“自然和/或科技”及“线条与色彩”等。其讲座及论著有《这并非一幅画:艺术史与互联网》、《视觉文化/虚拟艺术》、《意大利未来主义与装饰艺术》及《未来主义电影:未竟之业》。

展开
内容介绍

  《理解艺术的艺术》是一本真正的创新性教科书,展示并解释了在艺术创作、传播、分析和诠释过程中所涉及的“幕后”活动、方法和工具。话题的处理通常不涵盖传统的介绍性文本――出处、艺术品保存、艺术分类、一手和二手文本研究来源、博物馆和网站、版权――本书是一本综合性指南,旨在解读、鉴赏当前我们所生活于其中的视觉世界。
  与其说《理解艺术的艺术》提供了一份杰作和艺术家清单,不如说它展现了崭新的教学视野,旨在培养读者形成与他们观察世界的方式明显相关且有所转变的全面的视觉素养,以及对艺术的理解。大量的教学材料――有益的介绍、文本框、机构和个人词汇表、别开生面的课堂作业、便于编写教案的课题,以及在线指南网址――使《理解艺术的艺术》能够展示有关教授、学习和思考艺术的新机会。

展开
精彩书评
  ★“伊琳娜·科斯塔克的《理解艺术的艺术》,其主题采用的方法令人耳目一新、别具一格,文章简短、发人深省,个案研究精挑细选,为从事艺术史研究的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极具价值、崭新的财富。”
  ——克莱尔·昆妮,约翰·保罗·盖蒂博物馆

  ★“《理解艺术的艺术》为读者提供了多层面的方法来研究人类视觉历史,并阐释了这些视觉效果;每章都附带有趣、别开生面的作业和写作方案。”
  ——劳拉·鲁比,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

  ★“科斯塔克在其探索的领域和采用的例证中,远远超越任何其他导论性文献,甚至超越她所勾画的艺术世界,即将使用本书的学生将发现他们所置身的学界也在此之列。并非在无人问津的博物馆内一味地探讨莫奈、梵·高的作品,她将由从事艺术研究的教师或艺术家们所创作的稀奇古怪、令人费解之物,与博物馆中所悬挂的艺术作品间的要点联系起来。”
  ——布鲁斯·罗伯森,艺术与建筑史教授,艺术、设计与建筑博物馆常务理事,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
展开
精彩书摘

  引言:何为艺术?
  绘画必定是奇迹……必定是神的启示,必定是永恒的似曾相识的需求,这是始料未及、空前的决心。
  马克·罗思科1
  何为艺术?艺术在字典和百科全书里定义为“源于创造性活动而产生的作品,而创造性活动通过对形式、观点、情感的交流,产生了缘自观众的回应”。这一宽泛、普遍的含义给这个老套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费解的答案。基于这个解释,“艺术”这个术语可以应用到广泛的视觉表达中,以重大的视觉、概念、文化、年代差异建立作品间的平等。济安·劳伦佐·贝尼尼(1598─1680)在罗马纳沃那广场上的《四河喷泉》(1648─1651;图0.1)和马塞尔·杜尚(1887─1968)的《泉》(1917;图0.2)都可认为艺术。
  0.1    济安·劳伦佐·贝尼尼,《四河喷泉》,1648─1651,纳沃那广场,罗马。图片:瓦尼/艺术资源,纽约
  0.2    马塞尔·杜尚,《泉》,1917,1964年复制品。瓷器,未确认:360毫米×480毫米×610毫米。泰特美术馆,伦敦。图片:泰特,伦敦/艺术资源,纽约;?2011艺术家权利协会(ARS),纽约/ADAGP,巴黎/马塞尔·杜尚系列
  除了它们的标题,有哪些共同特性能够把这些作品归在同一类别里呢?视觉要素不能成为决定性标准。它们都能激发情感或交流思想吗?它们是人类创造性的成果吗?大多数观众能够欣赏贝尼尼具有戏剧性的雕塑造型,然而,很少有人会将杜尚的《泉》称为“艺术”。是什么将浴室内的各种装置与雕塑区别开来呢?一个普通的物件如何成为“艺术”?这一过程涉及何人及什么要素呢?
  虽然视觉表达可追溯到史前时期,术语“艺术”的含义却可用最近及主要的西方价值观来定义。当今社会,称得上艺术品的应该是有特色且不同于一般的物件。它们陈列在博物馆里,再现于书本中,在讲座中被探讨。它们备受膜拜和保护。很多个人、机构及因素致力于建立准则,将艺术与普通展品区分开来。博物馆即最具权威、最具影响力和值得信赖的论坛。这些机构的艺术水准由艺术史学家、理论家、批评家、收藏家及其他的专家的意见、研究和解释来决定。这些专家通过展览、书籍、文章、目录、评论及报告与他们的同行及公众交流看法。
  最近,“艺术”被用西方里程碑(与固有而神秘的伟大联系起来)的分级指标来解释和证明。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印象主义的“杰作”和“天才”都位居榜首。除了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西方国家以外的艺术传统只是零星的点缀,且经常处于从属地位。现代艺术里的日本版画和非洲雕塑所产生的影响便是很好的佐证。重申受到认可的艺术作品和为人熟知的名字的价值,对此的关注已边缘化,甚至排斥了许多西方的发展。在此评判标准中,性别、材料、主题及地理位置用于这种隔离。这些疏漏给人产生这样的印象:在公元1世纪后希腊没有创造艺术,且直到20世纪才有女艺术家。虽然筛选过程的创立原则可能存在问题,但这些名单使艺术成为一个清晰、稳定的范畴,这决定了观众的品位。
  对于跨文化传统和20世纪末新型交流模式所产生的兴趣,促进了更广泛的艺术对话。有机会接触到过去和当前形形色色的视觉表达,促进了里程碑的修改。目前,玛雅古迹、日本书法及非洲纺织品皆对艺术史做出宝贵的贡献,可与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雕塑及印象派油画比肩。对于许多人来说,姓简提列斯基,意味着阿特米西亚的作品,而非奥拉其奥的作品。这些观点和价值观已大大地扩展了艺术的定义。
  但是这些作品被忽视了多个世纪后,专家所真正注意到的东西对于观众来说并非显而易见。为何有些专家认为阿特米西亚的艺术比她父亲的更有意思?为何到现在没有人发现这点?
  当代艺术增加了审视艺术、理解艺术、欣赏艺术的难度。无法预期的材料、不寻常的主题、不可预知的形式,向为人所熟知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发出了挑战,在这过程中,艺术迷惑甚至脱离了观众。在艺术与大众进行联系时,流行文化显得更为有效。“蒙娜丽莎”的T恤衫、“大卫”的手提袋以及最出名杰作的很多其他复制品,通过非正式的形式,传播到意想不到的地方去。然而,与穿一件T恤衫相比,理解艺术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可要从哪里入手呢?要在当今充满活力且千变万化的环境中辨明艺术的定义,对于专家来说是振奋人心的,却给观众带来彻底的挫败感。
  害怕对艺术做出“不正确”的陈述,使得观众依赖于基础且可衡量的价值观。其中包括现实主义、艺术家的技巧、历史意义,以及熟悉的说法,诸如“喜好自知”、“眼见为实”等。它们都是有价值的评判标准,但也使得辨别艺术所产生的慰藉感超越了发现崭新视觉可能性的好奇心。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艺术是一种认可而非“神的启示”。
  观众在审视艺术、对艺术做出回应时所经受的焦虑是不无道理的。看到艺术通常是在它最终的安置场所、在博物馆里、在画廊中,这与它原来的环境毫不相关。这些被动的展示掩盖了决定作品创作、含义和价值的大部分历史及过程。观众与艺术间强制性的距离应为机构所遵守,这进一步增强了艺术的神秘感。标签、声明及其他材料都有帮助。然而,作为结论性的陈述而非批判性探讨的起点,这样的信息给许多观众留下悬而未决的问题。艺术品是怎样创造出来的?为何如此昂贵?为何陈列在博物馆里?
  在给艺术下定义的过程中,艺术家们起了什么作用?作为创作者,他们显然有着十分重要的职责。但并非他们创造的每样东西都可以称为艺术。即使艺术家们在艺术界具有活跃的地位,专家和机构在给何为艺术定名时仍是关键。
  不像观众,在除去画框和展示柜后,专家近距离地审视艺术。在得出结论前,他们研究了大量的视觉、文本资料。他们的分析集中于各种问题,包括所使用过的材料、工作室实践、主题、历史背景、经济支持、风格问题、道德观、文学性资料及艺术准则,但并不局限于其中。一些专家关心风格及形式要素。其他人则考虑到赞助及理解一件艺术作品所必需的背景因素。还有其他的专家认为当代的价值观是艺术内涵的核心。还有许多关于如何审视艺术、分析艺术及诠释艺术的观点。
  多层次的诠释和缺乏共识,使得艺术成为一个引人入胜、动态的探究领域。可是,这些有分歧的状态令观众迷惑和苦恼。艺术价值观和经济价值观的变化使得理解艺术的过程进一步复杂化。一个世纪前,一群艺术家们决定用新的风格来画新主题。他们受到嘲弄且被轻蔑地称为“印象派”,指出他们的绘画仅是“印象”,而非艺术。余下的众所周知了。印象派现在为世界所承认、欣赏并喜欢。价值观为何发生如此戏剧性的变化?是什么引发了这些反转?甚至当专家们意见不一并改变他们的看法时,圈外人如何理解艺术呢?
  “相信你所见的是不够的,”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认为,“你也须理解你所见的。”2观众如何培养有意义的个人艺术鉴赏力?理解艺术的过程从何又如何着手呢?
  本书提出新的方法,致力于解答这些问题及许多其他关于艺术方面的问题。这个新观点的核心是两个相关联的概念。第一,艺术是一个变化的概念,在特定的文化、历史、地理环境中由许多个人、机构及因素定义。第二,理解艺术是一个活跃、批判的过程,需要眼睛与心灵的交汇。因此,本书将传统的表述转换为探索,“这是件有价值的艺术作品”转换为“一件物品如何作为艺术品而身价倍增?”
  这一文本基于细致的评价,提供了崭新、坚实的基础,即什么使艺术成为可能且有意义。本书的章节揭开影响艺术创作、传播、分析及诠释等“幕后”活动、方法及工具。用外行话说,本书并非授人以“鱼”,即只在某一情况下出现的杰作清单。相反地,本书是授人以“渔”,即在此情况下,如何理解艺术,这将使读者受益终生。该文本避免认可特定的艺术家、风格或方法。相反,本书的目的是使读者具备必要的知识,用自信心和好奇心来审视艺术。
  哪一个《泉》是最佳的雕塑,贝尼尼还是杜尚的?他们都被当成艺术吗?从本书获得的信息将引导观众形成个人的回应。许多人可能仍旧仰慕贝尼尼的作品,然而,其他人开始理解或许甚至重视杜尚的作品。这些不同的观点和品位将不再令人烦恼。读者将不再担心是否得出“正确”的观点。相反,他们会发现理解艺术需要在知识和信息的共同支撑下,进行专注的审视和批判性的思考。从赞助到解构,从气候到出处,本书摆脱为大家所熟知的流行语、自在的最佳境界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褒奖,邀请读者一起审视艺术、思考艺术。《理解艺术的艺术》向读者揭开了一个令人振奋的艺术世界,让我们重温这些著名的杰作,并发现新的艺术表达。
  敬请欣赏!
  ……

展开
目录

鸣     谢 xi
艺术为何与你息息相关?致艺术初学者 xiii
引言:何为艺术? xiv
导读:读者指南 xx
为什么创造艺术?艺术的用途:艺术面面观 xxiv
艺术作品解析 xxxiii
第一部分 创造艺术
1 艺术家和赞助人 3
艺术家与创作者 4
原创性、作者身份、真实性 4
挪    用 8
归属与工作室实践 10
合    作 12
艺术家与多个作品 13
艺术家与工匠 14
不知名的艺术家 14
创作过程:灵感和影响力 15
自我反思 16
成长岁月:教育、家庭生活与个人价值观 17
赞    助 19
私人赞助 20
宗教赞助 21
皇室赞助 22
州、市及社区赞助 22
当今赞助:企业、机构、基金会及补助金 23
小    结 24
注 释 24
2 环境、材料以及其他资源 25
环    境 26
自然资源 26
场    所 27
气    候 27
环境和艺术间的对话 28
材料、工具和技术 30
材料与艺术价值 31
材料的属性 31
材料的“纯正”与混合介质 32
材料的含义 33
“不同寻常”的艺术材料 35
随手可得的艺术品 36
人体作为艺术材料 37
工具与技术 38
其他资源:知识和信息 40
小    结 42
注 释 42
3 背    景 43
文化背景 44
艺术背景 45
艺术组织、艺术机构及艺术活动 45
文化、科学与观点 47
历史、政治及宗教背景 48
历史背景和时事 48
政治背景 50
宗教背景 54
社会背景 55
日常生活 55
大众传媒 56
道德观 57
社会背景 59
小    结 59
注 释 60
第一部分结论 60
第二部分 传播艺术
4  原创艺术的传播 63
机 构 63
博物馆 63
收藏品与基金会 74
画    廊 75
学术化的艺术机构 77
超越机构的墙 79
另类空间 79
公共艺术 79
宣传艺术 80
艺术与交易 81
艺术品市场与其他的经济事务 81
艺术赞助人、收藏家、交易商及主办方 83
艺术家与交易 83
小    结 84
注 释 84
5 通过复制传播艺术及其他问题 87
出版物、报告及讲座 88
书籍、目录与期刊(报道、随笔与评论) 88
讲座、课程与报告 90
大众传媒 90
电影、纪录片与数字光盘 91
网    络 92
艺术与流行文化 95
版    权 97
当今的艺术世界 98
艺术的背景分离 98
原始背景与同一时代 99
“艺术世界” 100
小    结 101
注 释 102
第二部分结论 102
第三部分 分析艺术
6 用于分析艺术的视觉资源 105
艺术作品 106
形式与内容 106
艺术作品的物质状况 111
原作与复制品 113
艺术的保护和保存 115
科学工具 116
可视文件与研究 117
艺术家的“作品主体”(全部作品) 117
艺术与视觉的时代背景 118
绘画、建筑平面图及其他视觉资源 118
新艺术/考古学发现 119
艺术中的符号 120
小    结 121
注 释 122
7 用于分析艺术的文本及其他资源 123
第一手文本资料 124
档案材料 124
艺术家的信件、笔记及声明 125
出    处 128
第二手文本资料 129
艺术史著作 130
原始背景与历史 130
当代艺术史、艺术批判与艺术背景 131
用于研究的其他资源 132
艺术机构与艺术展览 132
在线及其他资源 132
对    比 134
“传统”的艺术对比 134
跨年代与跨文化对比 139
视觉文化与跨学科对比 140
小 结 141
注 释 141
8 艺术分类的批判性考察 143
艺术分类的思考 144
辨别艺术种类 144
艺术分类的根源 146
艺术分类的标准 148
年表和艺术阶段 148
媒    介 150
精美艺术/高雅艺术 150
油画、素描、版画及雕塑 151
摄    影 152
混合画法 153
新媒体 154
多媒体 155
平面艺术 155
“次要艺术” 156
装饰艺术 157
工    艺 157
建    筑 157
其他类别 158
“低”艺术与流行文化 158
“边缘”艺术 159
素朴民间艺术 160
本土艺术 160
视觉与材料文化 161
小    结 161
注 释 161
第三部分结论 162
第四部分 诠释艺术
9 诠释艺术:标准与价值 165
关于艺术的成见 166
现代艺术与观众 169
艺术价值与艺术鉴赏 171
现代主义 172
先锋派 173
现代派艺术家 174
现代主义与全球传统 174
原创性与原作 175
价值体系 175
后现代主义 176
多元文化 177
原创性与原作(模仿/挪用/赋予新用途) 177
后现代艺术家 178
价值体系 178
诠释艺术:入门 179
理解意象 179
审视艺术与诠释艺术 180
小    结 184
注 释 184
10 艺术的方法论 185
艺术方法论简介 186
传记/自传 187
鉴    定 187
背    景 188
解构主义 189
女权主义 190
形式主义与风格 191
性    别 192
图像法 192
多元文化 193
后殖民主义 193
心理分析 194
符号学 194
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 196
视觉文化 196
艺术诠释:个案研究 197
小    结 204
注 释 204
结    论 205
附录1 艺术世界 207
附录2 别开生面的作业与写作方案 215
附录3  术语表 221
附录4 艺术作品:“基本工具” 241
图片与调色板目录 249
参考文献 25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